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優良條目/2014年12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優良條目存檔:

(現由機械人創建每月存檔。過往存檔請參見存檔頁

2014年12月1日[編輯]

1995年太平洋颶風季是繼1979年以來活躍程度最低的大平洋颶風季。全季一共形成了11個熱帶氣旋,其中有4個對陸地產生影響。所有風暴中最知名的當屬颶風伊斯梅爾,奪走了墨西哥至少116人的生命,其名稱也因此予以退役,永遠都不會再用來給太平洋風暴命名。本季最強烈的風暴颶風朱麗葉,其最大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240公里,但沒有對陸地構成顯著影響。本季於1995年5月15日從東太平洋(西經140°以東的太平洋)、1995年6月1日從中太平洋(國際日期變更線到西經140°的太平洋)正式開始,同年11月30日結束,傳統上這樣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絕大多數熱帶氣旋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太平洋形成的時間段。全季形成的11個熱帶氣旋中有10個成為熱帶風暴,7場達到颶風強度,3場成為大型颶風。熱帶風暴的數量遠低於16場的平均水平,颶風數和大型颶風數則略低於平均水平。>>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2日[編輯]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中國古代南陽西鄂(今河南鄧縣)人,東漢士大夫、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發明家、文學家,官至太史令侍中尚書,曾製作以水力推動的渾天儀,發明能探測地震震源方向的地動儀指南車,發現月蝕的真正原因,繪製記錄2500顆星體的星圖,計算圓周率準確至小數點後一個位,闡釋和確立渾天說的宇宙論,文學上創作了〈二京賦〉、〈歸田賦〉等辭賦名篇,拓展漢賦的文體與題材,名列「漢賦四大家」之一,對中國文化有巨大貢獻,受尊崇為偉大的科學家,成就可與西方同時期的托勒密比美,地位為現代天文學界所肯定。>>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3日[編輯]

1916年5月15日,一位名叫傑西·華盛頓非裔美國少年僱農在德克薩斯州韋科遭私刑處死,這一事件成為美國廣為人知的一起以種族為動機的私刑案例。華盛頓被控在德克薩斯州麥克倫南縣魯濱遜鄉村強姦謀殺了白人僱主的妻子露西·弗賴爾。這起案件沒有目擊證人,但經麥克倫南縣警長審訊後,他在供罪書上簽了字,還描述了藏匿兇器的地點。華盛頓在韋科以謀殺罪名受審,法庭內滿是憤怒的當地人,他當庭認罪並且很快就被判處死刑。死刑宣判後,華盛頓被旁聽者拖出法庭,並在韋科市政廳前遭私刑處死,有包括市政官員和警察在內的上萬人趕來圍觀。現場還有慶祝活動的氣氛,許多孩童都在午餐時間前來觀看。暴徒將華盛頓閹割,切斷他的手指,再把他吊起來,下面點燃篝火。在大火上炙烤的兩個小時裏,他被放低並抬高數次,以便大火能夠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大火熄滅後,華盛頓已遭燒焦的軀幹被拖着在鎮內各處遊行,還有部分屍塊被當成紀念品出售。一位專業攝影師在事件發生期間拍下了許多照片,對私刑的過程提供了罕有的圖像記錄。這些照片還在韋科經打印後當成明信片出售。許多韋科市民對這起私刑事件表示支持,但全美各地的報紙都對之表示譴責。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聘請伊利沙伯·弗里曼展開調查,拿到她的報告後,該組織創始人,《危機》主編W·E·B·杜波依斯發表深度報告,其中還附有華盛頓被燒焦的屍體照片。歷史學家指出,華盛頓的死有助於改變人們對私刑的看法,對事件的宣傳也削弱了其群眾基礎,人們開始將私刑視為野蠻行徑,而不再是司法正義可以接受的實現方式。>>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4日[編輯]

1997年前的香港政府徽號
1997年前的香港政府徽號

藍新福(1923年-),來自馬六甲香港骨科醫生,1977年至1984年任香港政府醫務衛生署副署長(醫務),期間曾經臨時兼任立法局官守議員,1972年至1974年任香港骨科醫學會主席。藍新福1953年香港大學醫科畢業,二戰期間曾加入中華民國空軍。他在1957年加入醫務衛生署任職醫生,1963年升任高級醫生,翌年成為伊利沙伯醫院首任骨科專科醫生,隨後於1973年晉升為骨外科顧問醫生。在醫務衛生署副署長任內,他着手擴充新界新市鎮地區和原有市區的急症醫療服務,威爾斯親王醫院等大型公立醫療設施也相繼落成;另一方面,他要處理醫務衛生署管方和職方的緊張關係,當中包括政府護理員協會在1979年因為不滿薪酬水平和夜班護士工作時數等問題而爆發的工潮,以及瑪麗醫院兒科部門醫生在1980年發表公開信批評署方漠視兒科服務不足等等。藍新福自少熱衷體育活動,1984年退休後,他出任香港業餘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義務醫生,歷任1988年漢城奧運會香港代表團團部首席醫生和1990年北京亞洲運動會及同年奧克蘭英聯邦運動會香港代表團團部團長,同時為後者兼任醫學顧問。1992年移民加拿大後,他仍留任香港射箭總會會長一職。>>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5日[編輯]


