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润会公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同润会青山公寓建成后的历史照片(东京・表参道

同润会公寓日本大正时代末期、昭和时代初期,由日本同润会日语同潤会东京横滨等地推广建造的钢筋混凝土式新型建筑群落。

建设背景[编辑]

1923年的东京大地震后,日式传统木制结构的房屋不耐火,地震引起的火灾造成了大量居住房屋的焚毁。灾后日本城市规划开始将‘不燃化’作为考虑重点因素。

建筑特点[编辑]

历史沿革[编辑]

同润会始于关东大地震后之建物重建基金会,其资源来自日本政府当时获得各国大量捐款,并于灾后不久于内务省辖下之成基金额1000万日圆的基金会,将名称定为‘财团法人同润会’,尔后简称同润会。

关东大地震前,日本政府及民间建筑多针对单一建物的防火为灾害规划,但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改以都市整体或区域性为防灾性能做全面性计划。而明治维新之后,欧美先进的城市规划及建筑概念也进入到日本,故同润会也在这时期吸收相同的观念,在面对当时满目疮痍的东京,采用许多新颖且富有整体性的建筑计划,并确实的执行完成。所以同润会所规划之住宅及社区颇有引领当时建筑技术及城市规划之先锋。

并根据存档文件可得知,当时基金会在建筑规划外,亦有参与了受灾户的周边机能方面的重建部分。例如:对于商店街、社福设施、不良住宅改良……等。由此可知同润会不仅着重住宅硬件的建设、更是对于现代化住宅的防灾、新式住宅咨询,以透过先期预防手段来达成防灾的规划。

上述,于现存的政府统计数据窥得一二,当时东京市内钢筋混凝土公寓中,同润会规划约占了半数以上,可谓确立了往后住宅开发的指标或谓其为政府的建筑政策典范。

伴着日本政府逐渐趋于向外之国际策略,并与他国有军事上的冲突后,国家导向集中资源供给军事运作,同润会也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解散,并由1941年成立的‘住宅营团日语住宅営団’接手基金会之运营,也正式为同润会18年的历史会下休止符。而在二次大战后,日本政府体系尽被美国接管,‘住宅营团’也被视为政府组织之一,遭到接管清算后、强制解散。

参考注释[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