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蒋中正/存档二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移动自Talk:蒋介石

关于“认祖归宗”

那是前人留下的修订成果,我认为Wiki是大家建设的,能保留就保留,只要不违反Wiki的原则,尽量保留前人的成果

中美友好 20:18 2006年1月25日 (UTC)

  • 同意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应该在尽可能保留别人修改的前提下,做到清晰有序。‘认祖归宗那几个字可以移动到下面的蒋的早年生活一栏里。’--美国计生委 20:24 2006年1月25日 (UTC)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与本讨论页面无关,已由Alltonight(留言)于02:02 2006年2月26日 (UTC)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

这一段

毛泽东在1938年给蒋中正的信中说:“……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

这是私人信件中的一段套话,官话,且当时国共合作刚开始。不能代表毛对蒋的评价,有误导性。

中共在1945年后宣称,蒋介石背叛革命,实行独裁统治,是美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买办阶级等反动势力在中国的代表。

这种评价似乎不是从45年开始的。

--刻意|Talk 02:07 2006年2月26日 (UTC)

  • 中共常常要利用你时,就把你捧上天,利用完了之后,就把你贬的一文不值。例如:1946年国共内战刚开始战事不顺利时,要利用美国调停,就把美国歌颂的成世界上最伟大的民主国家,1947年内战战事反败为胜之后,就发动反美示威,把美国描绘成世界上最邪恶的帝国主义国家。这就是中共的本质。不信的话,自己去图书馆翻1940年代的中共的官方报纸。所以,毛泽东在1938年给蒋中正的信中说:“……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把蒋介石捧上天,而中共又在1945年后宣称蒋介石背叛革命,实行独裁统治,是美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买办阶级等反动势力在中国的代表,纯为其背叛国家、发动内战做掩饰罢了。--小亿 15:56 2006年5月9日 (UTC)

得了吧,搞政治的哪个不是用得着你的时候把你捧上天,用不着的时候把你往脚下踩?美国人扶持萨达姆的时候,还说他是中东民主的希望呢,后来呢还不是把人家描绘成暴君? 这里讨论蒋介石,你攻击中共干吗?要攻击中共,也轮不到你一个化外之民来jjww,大陆上不满的人多着呢。有发言权的人先来,你省省吧 Sunseraphic 20:01 2006年5月25日 (UTC)

Sunseraphic的讨论中有大量人身攻击的成分,请尊重其他朋友。

天下乌鸦一样黑。--Hello World! 15:31 2006年5月28日 (UTC)

呵呵,蒋中正可不是走资派

台湾同学们不要乱写,先搞清楚什么是走资派再说。——Nutcracker胡桃夹子^_*§§给我留言^.^ 01:19 2006年3月6日 (UTC)

    • 你不要乱改,你把蒋的照片尺寸缩小了,这有意义么?--民国九十五年 01:47 2006年3月6日 (UTC)

本来就是大头照,还放那么大,不是太大了吗?为什么别人改都是乱改?——Nutcracker胡桃夹子^_*§§给我留言^.^ 01:49 2006年3月6日 (UTC)

走资派是我在某本书上看到的对蒋的形容之一而写上去的,本身对走资派不甚了解,多谢大陆网友的指正。--Sangye 10:16 2006年3月6日 (UTC)

  • 走资派全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时,对刘少奇、邓小平等当权者的批判。三民主义本身就含有资本主义,而蒋介石做为三民主义的信仰者与实行者,当然也算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小亿 16:04 2006年5月9日 (UTC)

知道走资派是 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 还乱说,这个称呼要用有个先决条件,被称呼人丫是共产党,而且是共产党高官,蒋介石是么?Sunseraphic 19:58 2006年5月25日 (UTC)

Sunseraphic的讨论中有大量人身攻击的成分,请尊重其他朋友。

sunseraphic请注意,不要用语言恶意攻击,请客观地讨论。顺便说一下,我觉得任何人都有权利批评中共。

民国九十五年,为什么只许你修订,不许我修订?

