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传家珠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传家珠宝》
The face of a young brunette woman, lying sideways on a floral patterned background
玛琳娜钻石录音室专辑
发行日期2010年2月15日 (2010-02-15)
录制时间2008–2009
录音室
类型
时长45:35
唱片公司
制作人
玛琳娜钻石专辑年表
《传家珠宝》
(2010年)
爱恋之心
(2012年)
收录单曲
  1. 着迷入魔
    发行日期:2009年2月14日
  2. 毛克利之路
    发行日期:2009年11月13日
  3. 好莱坞
    发行日期:2010年2月1日
  4. 我不是机器
    发行日期:2010年4月26日
  5. 噢不!
    发行日期:2010年8月2日
  6. 香槟
    发行日期:2010年10月11日

《传家珠宝》(英语:The Family Jewels)是威尔士发片歌手玛琳娜‧戴曼迪斯的首张录音室专辑,较广为人知的艺名为玛琳娜钻石。它于2010年2月15日由679 Artists和大西洋唱片同步发行。玛琳娜在该专辑录制过程中与包括帕斯卡尔·加布里埃尔、利安·浩威、格莱格·科尔斯汀、理查‧"Biff"‧史丹纳德和史塔‧史密斯在内的多名制作人合作。她认为专辑抒发的主题是“商业主义的诱惑、现代社会价值观、家庭和女性的性欲”。[1]

当代音乐评论家给予《传家珠宝》中传递多项主张的声乐给予相当正面的评价。该专辑首周在英国专辑排行榜上排名第五,且首周销量为27,618张。专辑最终被英国唱片业协会(BPI)认证为金唱片,并在英国总售出195,358份。 《传家珠宝》在国际唱片排行榜上有着不错的表现; 它在美国告示牌两百大专辑榜上最高达到第138名,并于第一周卖出4,000份。

《传家珠宝》由五个单曲宣传支撑,且每一首都有音乐影片。尽管单曲《毛克利之路》最先于2009年11月13日发布,但《好莱坞》才是最先进入英国单曲排行榜的单曲,排行第12名。后续的三张单曲《我不是机器》、《噢不!》以及《香槟》分别于英国在排行榜上达到第26、38以及第141名。该专辑还于之后开始由玛琳娜策办的家传如珍巡回演唱会,并在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间巡回了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

背景[编辑]

2009年10月,玛琳娜在NME Radar Tour的现场演出

玛琳娜在威尔士东南部出生并长大,尽管没研读过音乐,她仍在18岁时移居伦敦学习音乐。在退出四个大学并且参加试镜失败后,她开始自行创作音乐。[2]在她于2007年由社群网站Myspace发行的迷你专辑《Mermaid vs. Sailor》获得成功后,她于隔年被霓虹金唱片公司并于10月与679 Artists签约。[3]2009年,在夏天参加了格拉斯顿柏立当代表演艺术节等各种节日后[4],她在英国广播公司的2010年年度新声中获第二名[5],同时也是2010年全英音乐奖评论家选择奖的三个提名者之一。[6]

2012年在与杂志Between the Lines的采访中,玛琳娜表示这张专辑的标题来自于睾丸的俚语,但她以前太䩄腆了不敢承认。[7]

构思[编辑]

玛琳娜解释说,这张专辑“主要的灵感来自商业化的诱惑、现代社会、家庭价值观和女性性行为”,旨在“享受和着迷于作为鼓励人们质疑自己存在的故事和理论” 。

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多样化的专辑,因为我是如此灵活的作家。所亦会有很多流行乐收录其中,但这其中也会附带上许多前所未有的实验性作品。它基本上是一张以不该成为什么样为主题的专辑。

— 2010年一月,玛琳娜向杂志Clash解释了专辑的音乐风格

在谈话中,杂志Q的休伊·蒙哥马利注意到专辑中的曲风的变化,例如迪斯可(《香槟》)、泡泡糖庞克(《女孩》)以及卡巴莱(《清潭之蛙》)。专辑的首曲《你满意了吗?》探讨了充实生活的意义;而The Line of Best Fit likened的编辑更把这张专辑与丹麦存在主义哲学家索伦·奥贝·齐克果的思想做比较。[8]

