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门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屯门河近屯门医院
屯门河近由蔡意桥以南至友爱邨以北的一段周边环境是以工厂大厦为主(2022年)
屯门河近泽丰花园
屯门河近龙门居的一段
海皇路望向屯门河
屯门河近港铁屯门站的一段

屯门河(英语:Tuen Mun River),或称屯门河道Tuen Mun River Channel)是位于香港新界屯门河道,由北向南贯穿整个屯门新市镇,流入青山湾

历史[编辑]

屯门河原来的河口位于今杯渡路后角天后庙之间[1]。随着香港政府于1970年代开始发展屯门新市镇,填海将大部分的青山湾收窄,成为人工河,并与原来的屯门河溪相连,形成现在的屯门河道。

当年香港政府保留屯门河的目的,是为了收集雨水及美化环境,后来受到住宅,工业及农业污水影响,水质受到严重污染。随着香港工业减少,农业式微及重新接驳住宅污水渠,近年屯门河的水质已大有改善,亦常见有大大小小的畅泳,兆康苑港铁屯门站以南附近甚至可见到有水鸟觅食。虽然如此,屯门河仍然有大量淤泥重金属含量超标而不能弃置于公海,只能留在河床

屯门河之上建有港铁屯门站兆康站,是全香港唯一上建有铁路车站的河道[2]

水质问题[编辑]

1960至70年代,香港经济迅速发展、人口膨胀,产生的废物也相应增加,但废水收集及处置设施不足,导致大量商业废水、住宅污水流入水道。

1980年代初期,排进屯门河的污染量约等于30万人口,亦即整个屯门区2/3人口所产生的家庭污水。上游一段的污染来源主要是工厂及禽畜农场,中下流一段,则为工商业楼宇及住宅。

改善工程[编辑]

为了改善屯门河的污染问题,香港政府于1983年在兆康苑附近建造泵水站,将严重污染的河水抽走,以减低下游市区的污染问题,同时又成立地区水道养护及管理工作小组,以协调各部门资源,对抗污染,包括疏浚河床、劝谕工厂东主纠正错驳的排污渠。1987年,政府又实施禽畜废物管制计划。有很多农民选择停业,以符合资格领取特惠津贴,因此而减少的污染量约等于16万人所产生的家庭污水。仍在营业的农场则须设置废水处理设施,俾于1995年7月1日之前达到污水排放标准。因此而进一步减少的污染量约等于13,000人所产生的家庭污水。

1992年4月,政府公布屯门区为水质管制区,以管制污水排放。因驳错渠而排入雨水渠的大量废水,都经纠正而导入污水渠。因此而减少的污染量约等于9万人所产生的家庭污水。1993年5月,政府立法管制化学废物。之后每日自区内收集约3公吨的化学废物,作适当处理及处置。区内市民亦鼎力协助,特别是屯门区议会于1992年成立的《改善屯门河水质工作小组》,对提高区内市民环保意识和协调政府资源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总加起来,这些管制措施已将污染量减少89%。

尚未清除的污染主要来自屯门市镇边缘尚未铺设污水渠的乡村。村屋的厕所一般设有化粪池,可是厨房及洗澡用水则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道。自1995年开始,政府陆续完成不少污水渠改善工程。余下的乡村在1999年至2000年之间完成污水渠铺设工程。到2001年,屯门河水质已基本回复清澈水平。

美化工程[编辑]

屯门河仿古中国式设计行人桥天后桥最终用了9年兴建,造价达1.345亿

政府早于2007年提出为屯门河进行地区美化工程,到2010年,政府计划斥资二亿港元,作进行屯门河美化工程,最快于2011年动工,三年之后完成。计划包括于屯门河附近进行一系列的美化工程,例如兴建新天后庙广场、连接屯门河两岸的天后桥,以及提升屯门河两岸的现有公园设施等等。[3]但到2014年,只活化天后庙广场及耗资1.345亿兴建一条连接屯门河两岸的仿古中国式设计行人桥,名为天后桥[4]行人桥于2016年9月14日完工。

2017年3月,立法会议员姚松炎认为由于屯门河水质已经改善,建议利用项目余款将屯门河的混凝土河堤改做植被,将天后庙广场改造成季节性广场,雨季时引入河水供市民嬉水,旱季时则举办墟市,同时将屯门河河口附近的巴士车厂土地改造成湿地,宣扬亲水文化[5]

同年11月,渠务署计划在近轻铁河田站一段约150至200米河旁进行绿化,并加设人行道,让市民近距离观赏河道,同时研究设置水上活动设施,如划艇。屯门区区议员谭骏贤认为加设水上活动设施是好事,但认为屯门河上游及下游污染问题严重,而且美化200米太短。[6]

2020年7月起,艺术推广办事处推出“非凡!屯门河”,邀请本地艺术创作者于屯门河周围摆设艺术品美化环境。艺术品摆放点由屯门河畔公园沿屯门河延伸至杯渡路(南)休憩花园,涵盖雕塑、城市、家俬、编织、音乐等元素的互动装置。[7]

相关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河去河从:屯门河》,绿色力量,页6,2012年,ISBN 978-962-8132-25-6
  2. ^ 朗屏站黄竹坑站也是位于原明渠上方;但由于该两段明渠较窄,故配合工程覆盖成为马路
  3. ^ 2億元美化屯門河終動工 《東方日報》 2010年10月31日. [2010年11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1月3日). 
  4. ^ 谭美芳; 甘铭添. 10億活化屯門河勢爛尾. 东方日报. 2013年3月4日 [2014年8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6月7日). 
  5. ^ 新招活化屯門河 倡改建植被濕地宣親水文化. 东方日报. 2017年3月30日 [2017年3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31日). 
  6. ^ 锺雅宜. 渠務署擬活化屯門河 設水上活動中心 區議員:市民成日投訴發臭. 苹果日报. 2017-11-13 [2017-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4). 
  7. ^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非凡!屯門河. [2021-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