橡皮頭》是一部1977年美國超現實主義肉體恐怖電影,由大衛·林奇自編自導並擔任製片人,是一部黑白片,也是林奇的第一部長片電影,他在此以前只製作過幾部短片。本片的製作得到了美國影藝協會的協助,當時導演正在那裏學習。電影的主要演員包括傑克·南斯、夏洛特·斯圖爾特、珍妮·貝茨、朱迪思·安娜·羅伯茨、勞雷爾·尼爾和傑克·菲斯克,講述一位名叫亨利·斯賓塞的男子留在一片荒涼的工業世界中照顧自己嚴重畸形孩子的故事。斯賓塞在整部電影中經歷了各種夢境和幻覺,其中既有自己的孩子,還有一個散熱器中的女人。由於融資困難,《橡皮頭》的主體拍攝持續了數年時間,靠着傑克·菲斯克和夫人茜茜·斯派塞克的捐助才沒有半途而廢。《像皮頭》起初的觀眾數量很少,之後通過多年的午夜場次放映取得了知名度。電影上映後獲得了良好評價,評論將其中超現實主義的意象和性的暗流視為關鍵性主題元素,錯綜複雜的音效設計成為技術亮點。對電影進行的主題分析中也強調了這些方面,並詳細闡述了斯賓塞的宿命論和不活躍性。2004年,本片由美國國會圖書館列入國家電影登記部下屬的國家電影登記表保護電影名單。圖為電影海報。>>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6日[編輯]

安·畢肖普(英語:Ann Bishop,1899年12月19日—1990年5月7日),英國生物學家,劍橋大學格頓學院皇家學會成員,也是皇家學會中少數女性成員之一。安·畢肖普出生於曼徹斯特,但職業生涯多半是在劍橋度過的。研究方向包括寄生蟲學原生生物學。早年專注於研究纖毛寄生蟲,其中一種導致了家養火雞的黑死病,這一階段的成果也為她後期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博士時期,她投身寄生類變形蟲研究,並嘗試用化學療法治療阿米巴痢疾等變形蟲疾病。畢肖普最知名的的成果是針對導致瘧疾瘧原蟲的研究,她探究了對這一疾病的多種化學治療方法。後期她還研究了該寄生蟲的抗藥性,其成果在二戰戰場上幫助了英國士兵,同時還發現了這類寄生蟲可能具有交叉耐性英語交叉耐性。此外,她發現過一種新的原生生物(Pseudotrichomonas keilini),在研究瘧疾期間,也針對載體埃及伊蚊進行過研究。1959年,她入選皇家學會,創立了英國寄生蟲學會,並供職於世界衛生組織瘧疾防治委員會(Malaria Committee)。>>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7日[編輯]

1998年太平洋颶風季是一次較為不活躍的太平洋颶風季,一共形成了6場大型颶風。熱帶風暴阿加莎於6月11日形成,是本季首場風暴,颶風馬德琳則是最後一個熱帶氣旋,於10月20日消散。中太平洋的熱帶天氣活躍程度較低,只發現了一個熱帶低氣壓。有兩個在東太平洋形成的熱帶氣旋移動到了中太平洋,並且其中第一個進入時還處於颶風強度。本季一共形成了13場獲得命名的風暴,低於每季15場命名風暴的平均值;不過全季一共有9場風暴達到颶風強度,這比平均值又要高1場,同時6場大型颶風也遠遠超過了3場的平均值。颶風季的活動性因熱帶輻合帶北移而受阻,熱帶輻合帶通常位於特萬特佩克灣以南,但這年卻北移到了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導致氣旋所處位置的海面溫度偏低,限制了全季形成風暴的數量。颶風伊西斯是本季造成影響最大的氣旋,在登陸墨西哥南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和錫那羅亞州海岸期間奪走了14人的生命。伊西斯對該國造成了相當程度的破壞,有超過700套民房被損,數十輛汽車被損。風暴之後給美國西南部帶去零星降水,引發了一些交通事故。除伊西斯以外,還有熱帶風暴哈維爾從墨西哥哈利斯科州海岸登岸。颶風萊斯特影響到了中美洲,導致危地馬拉兩人喪生。有3個熱帶氣旋給美國西南部帶去小到中雨,還有一場颶風在加利福尼亞州沿岸產生大浪。颶風馬德琳德克薩斯州南部引發洪災,造成了慘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8日[編輯]

2014年12月9日[編輯]

1997年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
1997年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
1997年前的香港政府徽號
1997年前的香港政府徽號