不声明理由就回退?我写的是史实。——Nutcracker胡桃夹子^_*§§给我留言^.^ 01:48 2006年3月6日 (UTC)

    • 你不要乱改,你把蒋的照片尺寸缩小了,这有意义么?你说‘一时间,上海地区血流成河,大批左派革命群众被屠杀,电线杆上悬挂人头的景象恐怖血腥,’ 请问什么是‘血流成河’? 周恩来等在上海杀了多少人,是不是‘血流成河’? ‘恐怖血腥’?恐怕很多人会形容为‘群众拍手称快’,‘左派群众’?,恐怕很多人会说是苏俄匪谍。 你的共产党术语不要随便使用。 --民国九十五年 01:47 2006年3月6日 (UTC)
    • 不符合你的观点的修改就是乱改。我明白了。你只有这种胸怀和气量,那就让维基保留你修改的版本吧。

我把我的修订贴在Talk页:

1926年7月蒋介石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誓师北伐。1927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及苏联顾问鲍罗廷(Michael Borodin)的支持下,国民政府自广州迁往武汉,汪精卫出任国民政府主席。3月,北伐军攻克南京。蒋随后在上海策划清党、分共,于4月12日在上海采取行动,抓捕处决共产党员,包括汪寿华,陈延年,赵世炎等人,一时间,上海地区血流成河,大批左派革命群众被屠杀,电线杆上悬挂人头的景象恐怖血腥,蒋中正自此与共产党决裂,并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史称四·一二政变。4月22日,宋庆龄、邓演达、何香凝、谭平山、吴玉章、林祖涵、毛泽东等39人,以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候补执监委员名义联名通电讨蒋,号召全国民众及革命同志,起来推翻蒋介石这个“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但当时在武汉的国民政府由汪精卫主持,并未参与上海政变,史称宁汉分裂。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随后也开始清党,在两湖地区血腥镇压左派革命群众,并驱逐了苏联顾问,至7月,宁汉复合,史称宁汉合流。共产党在几次失败的武装暴动后退到农村地区发展。1928年4月,蒋中正亲自指挥北伐军渡过黄河。12月,东北的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北伐至此结束。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得到了统一。

中共和宋庆龄等国民党左派在四一二事变后直斥蒋中正背叛大革命,背叛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血腥屠杀革命群众,实行独裁统治,是美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买办阶级等反动势力在中国的代表。左派对蒋中正的形容包括:“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国民革命公开的敌人”、“军事专政”、“屠杀革命群众的刽子手”、“反动”、“叛徒”、“蒋帮集团”、“新军阀”等。

——Nutcracker胡桃夹子^_*§§给我留言^.^ 01:57 2006年3月6日 (UTC)

      • ‘乱改’就是指你所做的带有共产党宣传色彩的大量使用非中性词汇的修改。从共产党的小学教科书中复制文字很容易。请各位在修改之前多动动脑子,多读读书。举个例子,你说‘但当时在武汉的国民政府由汪精卫主持,并未参与上海政变’ ,我请问什么是‘政变’? 清查查词典。蒋和白崇禧的军队在上海和共产党的武装纠察队发生冲突,这是‘政变’? 当时的上海政府是共产党?蒋中正在1927年推翻了共产国际中国支部在上海的人民政府? --民国九十五年 02:01 2006年3月6日 (UTC)
        • 你的意思我完全明白,就是国民党的术语可以在维基随便用,不符合国民党口味的就被扣上共产党的大帽子,就不能用,用了就得删除,斩尽杀绝……呵呵,怪不得国民党丢了江山,连这点儿度量都没有,丢了江山不奇怪,哈哈,就让维基正文保留你的版本吧,我不改了,让天下人都看看你的度量。——Nutcracker胡桃夹子^_*§§给我留言^.^ 02:06 2006年3月6日 (UTC)
      • 这条目不是我一个人写的,哪里不加引号使用了国民党的宣传词汇,欢迎你指出来。 你不要想当然认为所有正视中国历史的人都是国民党或者台湾人。事实很可能恰恰相反。 --民国九十五年 02:10 2006年3月6日 (UTC)

