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公会柴湾圣米迦勒小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圣公会柴湾圣米迦勒小学
S.K.H. Chai Wan St. Michael's School
圣公会柴湾圣米迦勒小学校徽
校舍南面
地址 香港香港岛东区柴湾柴湾道380号
类型资助小学
宗教背景基督教
创办日期1919年
校长罗卓贤
学生人数约1000人、共24班
校训非以役人,乃役于人。
学校网址http://www.skhcwsms.edu.hk
地图
校舍北面

圣公会柴湾圣米迦勒小学(英语:S.K.H. Chai Wan St. Michael's School)位于香港东区柴湾[1],前身是创立于1919年的圣公会圣米迦勒小学上午校,于2004年迁至现址转为全日制小学。

历史[编辑]

1860年:“英国海外传道会”(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 [ 简称C.M.S])委派传教士东来传教。由于当时妇女鲜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其中一位传教士白思德女士于香港岛设立了多间以她名字为校名的学校,教授各区妇女。

1876年:为记念白女士的功绩,将曾被烧毁后重建于荷李活道的一所学校命名为白思德纪念学校。这所学校即是今天圣马太小学的前身,亦是圣公会第一间小学。

1881年至1931年:又先后共创设十三所学校,学生达数千余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校务因战争而有所停顿。

1919年:圣公会圣米迦勒小学奉献于天使长圣米迦勒,由早期英国圣公会西差会(Church Union)来华工作之传教士创立于1919年。

圣米迦勒

1941年:创校校址在铜锣湾,于1941年因太平洋战事爆发停办。

1945:香港重光后复校,并租用英皇道10号、12号2楼为校舍。当时课室仅得3间。

1961年:全校扩至6班(上、下午校各3班)。

圣公会圣保罗堂热心教友李子方(前东亚银行董事长)伉俪见北角仍未有圣公会教堂,因而向前任主教何明华会督建议兴建一所新校舍连教堂。李与各委员多次与政府洽商后,得到政府送出炮台山道23号之地段作为作为新校校址。建筑费达90余万元、建筑面积17,400方呎,在1962年的社会是属于一件非常巨大的工程。2月10日炮台山道校舍落成启用,上、下午共开30班,师生逾1,300人;同年9月扩至上、下午共48班,学生2,000余人。

2001年:21世纪香港初等教育开始推行全日制,圣公会圣米迦勒小学上午校获教育局“校舍分配委员会”分配柴湾柴湾道380号之千禧校舍(原址前身为旧柴湾邨)。

2004年:九月新校舍落成启用,上午部迁往新校舍发展为全日制小学,共开24班,师生逾1,000人。下午部则于原址转为全日制小学,沿用学校名称圣公会圣米迦勒小学。


2015年:圣公宗小学监理委员会委派由圣公会静山小学未任校长梁国强先生出任本校校长一职。

2022年:圣公宗小学监理委员会将本校校长梁国强先生接替圣公会田湾始南小学校长郭少娴女士,仁济医院何式南小学校长罗卓贤先生出任本校校长一职。

校监及校长[编辑]

根据圣公会小学监理委员会章则,每校设总校长一人,统筹全校校政,副校长二人,襄助校务。圣公会小学监理委员会委任郑卓生博士为现任校监。已故何世明夫人为首任校长(总校长),继任者分别有招祐基、唐玉麒、杨安振、冯家正、吕秀凤,梁国强,现任校长为罗卓贤,副校长为陈乃纲。

上午校时期首任何校长,继任者分别有何锡培、何汝倬、茹季坤牧师、李鎏华、关梁真真、邹秉恩、曾燕妍、李宗发、陈荣炽、曹润冰及梁振权。(全日制后不再设校长一职)

校舍及设备[编辑]

该校校舍为24班千禧校舍(2000年款式),分别由课室大楼、礼堂及特别室大楼两幢建筑物组成。校舍的设施包括:音乐室2个、电脑室、辅导教学室、会议室、医疗室、校园电视台、学生活动室、英语室、常识室、视觉艺术室、语言室、篮球场、排球场、温室等。所有课室均安装个人电脑及实物投映机,配合进行资讯科技教育

学校特色[编辑]

  1. 提供基督化全人均衡教育[2]
  2. 培养学生学生兴自趣、自学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责任感[3]
  3. 启发学生创意思维,发挥个人潜能。

附近地标[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