布培(1946年-2011年),英國殖民地官員和產業測量師,1993年至2002年出任香港政府地政總署署長。布培1970年由英國來港,加入當時的工務司署地政測量處,出任產業測量師,1982年地政署成立後出任政府地政監督。1986年地政署併入新成立的屋宇地政署後,他於翌年晉升為首席政府地政監督,另外又於1986年至1987年出任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香港分會主席。1989年,核數署批評屋宇地政署估價失準,導致港府以過低的價格售出名下持有的160個陽明山莊豪宅單位,結果代表屋宇地政署答辯的布培在立法局政府帳目委員會上遭到多名立法局議員嚴辭質詢。布培是地政總署(及其前身地政署和屋宇地政署)歷來唯一一位產業測量師出身的署長,也是該署最後一位外籍署長。他在任內經歷亞洲金融風暴,見證了香港物業市場的高低跌宕。受到1997年香港股市崩盤和物業市場市道低迷影響,布培任內港府賣地收益不復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數年的可觀表現,相反,為免進一步拖累物業市場,地政總署配合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的決定,在1998年6月一度暫停賣地九個月,到翌年2月又根據行政會議的決定引入「勾地表」制度,企圖透過抬高賣地價格阻止樓格進一步下跌。布培在地政署長一任九年,退休後移民地中海島國塞浦路斯,2011年病逝當地。>>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10日[編輯]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十字勳章是澳大利亞授勳制度中的最高榮譽,用於取代發放給澳大利亞人的維多利亞十字勳章。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十字勳章旨在獎勵「面對敵人時,敢於做出最英勇的行動、或是表現出卓越的勇氣和自我犧牲精神,或是最徹底忠於職守的人」。1991年1月15日,澳大利亞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簽署制誥,詔准創設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十字勳章。作為澳大利亞人的最高榮譽,其優先級別高於澳大利亞授勳制度中原有的任何勳章、獎章和其它嘉獎。這一勳章的授予人選由澳大利亞國防部長決定,既可以是澳大利亞軍人,也可以是其他人士。獲得勳章的人有權在自己的名字後面加上勳銜簡稱。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由國防部長推薦獲得人選,君主批准,再經澳大利亞總督授予。2009年1月16日,馬克·唐納森成為這一勳章的首位得主,他因在阿富汗烏魯茲甘省冒着強大火力營救聯軍部隊翻譯而獲此褒獎。在唐納森以前,最後一名獲得英國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的澳大利亞人是基思·佩恩準尉,他於1969年5月24日因在越南戰爭中的英勇表現獲獎,與唐納森相隔了近40年。無論是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得主,還是獲得英國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的澳大利亞人,根據《1986年退伍軍人權利法令》第103條的規定都有權領取維多利亞十字勳章津貼。

2014年12月11日[編輯]

第59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旨在獎勵1986年最優秀電影的一場晚會,於太平洋時區1987年3月30日下午18點(北美東部時區晚上21點)開始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荷里活的多蘿茜·錢德勒大廳舉行,共計頒發了23個類別的奧斯卡金像獎。晚會通過美國廣播公司美國直播,小塞繆爾·戈爾德溫擔任製片人,馬蒂·帕賽塔導演。切維·切斯、歌蒂·韓保羅·霍根3位演員共同擔任主持人。這是切斯和霍根首度主持奧斯卡頒獎典禮,也是韓第二次擔任主持人,她曾主持過前一年舉行的第4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8天前的3月22日,女演員嘉芙蓮·海克絲在加利福尼亞州比佛利山比佛利希爾頓酒店主持頒獎了奧斯卡科技成果獎。《殺戮戰場》贏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導演在內的四項大獎,是這個夜晚的最大贏家。其它獲獎電影包括勝出三項的《姊妹情深》和《翡冷翠之戀》,獲獎兩項的《異形2》,以及勝出一項的《你只擁有時間》《戰火葬童年》《無言的愛》《金錢本色》《在美國潦倒》《變蠅人》《希臘悲劇》《戰火浮生》《珍貴圖像》《午夜旋律》《壯志凌雲》和《女人——為了美國,為了世界》。圖為以《無言的愛》獲女主角獎的瑪麗·麥特琳,攝於2009年。>>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12日[編輯]

香港供水現時由香港政府部門水務署負責,香港除了本身的儲水庫,主要是向鄰近地區廣東省購買東江水。目前香港食水供應近七至八成來自東江,其餘兩至三成則來自本土集水區。自19世紀至20世紀,鑑於香港淡水短缺,加上缺乏天然湖泊,當時的香港政府已經在不同地區興建多個稱為「水塘」的儲水庫(兩個圍海築成的水庫並不稱為水塘)。興建的水塘工程,規模相當龐大。直到現在,多個香港水庫的總儲水量約5.86億立方米。因水庫收集雨水量不足以應付人口需求,1960年,香港政府已經向中國廣東購買達2,270萬立方米的東江水,隨着用量增加,至2000年,香港已經向廣東省購買了7.8億立方米的東江水。除了提供主要用於食用、灌溉等用途的淡水外,香港供水系統亦供應鹹水,主要用作沖廁之用,而淡水和鹹水分別由兩組完全獨立系統所供應。而為了持續發展未來提供用水的計劃,香港正加強公眾教育,鼓勵香港市民節約用水,同時亦探索開發新水源應對,而當前正研究再造水海水化淡等方案用作後補水源,以免過份依賴東江水供應。因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東江流域未來會受到降雨減少的挑戰,而且珠江流域的城市對水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圖為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萬宜水庫。>>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13日[編輯]

