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光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吕光洋
出生1945年3月(79岁)
日治台湾台中州丰原郡(今台中市丰原区
国籍 中华民国
教育程度博士
母校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台湾省立台中第一高级中学
知名于发现及鉴定诸罗树蛙橙腹树蛙翡翠树蛙等多个新物种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生态学演化生物学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机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
博士生赖俊祥林思民
其他著名学生陈世煌陈赐隆

吕光洋(1945年3月),台湾生物学者,台中市丰原区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名誉教授,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博士,研究专长为生态学演化生物学,尤其以两栖爬行动物的研究著称,发现及鉴定了翡翠树蛙等多种台湾两栖爬虫类的新物种。[1][2][3]

台湾特有种吕氏攀蜥Diploderma luei)的种小名用以纪念吕光洋对台湾生物研究的贡献,这也是台湾研究人员的姓氏首次出现在两栖爬行动物的学名上。[1][2][4]

生平[编辑]

1945年出生于丰原镇台中一中毕业后,1967年考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喜欢至野外采集、观察动植物。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在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研究毒物对生态系中生物的影响。[5]

1977年,取得生态学与演化学博士学位,并返台任教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生物学系,直到2010年退休。[4]在其学术生涯中,主持并执行了诸多研究计划,对太鲁阁国家公园武陵农场阳明山国家公园大武山自然保留区等多个台湾陆域生态系做了不少调查与研究,相关成果及科普著作丰硕,也曾参与高中生物教材的编辑。[6][7]其学生不少成为台湾生物学界的专家,例如:专精于山椒鱼研究的赖俊祥[8]

曾任台湾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咨询委员、[9]台北市立动物园顾问、[9]台湾野生物管理保育协会理事长,[1]台湾两栖爬虫动物协会创始人暨永久荣誉理事长、[10]台湾两栖类动物保育协会名誉理事长。[11]

贡献[编辑]

  • 首创台湾野生动物数据库以及台湾系统研究野生动物的制度。[1][2][12]
  • 发现及鉴定出台湾生物的新物种:[1][2]

两栖类[编辑]

爬虫类[编辑]

纪念[编辑]

吕光洋在两栖爬行动物的研究成果丰硕,获得相关学者敬重,1998年太田英利、陈赐隆、向高世等学者发表新物种吕氏攀蜥Diploderma luei)时,以吕光洋使用的姓氏转写“Lue”作为种小名 luei,意为“吕的”,彰显其在台湾生物研究上的贡献,这也是台湾研究人员的姓氏首次出现在两栖爬行动物的学名上。[1][2][4]

著作[编辑]

书籍[编辑]