2010年1月在与每日电讯报的访谈中,承认她对于歌曲《女孩》中带有“厌女主义”色彩的歌词“感到难堪”,包括其中一段“女孩们从不与我交朋友/因为当她们谈话时我总是睡着/她们总是大啖卡路里”;她澄清说,歌词其实只着重于她自己的体重问题。 霓虹金唱片公司宣布会为《着迷入魔》和《毛克利之路》提供有限的双A面唱片,前者称作“大胆而野心勃勃 ... 杰出作品”,并将后者描述为“极其强烈,独树一格的流行冲击”。

玛琳娜声称她让制作人利安·浩威为了歌曲《置身局外》录制了486首声乐。[9]单曲《好莱坞》制作时玛琳娜从过去自己对美国名人文化的痴迷中汲取灵感,当《我不是机器》,整张专辑她最喜欢的成果成功释出时,她唱着歌并告诉自己要接受不完美,其中一句歌词“你最近表现得很强硬,最近也抽了太多烟 ... 别这么懦弱”;她希望观众能够欣赏这首歌。[10]《麻木》反映了她早年在伦敦中所需的奉献和牺牲;《噢不!》以及《你满意了吗?》则有着相似的抒情题材。 歌曲《噢不!》是于曲目列表完成后期才决定加入,这导致一些对专辑评论者评论时并不会囊括这首歌曲。 专辑最初已定将在2009年10月正式释出,但因玛琳娜的完美主义而延迟了发行日。

宣传[编辑]

音乐影片[编辑]

2008年,玛琳娜录制了《十七岁》以及《着迷入魔》的音乐影片。[11]隔年,摄影师蓝钦指导了《我不是机器》的幕后制作,并同时在影片中使用大量彩妆亮粉。[12][13]毛克利之路》的影片则以玛琳娜以及身旁的两个舞者,以及过去木偶带给他们手风琴般伸缩的印象为主的素材制的肢体特效为要点; 其中影片花了17小时拍摄. [14]

波兰艺术家Kinga Burza为《好莱坞》拍摄了“经典类流行影片”,意在“让观众更爱她,也许在看片时能渴望吃一点爆米花并以影片作灵感、为乐趣而打扮”。[15]Burza 同时也录制了《噢不!》的影片,影片的审美基础建立于“zany neon”MTV标志以及隐含渴望成名成分的歌词。[16]而《香槟》的影片则加入了对麦可·杰克森的歌曲—《颤栗》音乐影片的元素的致敬。[12]

Dan Knight为切利·干沙尔斯的《好莱坞》的“精简”版混音录制了一支影片,里面的含意与Burza的官方影片完全相反。影片中,干沙尔斯和玛琳娜参加了1980代的爱沙尼亚音乐节目,并内配有字幕。[17]

单曲[编辑]

2010年五月,传家珠宝巡回演唱会巡演期间,玛琳娜于爱丁堡集会厅表演《Obsessions》。

《着迷入魔》作为玛琳娜的首张单曲,于2009年二月14日释出,[18]随后《毛克利之路》作为专辑的首张单曲于2009年11月13日释出。[19]基于《毛克利之路》的特殊性,玛琳娜选择这首歌以便在“非商业性”的变化上试水温,但在包括佩雷斯·希尔顿肯伊‧威斯特在内的部落客分享之后,它在商业方面成功博得了关注。[20]

《好莱坞》作为专辑的第二张单曲于2010年2月1日释出,这同时也是玛琳娜第一次重大的释出。它在英国单曲排行榜上排名第12名。[21]同年四月26日释出《我不是机器》并在同一个排行榜上排行第26名。 《噢不!》作为第四张单曲于八月2日在英国及爱尔兰释出;排行第38名。《香槟》作为最后的宣传单曲于同一地区在十月11日释出,[22]并在英国排名第141名。[23]

《我不是机器》于2010年在Popjustice £20 Music Prize中被提名为最佳英国单曲,但最后输给Example的《Kickstarts》。[24]

巡回演唱会[编辑]

玛琳娜开始她的第一次巡回演唱会以便推销《传家珠宝》,巡演地区涵盖了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巡演包括在2012年格拉斯顿柏立当代表演艺术节、西南偏南以及佛斯音乐节的演出。2011年中期,在她开始于英国的巡回演唱会的同时,她受邀成为凯蒂‧佩芮的加州之梦巡回演唱会的开场嘉宾,[25]并于12月作为酷玩乐团于曼彻斯特竞技场主办的彩绘人生巡回演唱会的开场嘉宾,同时结束她的第一场巡演。[26]