关于“四一二政变”本身就极俱争议性,而且已有四一二政变的条目,相关各方的观点可在那个条目陈述。这条目的主角是蒋,不是“四一二政变”。对蒋而言,是“清党”,至于“四一二政变”或许可用括号附注而去参照相关条目的方式,似乎没有必要在此条目详述。至于对蒋的评论完全可写在身后评议中,不管是要骂,要歌功颂德,只要指出是哪方的观点,应该没大问题。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及建议。--Sangye 11:02 2006年3月6日 (UTC)





还是要让胡桃夹子这样的人讲道理,让他了解应该如何编辑WIKI:
1926年7月蒋介石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誓师北伐。1927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及苏联顾问鲍罗廷(Michael Borodin)的支持下,国民政府自广州迁往武汉,汪精卫出任国民政府主席。3月,北伐军攻克南京。蒋随后在上海策划清党、分共于4月12日在上海采取行动,抓捕处决共产党员,包括汪寿华,陈延年,赵世炎等人,**这个部分大致说的过去
一时间,上海地区血流成河,**何谓“血流成河”,死了多少人?即使能提出死亡人数的话也需要引用资料,不同的资料会有不同描述吧,我想如果写过论文的人都应该有些基本概念的
大批左派革命群众被屠杀,电线杆上悬挂人头的景象恐怖血腥,**不应该用什么“血腥”“恐怖”一类感情色彩极为强烈的辞汇,何况你并没有说有何处的电线杆上有“悬挂人头”
蒋中正自此与共产党决裂,并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史称四•一二政变。**虽然是有争议的辞汇,不过也可以啦
4月22日,宋庆龄、邓演达、何香凝、谭平山、吴玉章、林祖涵、毛泽东等39人,以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候补执监委员名义联名通电讨蒋,号召全国民众及革命同志,起来推翻蒋介石这个“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联名通电讨蒋”?如何联名通电,我想一般人大概难以理解。“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是谁说的?难道蒋中正自称的?反正我不知道,算我没知识吧
但当时在武汉的国民政府由汪精卫主持,并未参与上海政变,史称宁汉分裂。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随后也开始清党,在两湖地区血腥镇压左派革命群众,并驱逐了苏联顾问,至7月,甯汉复合,史称宁汉合流。**“血腥镇压”,这个问题已经说过;另外,什么是“左派革命群众”?仅包括具有共产党党员身份的中华民国公民还是包括其他?即使包括其他党派人士,有何人?
共产党在几次失败的武装暴动后退到农村地区发展。1928年4月,蒋中正亲自指挥北伐军渡过黄河。12月,东北的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北伐至此结束。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得到了统一。**这部分还说的过去

中共和宋庆龄等国民党左派在四一二事变后直斥蒋中正背叛大革命,背叛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血腥屠杀革命群众,实行独裁统治,是美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买办阶级等反动势力在中国的代表。左派对蒋中正的形容包括:“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国民革命公开的敌人”、“军事专政”、“屠杀革命群众的刽子手”、“反动”、“叛徒”、“蒋帮集团”、“新军阀”等。**这一段并不是不能出现在WIKI上,但是你可以看到后面有“负面评价”一节,可放在那里,而不应当独立的出现在该部分中lmxxf

关于二二八

按这个条目里所言,蒋简直不是二二八的原凶反而是有恩于人民啊,简直是颠倒黑白啊。--3dball 22:19 2006年3月7日 (UTC)

  • 谁告诉你谁是什么的‘元凶’了? 证据呢?你的黑白很可能和别人的不一样。别那么理直气壮地自信。--民国九十五年 22:25 2006年3月7日 (UTC)