黑衛士兵團英國陸軍蘇格蘭步兵部隊。黑衛士源於18世紀初、英國漢諾威王室蘇格蘭高地徵召的警衛民兵,負責維持高地治安及鎮壓詹姆斯黨。後來英國為準備與西班牙的戰爭,而將黑衛士改編為正規步兵。此後黑衛士參與了英國在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的多場重要戰事,包括詹金斯的耳朵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法國印第安戰爭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戰爭拿破崙戰爭,亦曾調到愛爾蘭警衛當地,聞名於英國及海外地區。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黑衛士多次部署到海外作戰,包括克里米亞戰爭第三次英國-阿散蒂戰爭、鎮壓印度反英起義英埃戰爭馬赫迪戰爭第二次波耳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黑衛士主要部署到歐洲西方戰線戰壕,但也有一營部隊派到美索不達米亞作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黑衛士的部隊主要派到歐洲、中東及非洲戰區,並見諸於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屬索馬里蘭戰事、北非戰場西西里島戰役入侵意大利諾曼第戰役,但也有一營部隊被派往東南亞,編入緬甸遠征軍特種部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黑衛士曾經以聯合國軍身份參與韓戰,並協助英國鎮壓茅茅起義及處理北愛爾蘭衝突。除此以外,黑衛士也是最後一批離開巴基斯坦香港殖民地的英國部隊。踏入21世紀,黑衛士曾在科索沃戰爭中以北約維持和平部隊名義到當地執勤,後來又隨北約參與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2006年,黑衛士根據英國國防部的軍事改制,而縮減為營級部隊,編屬於皇家蘇格蘭軍團的第三營。圖為2006年10月21日,黑衛士以皇家蘇格蘭團第三營身份在法夫市巡遊,由黑衛士的風笛鼓樂隊領行。>>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14日[編輯]

大阪市是一個位於日本西部近畿地方大阪府的都市,為大阪府的府廳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大阪市面積223平方公里,夜間總人口約有268萬人,是日本人口第三多的城市。白天總人口則超過353萬人,位居日本第二。大阪市亦是大阪都市圈京阪神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大阪」在古代多稱為「大坂」,而「大坂」一詞最早出現在室町時代。1496年,有文獻記載本願寺八世蓮如曾在「攝州東成郡生玉之莊內大坂」修建寺院,是為「大坂」一詞首次出現在文獻中。但在江戶時代,「大阪」這一名稱已不少見。明治時代之後,已大多使用「大阪」。自奈良時代開始,大阪就因其臨海的地理位置成為貿易港口。當時的日本政府還在大阪修建難波宮,大阪一度曾是日本的首都。安土桃山時代時,豐臣秀吉修建大阪城,並以大阪作為豐臣政權的統治核心城市。在江戶時代,大阪和京都江戶並稱為「三都」,是當時日本經濟活動最為旺盛的商業都市,被譽為「天下的廚房」。明治時代之後,大阪仍曾是日本最重要的產業都市,人口數曾一度超過東京,有「大大阪」之稱。在戰後由於東京一極集中的進展,大阪雖然在人口數和經濟發展上被東京拉開距離,但仍然是西日本的最大都市和經濟中心。除了經濟之外,大阪也以其獨特的文化而著稱。今日的大阪和東京並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大都市,也是在世界具有知名度的國際性都市。2014年,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大阪市是世界第55位的全球城市。>>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15日[編輯]

艾薩克·謝爾比肯塔基第一和第五任州長,並擔任過弗吉尼亞州北卡羅萊納州的州議員。他還曾參與鄧莫爾勳爵之戰獨立戰爭1812年戰爭。擔任州長期間,他在泰晤士河戰役中親自帶領肯塔基州民兵,並因此獲得國會金質獎章。謝爾比的軍族生涯在波因特普萊森特戰役中拉開帷幕,他在戰鬥中擔任父親的副手。之後,他和約翰·塞維爾帶領部隊翻越阿巴拉契亞山脈與北卡羅萊納州的英軍對抗,還在殖民地軍隊取勝的王山之戰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北卡羅萊納州議會還通過決議正式表示感謝,贈送他手槍和禮儀劍。戰爭結束後,謝爾比遷居肯塔基州,並參與了其建州的歷史進程。他深受新州居民愛戴,選舉人於1792年以全體一致的投票結果選舉他擔任首任州長。他鞏固了肯塔基州的防禦,對抗美洲原住民的襲擊,還利用熱內事件說服華盛頓政府同西班牙達成協議在密西西比河進行自由貿易。首個州長任期結束後,謝爾比離開了公眾視野,但又因1812年戰爭即將爆發而回到政壇。他在選舉中輕取對手,然後在威廉·亨利·哈里森將軍的請求下帶領肯塔基州部隊投身泰晤士河戰役。戰爭結束後,他謝絕了門羅總統出任戰爭部長的邀請,之後與安德魯·傑克遜一起完成傑克遜購地。1826年7月18日,艾薩克·謝爾比在肯塔基州林肯縣的家中去世,享年75歲。>>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16日[編輯]

