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高等工艺学校 (旧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旧松崎校区本馆现状(设计:本野精吾

京都高等工艺学校(日文:京都高等工芸学校,きょうとこうとうこうげいがっこう),是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设立的旧制专门学校(实业专门学校)。简称为京都高工

概要[编辑]

  • 随着明治时代的工业现代化,日本政府除于东京大阪设立东京工业大学大阪工业大学之外,亦在京都设立京都高等工艺学校作为第三所官立高等工业学校。京都高工随后成为知名的工艺(产业设计)専业教育中心。
  • 创校时,本科(修业年限3年)设置有色染科、机织科、图案科3科(包含美术学校的领域)。当时设有图案科的学校仅有东京美术学校东京高等工业学校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改称京都工业专门学校(简称京都工专)。
  • 战后日本学制改革,成为新制京都工艺纤维大学工艺学部(现称“工艺科学部”)的主体。
  • 校友会称为“京都工大会”,为旧制、新制(旧工艺学部)合一的校友会。2006年繊维学部、工艺学部合并为工艺科学部后,校友会也朝向“京都工艺繊维大学同窗会KIT同窗会)”统合。

沿革[编辑]

京都高等工艺学校时代[编辑]

  • 1899年2月:第13帝国议会决议于京都市设置官立工艺学校。
  • 1901年3月:在京都上京区吉田町(今左京区吉田泉殿町)的校地开始动工兴建校舍。
  • 1902年3月28日:设置京都高等工艺学校(依据敕令第98号)。
  • 1903年4月:纳入〈专门学校令〉规范。
  • 1903年9月10日:第1届招生入学。
    • 设置本科(3年修业年限):色染科、机织科、图案科。
    • 本科区分为以中学校毕业生为入学资格的第1部、工业学校毕业生入学的第2部(直到1923年)。
  • 1905年:制定校歌“比叡の山を背に负いて”。
  • 1913年11月:在京都的校友发起成立校友会“多久美会”。
  • 1914年:变更每学年之开始为4月。
  • 1920年11月:大学升格运动开始。
    • 前校长中泽建议变更专攻科设置运动。取消设置专攻科。
  • 1926年5月:校友会“京都高工会”设立。
  • 1929年: 本科增设陶磁器科。
  • 1930年11月:迁移到爱宕郡松ヶ崎村(今京都左京区松ヶ崎桥上町)。
    • 同年制定新校歌“紫匂ふ比叡のみ山”(金井喜右卫门作词、信时洁作曲)。
  • 1932年10月:举行建校30周年记念祭、新筑校舍落成记念祭。
  • 1937年:本科陶磁器科改名窑业科。
  • 1939年4月:本科增设精密机械科、人造繊维科。
    • 同月,设置二年制夜间机械技术员养成科。
  • 1941年3月:将机械技术员养成科改组为三年制夜间机械専攻科。
  • 1942年4月:本科增设机械科、第二部精密机械科(四年制夜间课程)。

京都工业专门学校时代[编辑]

  • 1944年4月1日:改校名为京都工业专门学校
    • 本科学科设置与改名:窑业科、化学工业科(旧人造繊维科)、建筑科(旧图案科)、纺织科(旧色染科合并旧机织科)、机械科(旧精密机械科合并旧机械科)。
    • 夜间专攻科与第二部精密机械科统合改设第二部机械科(四年制夜间课程)。
    • 别科设置工业技术员养成科(机械科,一年制夜间课程)。
  • 1945年4月:本科增设电气通信科。
  • 1946年:电气通信科改称电气科。
  • 1949年5月31日:发起成立新制京都工艺纤维大学
    • 旧制京都工专改制成为京都工艺纤维大学工艺学部(机织工业学科、建筑工艺学科、色染工艺学科、窑业工艺学科)之主体。
    • 机械科、电气科、化学工业科则不被新制大学承接。
  • 1951年3月:废止旧制京都工业专门学校。
    • 1951年4月:旧京都工专机械科、第二部机械科、电气科、化学工业科改组设置京都工艺纤维大学工业短期大学部(创立时之学科:机械电气科、化学工业科,为三年制夜间课程)。

历代校长[编辑]

  • 首任:中泽岩太(1903年4月-1918年7月)
  • 第二任:鹤巻鹤一(1918年7月-1926年4月)
  • 第三任:村上宇一(1926年4月-1943年12月)
  • 第四任:田中正三郎(1943年12月-1945年11月)
  • 第五任:坪井道三(1945年11月-1948年3月26日,死于任上)
  • 第六任:小岛幸三郎(1948年3月-1950年11月)
    • 新制京都工艺纤维大学工艺学部初任学部长。

著名教职员[编辑]

校友[编辑]

校地[编辑]

京都高等工艺学校建校于京都市近郊上京区吉田町(今左京区吉田泉殿町)的校地。但是1928年学科增设后,吉田校地变过于狭小,且京都市电车东山线延伸以及道路拓宽使校地进一步被削减,京都高工于1930年在京都府爱宕郡松ヶ崎村(今左京区松ヶ崎桥上町)新建校舍并迁移。松崎校地为之后的新制京都工艺繊维大学承接使用到现在。迁校时新建的学校本馆由当时的教授、建筑家本野精吾设计,现在由京都工繊大学3号馆使用,且被指定为国家登录有形文化财。迁移之后,原有吉田校地由邻近的京都帝国大学接管,即现在的京都大学西部讲堂。

相关书籍[编辑]

  • 京都工艺繊维大学开学100周年、大学创立50周年事业基本计划委员会记念志刊行专门部会编《京都工艺繊维大学百年史》(2001年3月)

参见[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