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临时内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黄淮临时内阁

明朝内阁
建立日期1402年8月29日 (1402-08-29)
解散日期1402年12月4日 (1402-12-04)
组织与人物
国家元首明成祖
政府首脑黄淮(代理)
副政府首脑胡广
历史
前任
继任解缙内阁

黄淮临时内阁成立于洪武三十五年八月一日(1402年8月29日)[1],结束于同年十一月十日(1402年12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首个以“内阁”为名的皇帝咨询机构,由前朝中书舍人黄淮组阁。

燕王朱棣靖难之役取胜后,进驻金陵应天府,随后即位,是为明成祖。黄淮归降后被命与解缙常在左右询政,有时至深夜,成祖入寝,仍然赐坐到榻前对话商谈机要。随后成祖建立文渊阁,解缙与黄淮杨士奇等人入直文渊阁,参与机务,明朝内阁制度由此开始[2]

由于成祖确立的内阁仅是君主专制下的咨询机构,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3],因此并非现代认知中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组阁过程[编辑]

建文四年六月,成祖通过靖难之役登基,废除建文年号,复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洪武三十五年八月,成祖召解缙黄淮等人入直文渊阁[4];次月,再召胡广杨荣杨士奇金幼孜胡俨等人入直,参与机务,内阁至此建制[5]。然而,当时进入内阁的成员均来自翰林院编修检讨侍读等官职,并不兼任六部职位,也不得专制九卿。而九卿等官员上奏,亦不得向内阁通知[6]

内阁成员[编辑]

职位 姓名 备注
代理首辅 黄淮
次辅 胡广 九月入阁
大学士 杨荣 九月入阁
大学士 解缙
大学士 杨士奇 九月入阁
大学士 金幼孜 九月入阁
大学士 胡俨 九月入阁

参考文献[编辑]

  1. ^ 《明史》(卷72):“八月壬子,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入直文渊阁。寻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同入直,并预机务。”
  2. ^ 明史》(卷147):“成祖入京师,擢侍读。命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
  3. ^ 明史》(卷72):“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4. ^ 《明通鉴》(卷13):“八月壬子,命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入直文渊阁,并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
  5. ^ 《明通鉴》(卷13):“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同直文渊阁,预机务,与解缙、黄淮凡七人并朝夕左右。”
  6. ^ 《明史》(卷72):“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