1910年古巴颶風又名五日氣旋,是一場於1910年10月襲擊古巴美國的不尋常破壞性熱帶氣旋。系統於10月9日在加勒比南部形成,並在向西北方向移動的過程中增強,於10月12日成為颶風。從古巴最西端經過後,風暴於10月16日達到最高強度,相當於現代所採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四級颶風。同日,颶風以逆時針方向行進並再次襲擊古巴。接下來向佛羅里達州逼近,從佛羅里達礁島群附近登陸。經過該州後,颶風在美國東南部海岸徘徊並進入大海。由於風暴行進路線詭異,起初的報告中認為是有兩場氣旋先後襲擊古巴。這一路線當時經過大量探討,最終達成共識屬單場風暴。針對系統的分析也非常有利於對類似天氣系統路徑的了解。這場颶風是古巴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大範圍地區受到破壞,數以千計的居民流離失所。風暴還對佛羅里達州產生大範圍影響,許多房屋被毀並出現洪災。雖然缺乏經濟損失總額的統計數據,但估計哈瓦那的損失就超過100萬美元,佛羅里達礁島群也有25萬美元,單古巴就有至少100人因風暴喪生。>>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17日[編輯]

約翰·亞岱爾是一位美國拓荒者、軍人和政治家,曾擔任肯塔基州第8任州長,並且也曾是該州的聯邦眾議員聯邦參議員。亞岱爾生於南卡羅萊納州,曾參與革命戰爭,期間兩度淪為英軍戰俘。戰爭結束後,他成為南卡羅萊納州批准聯邦憲法的與會代表。1786年遷居肯塔基州後,亞岱爾投身西北印第安戰爭,曾於1792年與美洲原住民邁阿密人酋長小烏龜發生遭遇戰。憑藉參與兩場戰事所積累的名聲,他於1792年成為肯塔基州制憲會議代表,由此走上從政之路。1793到1803年間,亞岱爾8次當選州眾議員,還是1802到1803年間肯塔基州眾議院的議長,並且也是1799年該州第二次制憲大會的代表。1805年,聯邦參議員約翰·布雷肯里奇辭職,亞岱爾獲選填補空缺,但因捲入副總統阿龍·伯爾叛國案而未能贏得次年的選舉。經過漫長的司法大案,法庭認為他沒有任何不當行為,下令作出指控的詹姆斯·威爾金森將軍向他道歉。亞岱爾之後投身1812年戰爭,隨後又長期為受到安德魯·傑克遜指控在新奧爾良戰役中表現懦弱的肯塔基州軍人辯護,這些事跡都讓他的名譽得以恢復。1817年,亞岱爾回到政治舞台,擔任州民兵指揮官。1820年,肯塔基州經濟因1819年大恐慌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遭受重創,亞岱爾以緩解財政困局為競選綱領在選舉中獲勝,當選第8任肯塔基州州長。他在經濟上的主要成績就是建立了聯邦銀行,卸任後,亞岱爾還成為聯邦眾議員。1840年5月19日,約翰·亞岱爾在哈洛茲柏格逝世,終年83歲。>>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18日[編輯]

邪惡無休》是美國超自然題材電視劇《邪惡力量第三季的第16集,也是這季的最後一集和全劇的第60集。劇集主創人埃里克·克萊普克擔任編劇,金·曼納斯導演,於2008年5月15日通過CW電視網首播。節目劇情講述主人翁薩姆·溫徹斯特(傑瑞·帕達里基飾)和迪恩·溫徹斯特(詹森·艾克爾斯飾)兄弟倆在美國本土各地獵殺超自然生物,試圖挽救迪恩的靈魂免遭詛咒。迪恩在上季結尾與惡魔達成一年契約,到這集時只剩下最後一天生命。兄弟倆必須找到持有迪恩契約的邪靈霸主莉莉斯。與此同時,莉莉斯還附身在一個小女孩身上,恐嚇她的家人為樂,這一情節設計是在向《迷離時空》第3季第8集《美好生活》致敬。本集是凱蒂·卡西迪最後一次飾演邪魔魯比起初還計劃讓薩曼莎·費里斯扮演的艾倫·哈維爾一角回歸。編劇原計劃讓薩姆在這集中通過接受自己的惡魔能力來挽救迪恩的生命,但由於2007年-2008年美國編劇協會大罷工的影響,這一劇情未能在本季展開。迪恩在本集結尾被殺,他落入地獄的鏡頭也是節目「視覺特效部門所做過的最複雜鏡頭」。本集的收視率在第三季節目中屬較高的一集,並且獲得了評論員的普遍好評。遵從契約規定讓迪恩落入地獄的劇情設計,以及帕達里基和艾克爾斯的表演都得到稱讚。評論中普遍認為麥克康米克飾演的莉莉斯令人「毛骨悚然」,但給人的威脅感還是不及第二季中的阿撒茲勒。圖為《邪惡力量》主演贊臣·艾克斯賈烈·帕特力奇>>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19日[編輯]