在结束2010年二月21日位于曼彻斯特Deaf Institute的演出后,Contactmusic.com 的作者凯蒂‧雷帝肯给予玛琳娜9分的好评,她表示“下次当她回到曼彻斯特表演时,一张在商品展台上熠熠生辉的畅销专辑,将会因她在Academy 2的听众而一扫而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玛琳娜的音乐将不再只是在几百人的Trendy Bar里播放。”[27]

评分[编辑]

专业评分
综合得分
来源评分
Metacritic68/100[28]
评论得分
来源评分
AllMusic4/5颗星[29]
影音俱乐部C[30]
Clash6/10[31]
每日电讯报4/5颗星[32]
卫报3/5颗星[33]
musicOMH3.5/5颗星[34]
新音乐快递9/10[35]
Q4/5颗星[36]
Spin7/10[37]
星期日泰晤士报3/5颗星[38]

《传家珠宝》在乐评中获得了“普遍好评”的成绩。在Metacritic,一个收集对于音乐专辑、游戏等主流出版物所做出的评分(满分100分)及评论的网站中,根据21条评论,《传家珠宝》平均分数为68分。[28]杂志Q的休伊‧蒙哥马利认为玛琳娜“广阔的想像力”让“一首成功的流行音乐变得更加丰富”。[36]英国杂志The Phoenix的卢克‧欧尼尔表示“她就像凯特·纳什一样优秀,虽然公司过去曾错过了迷人的钢琴乐流行,以及热情繁荣的舞娘风潮流,但没关系, 因为这股华丽风格将再次开始流行了。”[39]新音乐快递的莱昂尼·库珀称赞这张专辑“十分惊人”并写道“玛琳娜为了让专辑在首次发行时炫人耳目,将璀璨的流行乐以及优美的黑暗融合进专辑中”。[35]

更多评论者则着重于声音的传递性,BBC音乐的路‧汤麦斯表示“涵盖整张专辑的风格变化都非常优秀—就有如歌曲《置身局外》的80年代摇滚风般与众不同。 但同时,收录着超过13首Sparks风格歌曲的专辑可能会导致许多即兴钢琴断音演奏爱好者对于玛琳娜那略显霸道的艺术人格感到压迫”,并总结出“玛琳娜的古怪声乐会使人意见分歧”的结论。[40]影音俱乐部的西恩‧欧尼尔认为在聆听了“一整打吱吱作响的蕾吉娜·史派克特克特式声乐”以及 “凯特·布希式颤音”后,“霸道的艺术人格需要在筋疲力尽的最后证明自己的需要”。[30]影音杂志No Ripcord的乔‧理佛斯称赞歌曲《你满意了吗?》、《好莱坞》以及《噢不!》,但也表示它们被穿插于《清潭之蛙》的“嚎叫声”以及《置身局外》中的“沙哑的咆哮”给推开了。[41]

独立报的安迪‧吉尔认为《香槟》以及《清潭之蛙》“每一段过动的钢琴乐以及胡乱拼凑的合成音乐就像它们的双关名称一样烦人,”。他认为《毛克利之路》以及《清潭之蛙》的发声技巧十分“不纯熟”,并批评《女孩》以及《好莱坞》的歌词十分粗浅。吉尔最后表示《无家》、《着迷入魔》以及《置身局外》的内容并没有达到他对这些歌曲的期待水准。[42]

新音乐快递将《传家珠宝》排在2010年前75名专辑排榜中第33名。[43]

商业成绩[编辑]

《传家珠宝》发行时首周销量27,618张,并在英国专辑排行榜上排行第五。[44]在她的第二张专辑《爱恋之心》以首周销量21,358张进入排行榜第一名之后,《传家珠宝》仍是玛琳娜首周销量最好的专辑。[45]随后,《传家珠宝》获得了来自英国唱片业协会(BPI)的金唱片认证,同时,专辑在2015年五月于英国的销量达到了195,358张。[46]专辑于发行首周便在希腊及爱尔兰排行榜上排名第七及第九名;最后,专辑获得了爱尔兰唱片音乐协会(IRMA)的金唱片认证。[47]

