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優良條目/2018年6月14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DNA納米技術專門研究利用脫氧核糖核酸或其他核酸的分子性質(如自組裝的特性),來建構出可操控的新型納米尺度結構或機械。在這個領域,核酸被用作非生物的材料而不是在活細胞中那樣作為遺傳信息的載體。嚴格的核酸鹼基配對法則(使鏈上特定的鹼基列相互連接以形成牢固的雙螺旋結構)使這一技術成為可能。這一技術允許合理的鹼基鏈設計,從而嚴格地組合形成具有精密控制的納米級特性的複雜的目標結構。脫氧核糖核酸是常使用的優勢材料,但包括其他核酸如核糖核酸肽核酸也被用來構造結構,所以偶爾也用「核酸納米技術」來概括這個領域。DNA納米技術概念的基礎最先由納德里安·西曼在1980年代早期闡述,在2000年後開始引起廣泛的關注。這一領域的研究者已經構建了靜止結構如二維和三維晶體結構、毫微管、多面體和其他任意的造型;和功能結構如納米機器和DNA運算。一些組建方法被用來構建拼裝結構、摺疊結構和動態可重構結構。現在,這種科技開始被用作解決在結構生物學生物物理學中基礎科學問題的工具;同時也被應用在結晶學光譜學中來測定蛋白質結構。這項技術在分子電子學和納米醫學中的應用仍在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