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蒋依时任“台湾行政长官”陈仪的请求,派遣第二十一师刘雨卿部队前往台湾,同时也派遣“监察使”杨亮功前往调查事件真相,蒋于3月13日电告陈仪:“请兄负责严禁军政人员施行报复,否则以抗命论罪”。 以上的叙述只是说明了蒋在二二八事件发生后他做了什么动作(但并未完全把所有蒋做的都叙述了,例如有台籍人士也见了蒋,但蒋没听他们的建议,后来蒋也派白崇禧和蒋经国来台湾等),并不能完全的说明蒋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角色,关于这点可以在二二八事件的条目中详细叙述,知道的人也可以再多加补充,但应该尽量用中立的写法。至于对蒋处理二二八事件的态度方法等的批评也可以写在身后评价。蒋是反共的,蒋会依陈仪的请求而派兵,一部分的原因是陈仪在给蒋的报告中提到了共产党(虽然现在知道其实共产党在此事件中的作用不是关键),后来陈仪并没有完全依照蒋的电令管好自大陆到台湾的军政人员,造成很大的悲剧也是事实。但蒋对陈仪并没有处罚,一直到国府撤退台湾前夕,蒋才在蒋经国及台籍人士的建议下,为了安抚人心及其他原因,而将陈仪在台北处决。至于二二八事件的元凶是谁?是很有争议的。--Sangye 11:55 2006年3月8日 (UTC)

蒋在二二八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台湾人都清楚地很,可现在的条目里的描述不提蒋下令镇压却只提一句原本就是不疼不痒的官话,好像蒋不但不是在下令镇压反而是要下令保护,这还不是颠倒黑白误导读者是什么?--3dball 12:33 2006年3月8日 (UTC)
我还是那句话,复制粘贴中共小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实在太容易了,‘投入祖国怀抱’这一类话很搞笑。英国人没在香港搞过228,共产党敢让香港人自己投票决定是否‘回归祖国’?? 父母给了我们大脑,是让我们独立思考用的。--民国九十五年 18:51 2006年3月8日 (UTC)
同学你很搞笑,不晓得你们台湾为什么那么早给小学生开历史课,告诉你大陆的情况是小学是不开历史课的,太小反正也学不懂。到中学的历史课程时就没有“投入祖国怀抱”这么幼稚的语言了。不晓得你说话有什么根据。
民国九十五年你很搞笑啊,中国和英国谈判香港回归事宜的时候,香港可是在英国管辖之下,要让香港人自己投票,也应该是英国搞吧,共产党跑去搞岂不是越俎代庖?再说香港是按照南京条约及后续两个条约租让给英国的,还回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英国人当年割占香港的时候好像也没有让香港人先投票同意么,日本人当年占领台湾的时候让台湾人投票了么?或者美国人占领日本的时候让日本人投票了? Sunseraphic 20:37 2006年5月25日 (UTC)

写不痛不痒的话应该不至于落个颠倒黑白误导读者的罪名吧!wiki是任何人可以修改的,能够借由大家一起来修订使叙述更接近史实是受到欢迎的。要还原历史的真相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台湾,二二八事件的真相研究也还在进行中,历史学者看法也不完全一致,蒋作为当时的政府领导人,当然要负政治责任的,蒋先下令镇压,后来下令严禁军政人员报复也是事实,这在发生的日期上就可看出,并非“蒋不但不是在下令镇压反而是要下令保护”。至于蒋的功过,个人认为还是让以后的历史学家去评断吧,把历史事件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我认为比较恰当。至于历史,尤其是有争议的历史,不是稍微了解一点就能够清楚的,这是我身为本省的台湾人所清楚了解的。我也为在二二八事件中遭受不幸的 前辈同胞们哀悼。--Sangye 14:51 2006年3月8日 (UTC)

二二八的历史的确尚有不明之处,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是蒋下令派军队去镇压的,原文中只说“派遣第二十一师刘雨卿部队前往台湾”,去干嘛?去旅游啊?武力镇压才是关键啊。此外二二八成为产生台独思想的一个原因也是确实无疑的,二战刚结束时台湾人民是开心投入祖国怀抱,结果等待他们的是什么?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稍有反抗结果招来的是军队的暴力镇压,台湾人民的感情尽失,这搁谁也要独立了。-- 3dball 18:12 2006年3月8日 (UTC)

恭请三dball先生‘好好学习’因果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http://www.vankeweekly.com/blog/%E5%A4%A7%E8%AF%97/archive/2005/10/28/11884.html--民国九十五年 19:01 2006年3月8日 (UTC)