《传家珠宝》在德国(第12名)、奥地利(第18名) 荷兰(第88名)、瑞士(第100名)、法国(第132名) 以及位于大西洋的澳洲(第79名)等世界各国皆得到了不错的成绩。《传家珠宝》借着美国首周销量4,000张的成绩于告示牌二百大专辑榜排行第138名,[48]当时该专辑也分别在告示牌最佳新人以及最佳摇滚专辑榜上排行第二和第49名。2012年时,《传家珠宝》的全球总销量以达到300,000张。[49]

2011年1月,在澳大利亚的电台采访中,她声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强烈地感觉到 "远大于成功的失败",尤其是未能成功踏入美国市场。她将这件事归咎于她在美国的合作公司Chop Shop Records毫无行动,以及像是Lady Gaga等具有“强烈节奏”音乐品味的艺术家所导致。最后,她为了录制新的专辑取消了所有在美国的表演。[50]

曲目列表[编辑]

《传家珠宝》
曲序曲目词曲制作人时长
1.《你满意了吗?》
"Are You Satisfied?"
玛琳娜‧戴曼迪斯
  • 利安·浩威
  • 毕夫可(理查‧"Biff"‧史丹纳德)
  • 艾许‧浩斯
3:21
2.香槟
"Shampain"
  • 戴曼迪斯
  • 浩威
  • 帕斯卡尔·加布里埃尔
  • 加布里埃尔
  • 浩威
  • 史丹纳德[a]
3:11
3.我不是机器
"I Am Not a Robot"
戴曼迪斯浩威3:35
4.《女孩》
"Girls"
  • 戴曼迪斯
  • 浩威
  • 加布里埃尔
  • 加布里埃尔
  • 浩威
3:28
5.毛克利之路
"Mowgli's Road"
  • 戴曼迪斯
  • 浩威
浩威3:12
6.《着迷入魔》
"Obsessions"
戴曼迪斯浩威3:38
7.好莱坞
"Hollywood"
戴曼迪斯
  • 史丹纳德
  • 浩斯
  • 史塔‧史密斯[b]
3:50
8.《置身局外》
"The Outsider"
戴曼迪斯
  • 浩威
  • 戴曼迪斯
3:17
9.《清潭之蛙》
"Hermit the Frog"
戴曼迪斯
  • 浩威
  • 戴曼迪斯[a]
3:35
10.噢不!
"Oh No!"
  • 戴曼迪斯
  • 格莱格·科尔斯汀
科尔斯汀3:02
11.《无家》
"Rootless"
  • 戴曼迪斯
  • 浩威
  • 加布里埃尔
  • 加布里埃尔
  • 浩威
3:28
12.《麻木》
"Numb"
戴曼迪斯浩威4:16
13.《有罪》
"Guilty"
  • 戴曼迪斯
  • 史丹纳德
  • 浩斯
  • 史丹纳德
  • 浩斯
3:40
总时长:45:30

备注

  • ^a 表示协助制作人员
  • ^b 表示主要制作人员
  • ^c 表示重新编曲人员

制作人员[编辑]

