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青盲 (眼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青盲中医眼科病名,定义是“眼睛外观良好,而视力逐渐下降至盲无可见”[1][2] 的慢性疾病,类似西医的视神经萎缩英语Optic neuropathy

“青盲”一词最早出现于《神农本草经》,而后《诸病源候论》记载其病因、病理及征候。

病征[编辑]

中医理论认为青盲是因精气不足、精血亏损,兼以虚弱,不能上达于眼所引起。[3]

早期阶段,患者双眼外观并无异常,但视物模糊不清,称为“视瞻昏渺”;如果患者眼前看见阴影,甚至呈现青绿、碧蓝或赤黄的颜色,称为“视瞻有色”。[3]

随着视力逐渐减退以至失明,但双眼外观仍然完好,则称之为“青盲”。[3]

另见[编辑]

暴盲”的定义是“单眼或双眼的视力猝然急遽下降,甚至失明”,类似西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英语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4]

参考文献[编辑]

  1. ^ 《近代中医珍本集》:“青盲〔病因〕或伤于七情,或损其精血,年高病后亦或得之。〔征象〕瞳神如常,无或缺损,惟视物不见耳。”
  2. ^ 诸病源候论》:“青盲者,谓眼本无异,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见物耳。”
  3. ^ 3.0 3.1 3.2 中医研究院、广东中医学院. 中醫名詞術語詞典. 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 1973. 
  4. ^ 黄伟杰. 探索中醫眼科. 澄明堂中医眼科中心. 2013 [2018-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