二二八事件本身并没有提出台独主张,但二二八事件的发生的确是战后再次出现台独主张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点就我所知没有学者质疑反对的。战前明确在党纲中提出台独主张的是台湾共产党。二二八事件中蒋派军队到台湾,几乎没有遭到台湾人民的抵抗,“二七部队”可能是唯一武装抵抗的,但“二七部队”是共产党领导的,新的口述历史由当时参加二七部队的人指出,当时的台湾人民根本不支持“二七部队”,“二七部队”很快就在埔里解散,(埔里的人也不支持他们)。可以很明确的说,1946年,蒋公第一次到台湾时,绝大多数的台湾人是真诚的热烈的欢迎,并且支持国府。但很不幸的,二二八事件前后,杀害了很多台湾精英,非常多的台湾人对国府失去了信任,因而出现了三种选择的想法,一是继续与国府合作求体制内改革,一是寄希望于中国共产党,另一是对国民党与共产党都不信任而产生台独的主张。后二种人在国府迁台前,大多都被赶出了台湾。寄希望于中国共产党的台湾共产党,1949年后留在北京,当然也很难再主张台独了,就是现在北京的“台盟”,其领导人的骨灰安放在北京的八宝山公墓。如果没有二二八事件,几乎可以说,战后可能不会有台独产生。--Sangye 16:51 2006年3月8日 (UTC)

认为228是目前的台独运动的原因,这是错的。至多只能说,228是现在的台湾独立运动得以形成并壮大的一个必要条件,这个条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即使没有228,也一样会有人主张台湾独立,不管台湾是被日本人,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或者任何其它什么人统治。 台湾独立运动目前得到相当支持的充分必要条件更可能是共产党发动的内战和随后的共产党在中国大陆的持久独裁统治及其所造成的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极大差别,再加上部分台湾政客的投机,部分人对日占时期的怀念。把228事件理解为作为今天的台独的唯一或者主要原因,这是一种意识形态。人类历史是如此复杂,没有什么事可以被简单说成是是另一件事的‘原因’。 --民国九十五年 18:36 2006年3月8日 (UTC)

对,别人都是没大脑的弱智,你又来搞那套自说自话给别人扣帽子的把戏?好像只要是你自己说别人说过什么别人就真的说过什么一样,再次建议你睁大眼把别人写的东西仔细看一遍,只有狗说过唯一或者主要原因!我说的是一个原因!台独思想当然有很多原因,但不可否认二二八绝对是原因之一,而且是个很重要的原因,这在岛内也是无论蓝绿都有的共识,只有你这种民国遗老会装看不见,掩耳盗铃。还是建议您你自己去多看看真正台湾人写的blog吧,蒋介石是二二八元凶,真的不用什么高深研究就众所皆知了,还有人死命否认……像你这种外省人根本就不懂台湾人心里在想什么,只会跟着岛内那些大陆过去的民国遗老的文章起舞。--3dball 19:52 2006年3月8日 (UTC)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与本讨论页面无关,已由alltonight(留言)于04:48 2006年6月21日 (UTC)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

蒋中正是什么样的人,可能今天的我们都没有第一手资料,不过看看中华民国第一夫人宋庆龄对蒋介石的评述也许有所启发。不要老是说别人没有大脑,这不冷静,属于人格侮辱,接近谩骂。(另外建议民国九十五年不要总删除别人的讨论留言,这很无理)——Nutcracker胡桃夹子^_*§§给我留言^.^ 20:17 2006年3月8日 (UTC)