  • 吕光洋、陈世煌合著,张正雄摄影,《台湾的两栖类》,1982。
  • 吕光洋,《漫谈常见的鸟兽》,1983。
  • 吕光洋,《青蛙和蟾除》,1983。
  • 吕光洋、吕绍瑜、庄国硕等,《太鲁阁国家公园动物生态景观资源之调查》,台北县新店市:内政部营建署国家公园组,1983。
  • 吕光洋,《国民旅游丛书:台湾之生态简介》,台北市:交通部观光局,1984。
  • 吕光洋,《鸟的世界》,台北市:幼狮出版社,1985。
  • 吕光洋、杜铭章、陈世煌、吕绍瑜等,《南仁山区水域之湖沼学和两栖爬虫动物之调查》,1985。
  • 吕光洋,《青蛙和蟾蜍》,台北市:图文出版社,1986。
  • 吕光洋等,《台湾沿海地区自然环境保护计划》,台北:自然生态保育协会,1986。
  • 吕光洋、滕春台、叶冠群,《台湾长鬃山羊之生态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农委会,1986。
  • 黄郁文、吕光洋,《台湾长鬃山羊生态学上之初步探讨》,台北市:行政院农委会,1987。
  • 吕光洋、陈世煌、陈玉松、陈赐隆,《台湾爬虫类动物-蜥蜴类》,台湾省政府教育厅,1987。
  • 吕光洋、陈世煌、叶冠群,《两栖、爬虫类简介》,屏东县:内政部营建署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1987。
  • 王鑫、杨远波、陈擎霞、石磊、王颖、吕光洋、李玲玲、赵荣台,《大武山自然资源之初步调查》,台北市:行政院农业发展委员会,1987。
  • 吕光洋、汪静明,《武陵农场河域之原产种鱼类生态之初步研究》,台北市:农委会,1987。
  • 吕光洋等,《阳明山国家公园两栖和爬虫之生态调查》,台北市:师范大学生物系,1987。
  • 吕光洋,《关山区哺乳类调查及长鬃山羊栖息环境之评估》,南投县水里乡: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1988。
  • 吕光洋、游登良,《兽-太鲁阁国家公园野生哺乳动物资源》,花莲县:内政部营建署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1989。
  • 吕光洋,《太鲁阁国家公园华南鼬鼠之生态调查》,花莲县:内政部营建署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1989。
  • 吕光洋、林政彦、曹洁如、张巍萨、花炳荣,《太鲁阁国家公园合欢山生态展示中心之规划》,花莲县:内政部营建署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1989。
  • 吕光洋、陈世煌、陈赐隆,《台湾爬虫类动-陆栖蛇类》,台湾省政府教育厅,1989。
  • 吕光洋,《玉山国家公园关山区哺乳类调查及解说规划》,南投县: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1989。
  • 吕光洋、林政彦、庄国硕,《台湾区野生动物数据库(一)两栖类》,台北市:行政院农业委员会,1990。
  • 吕光洋、赖俊样,《台湾的两栖类动物》,台湾省政府教育厅,1990。
  • 吕光洋,《台湾两栖爬虫动物》,台北市:行政院农业委员会,1990。
  • 吕光洋等,《阳明山国家公园翠翠谷沼泽生态系之研究调查》,台北市:内政部营建署阳明山国家公园管理处,1990。
  • 吕光洋,《太鲁阁国家公园文山、天祥地区台湾长鬃山羊栖息环境之调查》,花莲县:内政部营建署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1990。
  • 吕光洋、张巍萨、花炳荣,《玉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之动物相调查》, 南投县:台湾省农林厅林务局,1990。
  • 吕光洋、黄绍毅,《台湾长鬃山羊排遗分解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农委会,1991。
  • 吕光洋、杨平世、王颖、王嘉雄等,《国有林-保育类野生动物及珍贵稀有植物图鉴》,台湾省农林厅林务局,1992。
  • 吕光洋,《台湾区共栖蛙种间栖息区隔之探讨》,台北市:行政院国科会科资中心,1994。
  • 吕光洋、罗柳墀,《蝾螈和山椒鱼》,台北市:图文出版社,1996。
  • 吕光洋等合编,《台湾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两栖类动物资源调查手册》,台北市:行政院农委会,1996。
  • 吕光洋、陈世煌、叶冠群,《两栖爬虫类简介(垦丁国家公园解说教育丛书之七)》,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1998。
  • 吕光洋,《台湾地区有尾类动物及草蜥类之族群变异及亲缘关系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国科会科资中心,1998。
  • 吕光洋、杜铭章、向高世,《台湾两栖爬行动物图鉴》,大自然出版社、中华民国自然生态保育协会,1999。
  • 吕光洋、黄生、杜铭章,《大武山自然保留区动物资源调查研究:太麻里溪》,台东县: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台东林管处,2001。
  • 吕光洋、李文杰,《台东利嘉林道动物相调查与橙腹树蛙生殖生态学之硏究》,台北市: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2002。
  • 吕光洋、周文豪、陈添喜、林华庆、李玲玲、方引平、林曜松、徐堉峰,《台湾野生物遗传多样性与保育遗传研究计划. 第5年/全程5年》,台北市: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2005。
  • 吕光洋,《吕氏攀蜥分布及栖地利用调查期末报告》,宜兰县罗东镇: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罗东林区管理处,2007。
  • 吕光洋,《吕氏攀蜥分布与栖地利用之研究》,宜兰县罗东镇: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罗东林区管理处,2009。
  • 吕光洋、李玲玲、林良恭、姜博仁、陈美汀等,《台湾地区保育类野生动物图鉴》,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2010。
  • 吕光洋、吕胜由、徐堉峰、董景生等,《兰屿步道漫游》,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2012。