资料来自专辑内页。

  • 玛琳娜钻石 – 主唱;钢琴乐 (1-3,6,8,12),锺琴 (3); 混音 (4,11);casio VL-tone(迷你电子琴)、制作 (8);执行制作人 (9);风琴 (12)
  • 克里斯‧艾伦 – 大提琴 (1,3)
  • 蕊贝卡‧艾伦 – 小提琴 (9,12)
  • 尼尔‧卡其坡 – 小提琴 (7,13)
  • 盖‧大卫 – 母带制作 (1–9,11–13)
  • 阿利森‧多德斯 – 小提琴 (1,3,7,13)
  • 史提夫‧达勒姆 – 鼓乐 (1–3)
  • 帕斯卡尔·加布里埃尔 – 制作、编程 (2,4,11);合成 (2);乐器操作、工程、混音 (4,11)
  • 利安·浩威 – 制作 (1–3,5,6,8,9,11,12);编程 (1–3,5,6,8,9,12);贝斯 (1,2,5,6);Mellotron(电子琴) (1,3,6,9,12)
合成 (1–3,6,8);钢琴伴奏、电吉他 (2);混音、Philicorda(电子琴) (3,5,6,8,9,12);乐器操作 (4,11);原声吉他、钟琴、汤匙乐器、哨乐、录音 (5)
工程、合成(5,6,8);口簧琴、桑图尔 (8)曼陀林、录音 (9,12)
  • 艾许‧浩斯 – 混音、制作 (1,7,13);键盘乐 (1);编程 (1,2,7,13);键盘伴奏(2);乐器操作 (7,13)
  • 格莱格·科尔斯汀 – 键盘乐、工程、吉他、混音、制作、编程 (10)
  • 奥利‧兰格弗德 – 中提琴 (7,9,12,13);小提琴 (7,13)
  • 史蒂芬‧拉尔居 – 声线排列 {{small|(7,13);钢琴乐 (9,12);电风琴 (12)
  • 都各‧拉 – 工程协助 (1–3,9,12);Pro Tools(软体操纵) (5)
  • 亚历克斯‧马肯金 – 鼓乐、大键琴 (5,6);钢琴伴奏、曼陀林 (6)
  • 马特·马特兰 – 封面设计
  • 卡丽拉‧黛拉‧米儿 – 小提琴 (1,3)
  • 安娜‧莫瓦特 – 大提琴 (7,13)
  • 安娜·菲比 – 小提琴 (9,12)
  • 卢克‧波塔许尼克 – 吉他 (1)
  • 蓝坎– 形象画设计
  • 雷蒙德67 (网站Freesound专案) – 玩具猴乐声 (5)
  • 瑞丘‧罗普森 – 中提琴 (1,3)
  • Sandyrb (网站Freesound专案) – 人猿声 (5)
  • 露西‧萧 – 低音提琴,声线排列 (1,3,7,9,12,13)
  • 毕夫可(理查‧"Biff"‧史丹纳德) – 制作 (1,7,13);键盘乐 (1);编程 (1,2,7,13);键盘伴奏、协助制作 (2);混音 (2,7,13);鼓乐 (7);乐器操作 (7,13)
  • 史塔‧史密斯 – 原制作人 (7)
  • 戴维‧特纳 – 母带制作 (10)
  • 大卫‧威斯莱克 – 鼓乐 (9)
  • 理查‧威尔金森 – 工程 (1–3,9,12)
  • 克里斯‧沃西 – 大提琴 (9,12)

排行[编辑]

当周排行榜[编辑]

销量[编辑]

地区 认证 销售数量/销量
爱尔兰(IRMA)[47] 金唱片 7,500^
英国(BPI)[70] 金唱片 195,358
总结
全球 300,000

^仅基于认证的出货数量

释出历史[编辑]

地区 日期 形式 厂牌 Ref.
爱尔兰 2010年2月15日 CD、数位下载 679、大西洋 [71]
英国 2010年2月22日 [72]
斯堪的纳维亚 2010年22月24日 华纳 [73]
澳洲 2010年2月26日 [74]
法国 2010年3月1日 [75]
荷兰 2010年3月19日 [76]
日本 2010年4月21日 [52]
德国 2010年5月14日 [77]
加拿大 2010年5月25日 [78]
美国 [53]
2010年6月15日 LP [79]
爱尔兰 2015年10月30日 大西洋 [80]
英国 [81]
巴西 2016年10月14日 CD 华纳 [82]

参考文献[编辑]