金弘壹,別名金弘一、崔世平,中國名王雄、王逸曙和王復高,是一名韓國軍人外交官政治家,亦為中國國民革命軍大韓民國國軍退役將領,籍貫金海,乳名弘日,號逸曙。金弘壹生於1898年的平安北道龍川郡日本殖民朝鮮之後赴中國和蘇俄參軍,投身韓國獨立運動,在華期間曾加入國府軍和韓國光復軍,經歷過北伐戰爭一二八淞滬抗戰中國抗日戰爭中的武漢會戰上高會戰等役;1950年韓戰初期,又作為韓軍中少數具備豐富實戰經驗和中國背景的將領,在漢江戰線至洛東江戰線之間主導了延遲朝鮮人民軍攻勢的關鍵行動。1951年退役後,歷任韓國駐中華民國台灣大使外務部部長、新民黨國會議員和黨魁,以及在鄉軍人會韓語대한민국 재향군인회(退伍軍人協會)、光復會韓語광복회等組織的會長。此外,他也是韓國最高軍類獎章——太極武功勳章的獲授者,並得過韓國建國勳章及中華民國的大綬景星勳章。1980年8月8日逝世。>>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20日[編輯]

颶風卡羅爾是有紀錄以來對美國新英格蘭地區構成影響最惡劣的熱帶氣旋之一,源於1954年8月25日巴哈馬附近的一股東風波,然後在向西北方向移動的過程中緩慢增強。8月27日,系統風速一度達到每小時165公里,但又在轉朝西北方向移動後減弱。一個強烈的低壓槽令颶風轉向東北,卡羅爾隨後增強成大型颶風。氣旋沿中大西洋各州美國東南部沿岸平行移動,產生的狂風和洶湧海浪導致北卡羅萊納州弗吉尼亞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特拉華州新澤西州出現輕度沿海洪災,還有許多房屋受到輕度破壞。風暴加速向東北偏北前進,於8月31日以接近最高強度登陸紐約長島康涅狄格州。次日清晨,卡羅爾在新罕布殊爾州上空轉變成溫帶氣旋。狂風導致長島近千套房屋受損,27.5萬人失去供電,大量樹木倒塌,還出現了嚴重的農作物損失。拉瓜地亞機場蒙托克公路風暴潮淹沒,切斷了長島東部同外界的交通。新英格蘭也受到卡羅爾產生的狂風和巨浪衝擊,整個地區約有15萬人家中停電,電話服務也被切斷。1545套房屋被毀,另有9720套受損。約3500輛汽車和3000艘船毀於一旦。新英格蘭一共有65人喪生,1000人受傷。風暴還造成加拿大兩人遇難,損失數額約100萬加拿大元。颶風卡羅爾一共造成72人死亡,經濟損失總額達4.62億美元,刷新了美國歷史上破壞最嚴重颶風的新紀錄。其名稱「卡羅爾」因此成為大西洋風暴命名名單上退役的第一個名稱,以後永遠都不會再在北大西洋熱帶氣旋命名時使用。圖為受到卡羅爾所生風暴潮強烈衝擊的羅德島州埃奇伍德遊艇俱樂部。>>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21日[編輯]

微笑的面具》是一部1940年的荷屬東印度(即如今的印度尼西亞動作電影,由曹安江執導,是聯盟影業發行的第一部作品。電影由巴素基·里索博沃、法蒂瑪和烏江主演,講述一對年輕情侶在一位蒙面人的幫助下對抗犯罪分子的故事。《微笑的面具》的廣告宣傳中形容這是一杯「印度尼西亞暴力動作……和甜蜜戀情(混合)的雞尾酒」,影片上映後獲得了正面評價,特別是其攝影表現得到好評。影片獲得成功後,聯盟影業又製作了6部電影,直到1942年初日本佔領印度尼西亞後被迫關閉時止。這部電影至少上映到了1944年8月,但如今很可能已經佚失。圖為泗水一家報紙上刊登的《微笑的面具》廣告。>>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22日[編輯]

弗賴堡火車總站德國弗賴堡行政區鐵路運輸方面最重要的樞紐車站。有萊茵河谷鐵路布萊薩赫鐵路在此交匯。車站位於弗賴堡舊城西緣的俾斯麥大道5-7號,距離弗賴堡主教座堂以西約1公里。同樣設在這條街上的還有弗賴堡音樂廳、多家酒店弗賴堡爵士之家以及自2008年起在鐵路沿線修建的複合型寫字樓Xpress」。帶有羅馬復興元素的首座圓拱式車站大樓建於1845年,當它在1944/45年間被摧毀後,當局又以一座臨時性建築延用了超過50年。後者直至千年之交才被一座集成了購物中心、酒店和寫字樓的到發廳所取代。根據商品檢驗基金會在2011年的報告,該站在德國20座主要車站的準點率中排名第2,僅次施特拉爾松德火車總站>>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23日[編輯]

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2000年後最活躍的太平洋颶風季,一共形成了19場獲得命名的風暴其中11場達到颶風強度,6場成為大型颶風。颶風季於2006年5月15日從東太平洋、6月1日從中太平洋正式開始,同年11月30日結束。傳統上這樣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絕大多數熱帶氣旋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太平洋盆地形成的時間段。颶風伊歐凱是全季最強的風暴,在中太平洋達到五級颶風強度;氣旋先後從約翰斯頓環礁附近和威克島經過,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但幸運的是沒有導致人員喪生。本季最致命的風暴是颶風約翰,襲擊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後一共奪走了6人的生命,颶風萊恩則是造成損失數額最高的氣旋,在墨西哥西南部導致了價值2.03億美元的破壞。5月下旬在墨西哥西南近海形成的熱帶風暴阿萊塔是本季首場風暴,接下來整個6月里一共只形成了一個熱帶低氣壓。7月一共形成了5場獲得命名的風暴,其中包括全季次強的颶風丹尼爾。8月也形成了6場風暴,其中包括颶風伊歐凱和颶風約翰。9月相對而言較為平靜,一共只產生兩場風暴,其中包括颶風萊恩。10月和11月分別形成了三場和兩場風暴,這也是有紀錄以來11月首次有多於一場熱帶風暴形成。>>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24日[編輯]

