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培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喻培伦
出生1887年
 大清四川省内江县
逝世1911年4月27日
 大清广东省广州府
纪念建筑喻大将军祠
国籍 中国
母校警监学校
经纬学校
大阪高等工业预备学校
千叶医学専门学校药学科
组织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
运动黄花岗起义
影响于

喻培伦(1887年—1911年),云纪四川内江县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生平[编辑]

明代时其先祖从江西到四川任官落籍,父亲喻学菴,母亲姓邱,弟弟喻培棣。六岁就学,先后从张敏闻、徐星北、祝明钦、魏楚珊课读,对国家兴亡、民族盛衰史事有兴趣,少年时喜欢研究钟表机械[1]

1905年,与其弟同赴日本,于1908年一同入同盟会,先后入警监学校、经纬学校以及大阪高等工业预备学校学习。然因家计窘迫,遂“责其弟归佐家庭”[2]。后因认为炸弹乃实用利器,遂弃所学入私塾研究化学,后转至千叶专门医校药学科研制炸药,并一度因炼银药炸弹而炸伤手及眼,促使其穷究各国炸弹制法[2],著《安全炸弹制造法》一书,传之于革命党人。

1909年,归国后与汪精卫立约,以暗杀为个人动作,较易成功。本欲行刺清朝大臣端方,然因其被调往直隶而未果[2]。1910年,拟同黄复生、汪精卫等人在北京密谋刺杀摄政王载沣,于深夜持二十九磅炸弹藏匿于载沣将经过之桥下,然因桥边犬只吼叫而被人察觉,最终失败,黄复生与汪精卫被执,喻培伦流亡东京,以制造洋烛、牙粉等工艺品以自存,并使用电疗法给人治病[2]

1911年1月,黄兴函约全国革命党人起义于广州,喻培伦先赴南洋筹得经费数十万,购得子弹无数,其弟亦前往广州赴转运之任。然因革命党人温生才狙击广州将军孚琦,省会戒严,广东省政府急调防军数十营入城卫戍,革命党遂有人提议中止计划[2]。喻培伦慷慨陈词道:“党人兴师者屡,迄无所验,今以数月之力,招集全国党人,耗材数十万,不决一死命,遽然中止,海外出赀者或疑党人为诈财,其将何辞以自解!且义举诚知必死,然死国义也,吾人不肯死,谁肯死者?国事将不可挽矣!”[3]语调悲愤,众人为之动容,领袖黄兴亦决定,于阴历三月二十九日进攻督署。

起义发难当日,喻培伦直奔督署之后墙,将其炸裂后攻入督署内,守署之官兵已被击败,唯黄兴不知转战何处,现场仅余下同志十余人。后喻培伦率同志奔赴观音山之敌营,以牵制其行动,使黄兴能不受干扰的继续其计划。后敌兵数营包围喻培伦之人马,喻培伦率部与之激战至半夜,最终因受伤及体力不支而被擒[4]。最终,喻培伦从容就义,临刑前恐连累家人,伪称自己名为王光明,并高呼:“党人可杀,学理不可灭!”[4]遇害后,与其余七十一名烈士合葬于广州城东之黄花岗,是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民国成立后论其功绩,追赠为大将军。

年表[编辑]

  • 1887年,出生于四川内江。
  • 1905年10月,偕弟培棣赴日留学,先后入警监学校,经纬学校,大阪高等工业预备学校学习。
  • 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7月,入千叶医学专门学校药学科研制炸药,著有《安全炸弹制造法》。
  • 1909年,归国,同黄复生但懋辛等在汉口刺杀清朝大臣端方,未果。
  • 1910年,拟同黄复生、汪精卫等人在北京密谋炸摄政王载沣,事败;返日,造手掷炸弹成功,革命党人尊为“炸弹大王”。
  • 1911年1月,黄兴函约培伦起义于广州。培伦经月余制成半磅、一磅、二磅炸弹300余枚。
  •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傍晚五时,培伦胸前挂一大筐炸弹,率众直奔总督衙门,炸裂后墙,将其攻占。后起义失败,培伦受伤被俘,临刑前高呼:“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党人尤其是杀不了!”;“党人可杀,学理不可灭!头可断,学说不可绝!”英勇就义,年仅24岁,与七十二烈士同葬于广州黄花岗
  • 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追封喻培伦为大将军,章太炎为之立传。
  • 1930年,于内江县城南街建喻大将军祠。

参考资料[编辑]

  1. ^ 曾迺硕. 中華百科全書:喻培倫. 中国文化大学. 1983 [2011-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2.0 2.1 2.2 2.3 2.4 阙名. 《蜀中先烈備徵錄》. 高雄市: 高雄四川同乡会. 1983: 页47. 
  3. ^ 阙名. 《蜀中先烈備徵錄》. 高雄市: 高雄四川同乡会. 1983: 页47–48. 
  4. ^ 4.0 4.1 阙名. 《蜀中先烈備徵錄》. 高雄市: 高雄四川同乡会. 1983: 页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