宋庆龄什么时候的评价阿? 是在共产党掘了她父母的坟之后的评价么?蒋中正我没亲眼见过,但第一手的史料可太多了,网上就有很多,条目中已经给出了一些,全文都有不少,好好去读。--民国九十五年 20:39 2006年3月8日 (UTC)
民国九十五年先生,我相信 Nutcracker 对你的一些建议是比较中立的发言,反而阁下的发言欠容人之量。而且这样偏颇的说词又怎可令人相信你是用中立的态度去编写维基百科呢? 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对的,不要太自我中心。 --妙诗人 20:50 2006年3月8日 (UTC)
还是建议您稍微文明一些,用‘狗’和‘弱智’来形容自己或者他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是您自己对条目的改写中特别强调‘原因’云云。至于什么‘遗老’,那是不必要的形容,正如被‘洗脑的可怜虫’一样。--民国九十五年 20:05 2006年3月8日 (UTC)
是你讲有人认为唯一或者主要原因,我附和您的意思啊,这话只有狗说过,您咋又不高兴啦?给您个忠告,发言前先把别人的话看清楚了,连别人说过什么话都没看清楚就把自己心里想的往上一套开始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结果只能暴露出自己的浅薄。--3dball 20:26 2006年3月8日 (UTC)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与本讨论页面无关,已由alltonight(留言)于04:48 2006年6月21日 (UTC)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

二二八事件爆发后,地方一片混乱,在有心人士煽动下,发生许多暴力事件,外省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不论谁执政都会派兵来台,况228调解委员会要求解除政府在台部队武装,则在台部队就失去维持地方秩序的力量,所以,蒋中正实不用为228负责—以上未签名的意见是由Apato7 (对话贡献)在20:03 2006年9月2日(UTC+8)所加入的。

评价方面

我觉得条目内文最后的评价方面,应该比照毛泽东条目,在中立原则下,再分成正面与负面。且千万别在正面评价中写负面字眼,或在负面评价圆其过失。winertai 08:11 2006年3月10日 (UTC)

蒋总统遗照

条目中的蒋总统遗照是黑白照,有没有维基人能改为彩色的蒋总统标准照?--助理编辑encyclopedist (对话页) 21:15 2006年3月25日 (UTC)

已经换成了标准照,Mr.shizhao对其版权提出质疑: 蒋介石的这幅照片应该是晚年所照。也就是去台后所照,至今是否有50年很难断定。除非给出确切的拍摄日期。另外,目前所见他的照片大多是黑白,这幅彩色的很容易让人怀疑颜色是否其他人加上去的(个人感觉颜色看上去不大像照片的本色,而且如果原始照片属于PD,加上颜色很可能会声称版权所有)。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这幅照片没有来源,从哪里找来的?作者是谁?这里对照片的标准,就是要完全合乎著作权法,并且保证图像的版权是自由的--Shizhao 02:55, 31 March 2006 (UTC)

解释如下: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the Pescadores, Quemoy,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fifty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蒋中正去台是1949年,今年是2006年,这张照片的拍摄日期不能确定,正如这张照片所用的底片是黑白还是彩色我不能确定,但对比其他照片上的容貌,可以肯定是在50年代初所摄。既然你没有证据证明它侵权,我就合理假定它不侵权,侵权问题在法律上就是这么处理的。 至于出处,http://www.kmt.org.tw/AboutUs/Aboutus-5.html ,中国国民党官方网站,这可以了吧? --F117Z 03:03, 31 March 2006 (UTC)