录音[编辑]

  • 吕光洋,《欣赏大自然之美:如何用“心及感官”》,1993。(卡式带)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呂光洋.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校友中心.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2. ^ 2.0 2.1 2.2 2.3 2.4 呂光洋.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秘书室公共事务中心.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3. ^ 名譽教授.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学院.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4. ^ 4.0 4.1 4.2 台灣兩棲爬蟲動物協會第二屆會員大會暨呂光洋教授榮退研討會. 环境资讯中心. 2010-07-30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5. ^ 王嬿婷. 第十一屆傑出校友-呂光洋(台灣野生物管理保育協會理事長).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秘书室公共事务中心. 2011-06-05 [2022-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2). 
  6. ^ 吕光洋等. 施河 , 编. 《普通高級中學生物教師手冊》. 台南市: 南一出版社. 2009. ISBN 9789574434299. 
  7. ^ 吕光洋等. 施河 , 编. 《普通高級中學基礎生物》. 台南市: 南一出版社. 2009. ISBN 9789574433308. 
  8. ^ 山椒魚翹楚墜谷亡 友悼:與山椒魚長眠山林. 苹果新闻网. 2016-06-28 [2022-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2). 
  9. ^ 9.0 9.1 看見台灣生物多樣性 呂光洋談偶然、必然和生命的演化. 国立中正大学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2019-11-20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10. ^ 台灣兩棲爬蟲動物協會. Facebook.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11. ^ 專家顧問團. 台湾两栖类动物保育协会. [2022-03-01]. 
  12. ^ 林春富. 〈揭開臺灣兩棲爬蟲的多樣性—我心目中的呂光洋老師〉. 《自然保育季刊》. 2010, (71): 11-13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13. ^ Kuang-Yang Lue; June-Shiang Lai, Szu-Lung Chen. A new species of Rhacophorus (Anura: Rhacophoridae) from Taiwan. Herpetologica. 1994-7, 50 (1): 303–308 [2016-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14. ^ Lue, Kuang-Yang; Lai, June-Shiang; Chen, Yue-Shung. A New Rhacophorus (Anura: Rhacophoridae) from Taiwan. Journal of Herpetology. 1995-01-01, 29 (3): 338–345 [2016-06-28]. doi:10.2307/15649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15. ^ 周文豪. 翡翠樹蛙:台灣叢林中活生生的綠色珍寶.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19-03-01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16. ^ 吕光洋. 〈一種臺灣新發現的蛙類-巴氏小雨蛙〉. 《师大生物学报》. 1982. 
  17. ^ 17.0 17.1 Lai, June-Shiang; Lue, Kuang-Yang. TWO NEW HYNOBIUS (CAUDATA: HYNOBIIDAE) SALAMANDERS FROM TAIWAN. Herpetologica: 63–80. [2016-06-28]. doi:10.1655/06-06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8). 
  18. ^ 台灣蜥蜴介紹:台灣蜓蜥. 自然与人文数位博物馆.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2022-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2). 
  19. ^ 19.0 19.1 Kuang-Yang Lue, Si-Min Lin. Two New Cryptic Species of Takydromus (Squamata: Lacertidae) from Taiwan. Herpetologica. 2008, 64 (3): 379–395 [2021-08-08]. doi:10.1655/07-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2).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