2007年大西洋颶風季是一次較為活躍的大西洋颶風季,一共形成了17個熱帶氣旋、15場熱帶風暴、6場颶風和兩場大型颶風。亞熱帶風暴安德烈亞是本季首場風暴,於5月9日形成;最後一個氣旋熱帶風暴奧爾加則在12月13日消散。颶風迪安是全季最強烈的風暴,截至2013年仍是有紀錄以來第七強烈的大西洋颶風和登陸時第三強烈的大西洋颶風。本季是有紀錄以來僅有的4個擁有多於一場五級颶風的大西洋颶風季之一,也是第二次有大西洋颶風和太平洋颶風在同一天登陸,分別是颶風費利克斯颶風亨麗埃特。這年9月一共形成了8場風暴,追平了歷史最高紀錄,不過其中大部分的強度都比較弱,持續時間也較短。除了迪安和費利克斯外,其它所有氣旋都未能超越一級颶風的強度標準。颶風迪安和颶風費利克斯均以五級颶風強度登陸,分別對墨西哥中美洲部分地區構成沉重打擊。颶風諾埃爾以熱帶風暴強度先後四次登陸,對加勒比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其名稱也與迪安和費利克斯一起予以退役,此後永遠都不會再在北大西洋熱帶氣旋命名時採用。美國一共受到五場氣旋的影響,但大部分登陸時強度都比較弱;加拿大有直接受到三場風暴影響,但破壞程度都很輕微。全季所有風暴一共造成至少423人死亡,經濟損失約30億美元。>>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25日[編輯]

騎士酒店》是一部2007年短片,由韋斯·安德森編劇導演,約翰遜·舒瓦茲曼和娜塔莉·波特曼在片中扮演一對過去的情侶,如今在巴黎一間酒店房間重聚。影片全長13分鐘,是安德森2007年長片《穿越大吉嶺》的,但起初的計劃是作為獨立作品。電影的拍攝資金由安德森親自籌集,在巴黎一家酒店取景,工作人員的數量很少。影片於2007年9月2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之後又於同月在美國4個城市的蘋果零售店首映。首映次日,ITunes Store開始提供影片的免費下載,時長一個月,下載人次超過50萬。電影幾乎獲得了影評人的一致好評,認為短片即使是與《穿越大吉嶺》相比也毫不遜色,還稱讚了其豐富的內容、辛酸的感受,以及精細的製作。>>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26日[編輯]

2013年大西洋颶風季是繼1994年以來第一個沒有大型颶風形成的大西洋颶風季,也是繼1968年以來首次沒有任何風暴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二級颶風強度。熱帶風暴安德烈亞是全季首場風暴,於6月5日形成,最後一個氣旋則是場沒有命名的亞熱帶風暴,於12月7日消散。全年只有颶風英格麗德和溫貝托達到颶風強度,是繼1982年以來最少的。這年颶風季造成的影響很小,雖形成有15個熱帶氣旋,但大部分不是強度很低,就是一直位於海上。熱帶風暴安德烈亞是唯一登陸美國的風暴,從佛羅里達州登上美國東岸,導致4人遇難。7月上旬,熱帶風暴尚塔爾從背風群島經過,造成1人喪生,但總體破壞程度很輕。熱帶風暴多利安、埃琳以及颶風溫貝托只給佛得角群島帶去了狂風天氣。墨西哥是本季受災最嚴重的國家,颶風英格麗德、第八號熱帶低氣壓、熱帶風暴巴里和熱帶風暴費爾南德均在該國登陸,其中單英格麗德就造成至少23人死亡,經濟損失達15億美元。10月上旬,熱帶風暴凱倫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中部產生降水和陣風。所有的主流天氣預報機構都預測這季的活躍程度會高於平均水平,之後又都在8月上旬將預測數值調低,但事實證明,即便是調整後的數據也仍然過高。這年大西洋熱帶天氣活動程度低主要是因為冬季春季溫鹽環流的大幅減弱,減弱程度出人意料。這導致大西洋上空春季天氣模式的延長,加上強烈的垂直風切變、中層濕氣,以及較為穩定的大氣活動共同影響,導致熱帶氣旋的發展受到壓制。>>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27日[編輯]

