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優良條目/2013年8月13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將時期的喬治·巴頓
中將時期的喬治·巴頓

喬治·巴頓美國陸軍的一位上將。巴頓於1885年出生在一個歷史悠久的軍人家庭中,他先進入維吉尼亞軍事學校學習,之後入讀西點軍校。之後他加入了美國遠征軍英語American Expeditionary Forces新成立的坦克軍團英語Tank Corps of the American Expeditionary Force並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巴頓在戰爭期間首度統領位於法國的美國坦克學校,不過到戰爭快要結束時因負傷而離職。在戰間期,巴頓一直是美國陸軍裝甲戰學說發展的一個核心人物,在全國各地出任過眾多職位。他的軍銜不斷得到提升,並在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成為美國第2裝甲師的指揮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先後指揮美國陸軍第7集團軍第3集團軍英語United States Army Central而聞名。1945年12月21日,巴頓在歐洲發生一場車禍後逝世,享年60歲。巴頓多姿多彩的形象、難以駕馭的個性和身為指揮官的成功有時會被報刊上有關他在政治上不稱職的陳述所掩蓋,但他在戰場上身先士卒的領導風範,以及利用對第3集團軍所做的這類粗俗演講來激勵部下的能力,已經成為美國軍官隊伍中新的領導哲學。他高度重視快速和咄咄逼人的攻勢催生了多兵種協同作戰的新戰略。盟國領袖對巴頓持有不同的看法,而他在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的對手卻都給予他高度評價。1970年上映的美國傳記電影《鐵血將軍巴頓》獲得了很大成功,在第43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奪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原著改編等7項大獎,將巴頓轉變為一位美國民族英雄並帶入流行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