不知道中国何时开始使用彩色摄影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19 2006年3月31日 (UTC)
TO F117Z,1.当照片有版权质疑时,应该是由提供者提供确切年份,而不是由质疑者提出,因为版权问题是维基生死大关,不可不慎,希望您能谅解。2.您提供的网页下面,不知道您是否看到“版权所有 © 中国国民党 Copyright KMT”3.该照片应该是后制没错。据台湾国史馆[1]的资料显示,1970年之后,蒋中正的照片才有彩色的。--winertai 04:22 2006年3月31日 (UTC)
版权问题是维基生死大关,难道我要维基因为这个照片而去死么? 既然生死大关,那就是说,这是法律问题,而侵权问题在法律上不是您所说的那样,你如果认为我侵权,是由你而不是我来举证。 国民党版权所有的是那个页面的文字。这个照片如同毛泽东在天安门的画像,是尽人皆知,处处使用的,国民党或者任何他人又何曾垄断?。--F117Z 04:22 2006年3月31日 (UTC)
1.您别动气。2.您可去拍挂在外面的 蒋公遗像,没有人管的著。不过自他处撷取,就会遭人疑义。3.既然是灰濛地带,还是审慎为宜。所谓尽人皆知理由不能拿来当著作权说辞,为了运作与维护维基免为讼累,维基管理者自然有质疑与删除疑似侵权照片与文章的权利,这是内规。请详见:“您所编写的所有内容绝对不得侵犯著作权,而且资料来源必须可供查证。您的贡献将在GNU自由文档协议证书协议(GFDL)下发表。(细节请见Wikipedia:版权信息)。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被任意修改和再散布,请不要提交。您同时也向我们保证你所提交的内容是你自己所作,或得自一个不受版权保护或相似自由的来源。 不要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发表! ”等说明。-winertai 05:01 2006年3月31日 (UTC)
您所复制的那个协议条款只是上传图片所可能隶属之情况之一,具体问题你可以再仔细看看这个图片旁边的说明。最后,蒋家或者国民党或者陈水扁总统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了这张照片而来起诉维基的可能性是0,我想所有人都会同意我的这个猜测。所以这个照片的版权问题纯属闲谈,所谓审慎云云,实无必要。--F117Z 04:22 2006年3月31日 (UTC)
很抱歉,著作权的东西不是猜测出来的。请你证明这张彩照的著作权没有问题,他人已经找出这张照片所在网页写着“有著作权”了,还需要什么举证?另外,照片是蒋老先生,照这张照片的人肯定不是他本人,著作权属于拍照者而不是蒋,现在著作人是否还在人世也不清楚,不能以蒋老先生身后已超过50年来断定本幅照片已进入公有领域。--Theodoranian|虎儿 =^-^= 05:41 2006年3月31日 (UTC)
请上面这位同志在发言前仔细看明白了上面的讨论还有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the Pescadores, Quemoy,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fifty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这句话的含义,这么简单的事情不需要重复多次。 你如果有证据证明这里存在侵权并为此而代表你自己或者你发现的版权持有者来起诉我或者维基基金会,我可以为你提供咨询。另外,蒋中正先生是在1975年去世,没有身后超过50年。--F117Z 04:22 2006年3月31日 (UTC)
请守法也别太离题。这里内规就是内容是你自己所作,或得自一个不受版权保护或相似自由的来源。如果您放的是黑白照片,自是不会有人提出疑义,这张彩色照片显而易见就是未满50年且来自受版权保护的网站(您自己提供的网站)。如果您自认是法律中人就请遵守律法。另外也请参考普通的维基人没有耐心去检查每个图像是否侵犯了版权。但是如果您非常怀疑一个图像侵犯了版权(例如在图像描述页上没有相关的版权信息,并且你在其他有版权声明的地方看到过他),那么你可以提出删除。的该项维基说明-winertai 06:08 2006年3月31日 (UTC)
  • 很遗憾我需要花这么多时间来重复同样的话。黑白彩色或者全息,这不是问题。这里如果有侵权,那就是民事诉讼问题,控方举证,你有证据?没有。 这张照片在网上到处都是,我之所以给出国民党网站的地址,是为了证明这个照片作为标准照的权威性,国民党对中华民国总统的肖像拥有版权?我这个图片是从国民党的网站上复制的?国民党网站的版权标记是针对这张照片的? 逻辑,逻辑,逻辑。--F117Z 04:22 2006年3月31日 (UTC)
    • 逻辑很简单,避免一切可能的诉讼。别人的网站要侵权是别人的事,维基不可以侵权。国民党在它的网站上标了copyright,除非特别声明,否则就是一律适用。逻辑逻辑。--Theodoranian|虎儿 =^-^= 07:19 2006年3月31日 (UTC)
    • 相关的图片并非取自国民党网站,与其没有任何关系,国民党网站的背景就是孙中山的手书,莫非这也是国民党版权所有?http://www.kmt.org.tw/AboutUs/Aboutus-4.html 上面的孙中山图片被各种语言的维基大量使用,莫非也是国民党网站版权所有?。--F117Z 04:22 2006年3月31日 (UTC)
    • 这位网友可能还没有很了解,在此再一次说明,中文维基在图片认定上,其关键在超过50年是否再制,孙中山图片已超过50年。您拿的 蒋公遗照应没有超过50年(就彩色技术的普罗认定)。会有坚持是有原因的,首先此条目点阅率极高,只要此例一开,会有许多人就此作范例,来增添许多违反知识产权的照片。(例如前阵子的毛泽东照片与日本现役歌手的非宣传照)。也请这位亲爱的(或新手)朋友,别再浪费在此维基数年来的已形成的内规与共识,中文维基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您的编辑与帮助。谢谢-winertai 18:30 2006年3月31日 (UTC)
    • 彩色技术的普罗认定就是你的认定么?你说没有超过50年就没有超过50年?证据呢?没有证据的原因根本不是原因而是借口,浪费大家时间的是你而不是我。--81.64.111.224 18:40 2006年3月31日 (UTC)
总之,很简单,你把照片出处拿出来,然后把该照片和该网站对于版权的宣告找出来,证明这张照片他们取得的过程合法,他们有权利让别人自由使用就好了。其他的说的再多都是多余和不必要。--cobrachen 18:49 2006年3月31日 (UTC)
    • 我并非信口雌黄,我根据以下两个网页认知的。中华民国国史馆中华民国国史馆 另外,逻辑很简单,避免一切可能的诉讼。别人的网站要侵权是别人的事,维基不可以侵权。国民党在它的网站上标了copyright,除非特别声明,否则就是一律适用。也请您多加斟酌。请不要再浪费力气在此,您这些时间,可以写好几条小作品了。-winertai 18:46 2006年3月31日 (UTC)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多余的话,那在下就再点你一次:整件事情很简单,你把出处,版权拿出来证明这张照片在原始取得过程是合法,现在的版权是在公开使用领域,那么,你就可以使用。你没有举出证据,你就不能使用这张照片。其他的话就不必多说,多余的话是什么意思,你是聪明人,不要让别人明著讲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好嘛。--cobrachen 19:01 2006年3月31日 (UTC)
那是美国政府著作,公有领域。--Jusjih 14:22 2006年5月11日 (UTC)