  1. ^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announce debut album details and release date. NME. 1 December 2009 [9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2. ^ Diu, Nisha Lilia. 'I'm Marina, You're the Diamonds'. The Daily Telegraph. 20 January 2011 [30 June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3. ^ Fulton, Rick. I once played to seven people in Aberdeen but things have got better, says music newcomer Marina Diamandis. 12 February 2010 [27 April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9). 
  4. ^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I almost strangled myself at Glastonbury'. NME. 29 June 2009 [27 April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 ^ Savage, Mark. BBC Sound of 2010: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BBC News. 7 January 2010 [27 April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8). 
  6. ^ Ellie Goulding wins Brit Awards 2010 Critics' Choice prize. Metro. 9 December 2009 [15 Jan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7. ^ Azzopardi, Chris.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On Nervous Breakdown, Gay Following & Being One of the 'Greats'. Between the Lines. 19 July 2012 [25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8. ^ Day, Laurence. Marina & The Diamonds shares new track "Immortal". The Line of Best Fit. 2 January 2015 [21 Ma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7). 
  9. ^ Savage, Mark. Shine on, Marina Diamond. BBC News. 3 November 2009 [28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10. ^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gives herself a telling-off in song. Wales Online. 21 March 2010 [21 Ma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11. ^ Marina & The Diamonds. IMVDb. [12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12. ^ 12.0 12.1 Rees, Alex. Here's "Shampain"—The New Video From Marina & The Diamonds. Teen Vogue. 7 September 2010 [8 Sept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31). 
  13. ^ Video: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 I Am Not A Robot. Nialler9. [12 Ma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14. ^ Mulligan, Jenny. Interview With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Entertainment.ie. 5 November 2009 [9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5). 
  15. ^ Marina Goes to Hollywood. Dazed. 4 December 2009 [12 Ma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6). 
  16. ^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Vogue UK. 22 June 2010 [22 June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7). 
  17. ^ Brown, Dan. Marina & The Diamonds' Hollywood Viral (feat. Gonzales) by Dan Knight. Promo News. 10 February 2010 [12 Ma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8). 
  18. ^ Obsessions / Mowgli's Road 7. Neon Gold Records. [27 April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0). 
  19. ^ Mowgli's Road / Space and the Woods – Single by Marina & The Diamonds. iTunes Store (UK). [21 Febr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2). 
  20. ^ Salmon, Chris. Marina Diamandis: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The Guardian. 12 November 2009 [28 April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8).  参数|newspaper=与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news}}|website=) (帮助)
  21. ^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Official Charts Company. [25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2). 
  22. ^ Hey Diamonds, as .... Facebook. 16 August 2010 [16 August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7). 
  23. ^ Zywietz, Tobias. Chart Log UK: M – My Vitriol. Zobbel. [3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0). 
  24. ^ Popjustice Twenty Quid Music Prize. Popjustice. [21 Ma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2). 
  25. ^ Dinh, James. Katy Perry announces California Dreams Tour dates. MTV News. 20 January 2011 [21 Ma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26. ^ Coldplay in Manchester. Big Live Acts. 4 December 2011 [21 Ma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0). 
  27. ^ Ratican, Katy.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 The Deaf Institute, Manchester, Sunday 21/02/2010 Live Review. Contactmusic.com. 23 February 2010 [12 Ma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28. ^ 28.0 28.1 The Family Jewels by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Reviews and Tracks. Metacritic. [25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1). 
  29. ^ Chisling, Matthew. The Family Jewels –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AllMusic. [28 Febr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30. ^ 30.0 30.1 O'Neal, Sean.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The Family Jewels. The A.V. Club. 25 May 2010 [25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31. ^ James, Gareth.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 The Family Jewels. Clash. 8 February 2010 [14 Febr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7). 
  32. ^ McCormick, Neil. Marina & the Diamonds: The Family Jewels, CD review. The Daily Telegraph. 18 February 2010 [28 Febr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33. ^ Petridis, Alexis.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The Family Jewels. The Guardian. 18 February 2010 [28 Febr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4). 
  34. ^ Murphy, John. Marina & The Diamonds – The Family Jewels. musicOMH. [28 Febr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35. ^ 35.0 35.1 Cooper, Leonie. Album review: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 'The Family Jewels' (679). NME. 22 February 2010 [27 Febr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5). 
  36. ^ 36.0 36.1 Montgomery, Hugh. Marina & the Diamonds – The Family Jewels. Q. No. 284. March 2010: 105. ISSN 0955-4955. 
  37. ^ Walters, Barry. Marina & the Diamonds, 'The Family Jewels' (Chop Shop/Atlantic). Spin. 19 May 2010 [28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7). 
  38. ^ Edwards, Mark. Marina & The Diamonds: The Family Jewels. The Sunday Times. 14 February 2010 [14 February 2010]. 
  39. ^ O'Neil, Luke.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 The Family Jewels. The Phoenix. 13 July 2010 [8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5). 
  40. ^ Thomas, Lou. Review of Marina & The Diamonds – The Family Jewels. BBC Music. 12 February 2010 [17 Febr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1). 
