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穗民化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艺穗民化节(英语:Hong Kong People's Fringe Festival)是香港一个一年一度为期一个月的开放式多元艺术节,“艺民节”从2012年由民间发起,由香港艺穗民化协会作为发起人,在香港42个不同的非正式场地进行了由50多个团体举办的72个节目香港艺穗民化节官方网页之艺穗民化[1] 。艺民节不设审查,任何人都可以参加。[2]

源起[编辑]

香港艺穗民化节的发起人是舞台导演陈曙曦、编舞音乐人莫蔓茹、作曲吉他手陈伟发和灯光设计师/电影人冯国基。在一次到英国爱丁堡艺穗节的体验后,四位友人考虑在香港举办一个类似可以涵盖所有艺术范畴的艺穗节,亦可以借此与其他小型演出场地联网[3]。香港艺穗民化协会于是诞生了,从2011年11月公告天下到正式节期(2013年11月23日至12月15日)只销一年时间。舞台导演及设计师何应丰为艺民节设计首个标志。

口号[编辑]

  • 2015 自由活化‧遍城开花!
  • 2014 空间革命‧自由视听!
  • 2013 空间‧想像‧自由‧飞翔!
  • 2012 民间起动‧起动民间!

节目分类[编辑]

每年不同,有剧场作品、舞蹈及形体剧场、音乐、环境剧场[4]、儿童节目、诗歌及文学、节中节、工作坊及讲座、视觉艺术及其它。2013年增加了音乐+舞蹈这个分类。2014年增设了偶戏一项,但取消了节中节、诗歌与文学及音乐+舞蹈。

场地[编辑]

场地种类之多令艺民节与其他主流艺术节有着明显的分野,2012年第一届艺民节共有42个另类场地,其中包括排练场、黑盒剧场、音乐展演场地、书店、裁缝店、咖啡店、发廊、画廊、天台、沙滩,还有在街上。

网上售票系统[编辑]

香港艺穗民化节最初只指望研究出一个简单的网上留座系统,及至后来正要放弃之际,在首届出现全新网上售票系统,并在2012年11月已准备进入测试阶段,正好在艺民节期间进行全面测试,解决小型表演场地及小型制作的售票问题。第二届艺民节期间Civiltix继续是大会指定售票网,观众可以信用卡在网上购票。到了2014年第三届艺民节,大会与Art-mate售票平台成为伙伴,部分参节团体选用Art-mate代售门票。

外部链接[编辑]

香港艺穗民化节官方网页 [2]

参考资料[编辑]

  1. ^ 藝穗民化 - 第四屆 香港藝穗民化節 2015 - Hong Kong People's Fringe Festival 2015. 第四届 香港艺穗民化节 4th Hong Kong People's Fringe Festival 2015. [2013-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以藝穗之名,發動民化革命. 香港独立媒体网. [201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Hong Kong People's Fringe Festival. TimeOut HK.2012-11-21[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ETNet. 生活副刊 Lifestyle - 生活 文化 消閒 購物 潮流 金融 健康 環保 - 經濟通 ET Net. ETNet. [2013-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