波音707美國波音公司在1950年代發展的首款四引擎噴射客機,載客量為140至189人,航程為2,500至5,750海里。707是波音首款噴射客機,採用後掠翼、發動機吊艙等新式設計。雖然707並非世上首款噴射客機,卻是第一款取得成功的噴射民航客機,支配了1960至1970年代的民航市場,開啟了「噴射時代」,使波音取代道格拉斯公司成為最大的民航飛機製造商之一,之後並發展出各型號7x7噴射客機,而727、737和757都是以707機身為基礎。707是發展自波音367-80,該原型機於1954年首飛。由於機身寬度不足無法滿足客戶需要,於是把367-80的機身擴寬至148英寸。707首個型號為707-120,採用普惠JT3C發動機,在1957年12月20日首飛,首個使用707的公司是泛美航空,於1958年10月26日投入服務。之後的衍生型號有機身縮短型-138、機身延長型-320、勞斯萊斯發動機型-420。在1960年代初,由於更具燃油效益的發動機出現,波音便把新製造的707更換為新式發動機,並在原有型號加上B字以作標識。>>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28日[編輯]

開羅會議(英語:Cairo Conference),代號「六分儀」會議,亦稱第一次開羅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4次高峰會議之一(第二次開羅會議在1943年12月2日至7日舉行,與會國家是英、美、土耳其),會期為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由中國、英國、美國在埃及開羅召開,三國領袖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英國首相邱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出席,商討反攻日本的戰略及戰後國際局勢的安排,制定盟軍合作反攻緬甸的戰略及援華方案,會後公佈開羅宣言,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歸還一切侵佔的土地,塑造戰後東亞的新局勢。開羅會議確立中國成為世界四強的地位,對中國政治上意義重大;戰略方面,雖然會上決議和承諾許多未予實行,行動計劃一再延期和更改,最終仍達成立中、英、美三國聯手反攻緬甸的目的。圖為開羅會議期間蔣介石、羅斯福、邱吉爾合照。>>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29日[編輯]

颶風喬治對路易斯安那州的影響一共造成3人喪生,經濟損失約3010萬美元。颶風喬治源於大西洋上空的一股東風波,於1998年9月20日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250公里的最高強度。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風暴行經大安的列斯群島,於9月28日進入墨西哥灣,接下來以二級颶風強度登陸密西西比州後,於10月1日消散。路易斯安那州有約50萬生活在低洼地區的居民在颶風登陸前疏散。新奧爾良市長宣佈該市進入緊急狀態,以便災民獲得聯邦援助。政府部門呼籲沿海地區生活的近150萬居民撤離,官員稱這一撤離規模創下了當地的新紀錄。喬治產生的風暴潮導致大量位於防洪堤以外的民房被淹,龐恰特雷恩湖畔的85個垂釣營地被毀。估計有16萬居民因喬治導致家中停電,颶風緩慢的移動速度也導致了嚴重的海灘侵蝕。全州以博加盧薩的降雨量最高,有約76毫米,陣風時速則達到132公里。颶風過去後,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在全州開設了67個避難所。路易斯安那州因熱帶風暴弗朗西絲和颶風喬治所受損失一共獲得了5600萬美元的救災款。此外,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一共還支付了1415萬零532美元的損失補償,其中包括向波多黎各密西西比州提供的援助金。>>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30日[編輯]

麗莎·焦孔多意大利佛羅倫薩托斯卡納格拉迪尼家族成員。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她的丈夫聘請列奧納多·達·文西為夫人繪製肖像,這張畫就以她的一個名字命名:《蒙娜麗莎》。後人對麗莎的一生所知甚少。她生於佛羅倫薩,十幾歲時就嫁給了布料和絲稠商人,丈夫之後還當上了地方官員。麗莎生有5個孩子,通常認為她生活舒適,屬普通中產階層的一員。麗莎的丈夫要年長很多,去世也比她早。麗莎去世數世紀後,《蒙娜麗莎》成為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畫作。眾多學者和愛好者的推測令這件藝術品成為受全球囑目的標誌和商品化對象。2005年,學界確認麗莎正是《蒙娜麗莎》的人物原型。圖為《蒙娜麗莎》局部。>> 閱讀全文

2014年12月31日[編輯]

斯巴達克斯起義羅馬共和國末期(前73年-前71年)由斯巴達克斯領導的大規模角鬥士奴隸起義。這次起義是古羅馬三次奴隸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公元前73年,70多名角鬥士和奴隸在斯巴達克斯的率領下逃離卡普亞的角鬥士訓練所並發動起義,隨着各地奴隸和貧民的加入,起義軍迅速擴大到約12萬人。起義軍四處襲擊羅馬各地莊園城鎮,多次擊敗羅馬軍民兵和執政官率領的羅馬軍團。後世的歷史學家普魯塔克認為當時逃亡奴隸的主要目的是從山南高盧(現在的北意大利)翻越阿爾卑斯山,回到自己的家園。但阿庇安弗羅魯斯等學者則認為叛亂者的目標是進軍羅馬城。面對一系列的失敗,羅馬元老院在驚恐之餘授權克拉蘇組織8個羅馬軍團,全力鎮壓起義。公元前71年,斯巴達克斯的軍隊被克拉蘇率軍圍困在意大利半島最南端的卡拉布里亞。被困的斯巴達克斯得知羅馬元老院已派遣龐培盧庫魯斯率軍支援克拉蘇,於是集合全體力量背水一戰,向克拉蘇發起決戰,最終戰敗,全軍覆滅。圖為赫爾曼·沃格爾英語Hermann Vogel (German illustrator)於1882年創作的繪畫作品《斯巴達克斯的最後時刻》。>>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