  41. ^ Rivers, Joe. The Family Jewels. No Ripcord. 17 June 2010 [21 Ma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42. ^ Gill, Andy. Album: Marina & The Diamonds, The Family Jewels (679). The Independent. 12 February 2010 [13 Febr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31). 
  43. ^ 75 best albums of 2010. NME. 22 November 2010 [25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7). 
  44. ^ Derulo and GaGa take chart honours. Music Week. 1 March 2010 [28 Febr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0). 
  45. ^ Eames, Tom. Newton Faulkner sells just 16k to get number one album. Digital Spy. 16 July 2012 [25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2). 
  46. ^ Jones, Alan. Official Charts Analysis: Kendrick Lamar first rapper since 2013 to top Albums Chart with sales of 29,695需要付费订阅. Music Week. 23 March 2015 [24 April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4). 
  47. ^ 47.0 47.1 "Irish album certifications –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 The Family Jewel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rish Recorded Music Association. Retrieved 9 May 2014. 
  48. ^ Maximum Exposure 2010. Billboard. Vol. 122 no. 39. 2 October 2010: 16 [3 September 2015]. ISSN 0006-2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8) –通过Google Books. 
  49. ^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 Artists. Atlantic Records UK. [26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2). 
  50. ^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says career so far 'a failure'. Newsbeat. 7 January 2011 [23 Jul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0). 
  51. ^ The Family Jewels by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iTunes Store (UK). [3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1). 
  52. ^ 52.0 52.1 The Family Jewels / ザ・ファミリー・ジュエルズ(初回限定スペシャル・プライス盤). Warner Music Japan. [28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日语).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53. ^ 53.0 53.1 The Family Jewels: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CD). Amazon.com. [25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54. ^ The Family Jewels (Deluxe) by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iTunes Store (US). [27 August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6). 
  55. ^ ARIA Top 100 Albums – Week Commencing 8th March 2010 (PDF). ARIA Charts. 8 March 2010, (1045): 6 [24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4-16) –通过Pandora Archive. 
  56. ^ MARINA & THE DIAMONDS - THE FAMILY JEWELS. Ö3 Austria. [201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57. ^ MARINA & THE DIAMONDS - THE FAMILY JEWELS. MegaCharts. [201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58. ^ European Top 20 Charts – Week Commencing 8th March 2010 (PDF). Billboard: 26. [24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4-16) –通过Pandora Archive. 
  59. ^ Marina & The Diamonds – The Family Jewels. lescharts.com. [9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60. ^ Marina & The Diamonds – The Family Jewels. offiziellecharts.de. [8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6). 
  61. ^ MARINA & THE DIAMONDS THE FAMILY JEWELS ALBUM. greekcharts.com. [8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6). 
  62. ^ TOP 75 ARTIST ALBUM, WEEK ENDING 25 February 2010. chart-track.co.uk. [201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63. ^ Official Scottish Albums Chart Top 100(28 February 2010 - 06 March 2010). officialcharts.com. [201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5). 
  64. ^ MARINA & THE DIAMONDS - THE FAMILY JEWELS. swisscharts.com.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65. ^ Official Albums Chart (Top 100 28 February 2010 - 06 March 2010). officialcharts.com. [201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66. ^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Chart History (Billboard 200). billboard.com. [201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2). 
  67. ^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Chart History - Heatseekers Albums. billboard.com. [201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68. ^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Chart History (Top Rock Albums). billboard.com. [201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69. ^ End of Year Album Chart Top 100 – 2010. officialcharts.com. [201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0). 
  70. ^ "British album certifications – Marina & the Diamonds – The Family Jewel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ritish Phonographic Industry. 14 May 2010. Retrieved 9 May 2014.  Select albums in the Format field. Select Gold in the Certification field. Enter The Family Jewels in the search field and then press Enter.
  71. ^ The Family Jewels by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iTunes Store (IE). [11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72. ^ Marina & The Diamonds: Family Jewels. HMV. [3 Jul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1). 
  73. ^ The Family Jewels – Marina & The Diamonds. CDON.eu. [3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4). 
  74. ^ Family Jewels, The. JB Hi-Fi. [24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4). 
  75. ^ Family jewels –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 CD album. Fnac. [3 Jul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8) (法语).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76. ^ 19 maart 'The Family Jewels'. Warner Music Netherlands. 26 February 2010 [28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8) (荷兰语).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77. ^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 Veröffentlichungen. Warner Music Germany. [15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30) (德语).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78. ^ Family Jewels by Marina & The Diamonds. HMV Canada. [24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4). 
  79. ^ The Family Jewels: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Vinyl). Amazon.com. [25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8). 
  80. ^ The Family Jewels –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 Vinyl. HMV Ireland. [25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5). 
  81. ^ The Family Jewels: Marina & The Diamonds (Vinyl). Amazon.co.uk. [25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82. ^ The Family Jewels. Livraria Cultura. [6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6) (葡萄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