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 (清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福德,生卒年不详,乾隆年间政治人物,蒙古镶白旗人,蒙古翻译举人出身。历任户部郎中、山西河东道、内阁学士等职。[1]

经历[编辑]

乾隆二十五年(1760)六月引见,补授山西河东道[1]

乾隆二十七年(1762),授为镶蓝旗满洲副都统[2]

乾隆二十八年(1763)带署理理藩院侍郎衔,前往库伦办事[3]桑寨多尔济乾隆帝揭露福德在库伦办事期间,“一味倨傲,藐视喀尔喀汗王”,乾隆帝向乌尔图那逊求证,联想到福德先前陈奏蒙古王公情形,所言“狂悖不堪”,将其革职。并叮嘱往后蒙古王公“不宜向大臣前屈膝,即见京中王公亦不当跪拜”[4],以别体制身份。

乾隆三十五年(1770),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5]

乾隆三十六年(1771)三月,补放盛京兵部侍郎[6];旋仍将其留京,以内阁学士在军机司员上行走[7]。八月,授为理藩院侍郎,不必在军机处行走[8]。九月,因福德通晓蒙古语言,熟谙蒙古事务,派往科布多办事[9]

乾隆三十八年(1783),派赴伊犁为领队大臣,管理厄鲁特部落。然有鉴于福德“赋性傲慢,又颇好事”,乾隆帝特别叮嘱伊勒图留心约束[10]

乾隆四十年(1775),以福德在伊犁年久,以散秩大臣庆麟往换之[11]

乾隆四十一年(1776)授福德为额外内阁学士,仍在军机司员上行走[12]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清代官员履历汇编》,册2,页172。
  2. ^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662。
  3. ^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680、687。
  4. ^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699。
  5. ^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867。
  6. ^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881。
  7. ^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882。
  8. ^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891。
  9. ^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892。
  10. ^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943。
  11. ^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992。
  12. ^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