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角守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睫角守宫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目: 有鳞目 Squamata
科: 澳洲蜥虎科 Diplodactylidae
属: 睫角守宫属 Correlophus
种:
睫角守宫 C. ciliatus
二名法
Correlophus ciliatus
Guichenot, 1866
Approximate distribution of the crested gecko
异名

睫角守宫(学名:Correlophus ciliatus),为新喀里多尼亚南部的原生种。1866年,在新发现的新喀里多尼岛上,法国动物学家Alphone Guichenot发现了睫角守宫。这个物种曾被认为已经灭绝,直到1994年才被再度发现。与数个多趾虎属的物种一样,它被国际野生动植物贸易协会认为是保护阶段的物种。如今这个物种在宠物市场上相当受到欢迎。

分类[编辑]

1866由法国动物学家Alphone Guichenot 在《瑟堡自然科学学会回忆录》上发表了〈壁虎科的一个新物种〉这篇论文,这是第一次有文章提及了这个物种并称之为 Correlophus ciliatus。它后来被更名为 Rhacodactylus ciliatus。最近的系统分析表明,R. ciliatusR. sarasinorum 与其他大型壁虎的亲缘关系并不接近,因此,这两个物种已被转移回到Correlophus属。

睫角守宫的种名 ciliatus 是一种拉丁语,源自于 cilia,意为“边缘”或“睫毛”, 这是由于此物种在眼睛周围皮肤的突起构造类看似睫毛因而命名。

物理的说明[编辑]

睫角守宫的脚趾和尾端由刚毛覆盖,而刚毛由数以百计的匙突状纤毛组成,壁虎之所以能攀缘多是由于这个构造利用了微弱的凡德瓦力。有半抓握能力的卷缠尾则可协助攀爬,在受到掠食者威胁时它们的尾巴可能会脱落,然与某些壁虎不同,它们的尾巴并不会再次长出,而这并不影响个体的健康状态,事实上,大多数成体在野外是没有尾巴的。睫角守宫的个体颜色有数种变化,主要是由、橙、和黄色组成的色调。 野生的睫角守宫只有无纹、白流苏、虎纹三种不同的颜色表型,然而人为育种已经培育出更多种不同的表型。

生态和行为[编辑]

睫角守宫没有眼睑,它的眼睛由透明薄膜覆盖,借此保持湿润,并使用自己的舌头来舔拭眼睛上的灰尘。 睫角守宫拥有蹼状的四肢和脚趾。它们是一种树栖型、夜行性的守宫,擅于跳跃,居住于新喀里多尼亚热带雨林的冠层之中;在日间则蛰伏在较高的树枝上。

参考文献[编辑]

  1. ^ Whitaker, A.H. & Sadlier, R.A. (2011). Rhacodactylus ciliatus. In: IUCN 2011.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11.2. Downloaded on 23 May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