Image:Jiang Jieshi.jpg

Alltonight认为Image:Jiang Jieshi.jpg是有版权疑问的肖像,因此在蒋中正里拿掉了。

但事实上,Image:Jiang Jieshi.jpg是我从英文维基百科上转贴过来的,在日语维基百科上也有。类似的照片亦有很有,如Image:Chiang Ching-kuo.jpgImage:Lee Teng-hui.jpgImage:Chen-shui-bian.jpg。以上是否都有版权问题?

--encyclopedist (对话页) 15:49 2006年5月6日 (UTC)

我个人的原则是有更自由的图片存在的情况下,一般不使用这种“合理使用”的图片;如果没有自由版权的图像,才考虑使用这类图片。既然这两张图片所要表达的效果差不多,使用画质更好,版权更为自由的图片也是合理的。当然,一定要使用这类图片也不是不行,阁下举出的那几个例子中的图片来源非常少,故而使用一些合理使用的图片是值当的。--学习第一|有事找我 16:03 2006年5月6日 (UTC)
    • 这张照片的问题可以参考该条目讨论页上的讨论。由于这张照片的版权很可能是中国国民党所有,因此在在该用户证明此图无版权问题前,不应放在百科上使用。--阿儒 | 这里泡茶 06:09 2006年5月7日 (UTC)
  • 假如Image:Jiang Jieshi.jpg是中国国民党所有,不应放在百科上使用,那么Image:Sun Yat-sen.jpg也可能是中国国民党所有,不应放在百科上使用。--encyclopedist (对话页) 09:12 2006年5月7日 (UTC)
  • 孙中山先生的相片,我们100%肯定那些相片已超过50年,所以已不受著作权保护。但蒋介石的相片很多都未超过50年期限。--Hello World! 14:30 2006年5月7日 (UTC)
    • 如果Image:Jiang Jieshi.jpg未超过50年,那么Image:Chiang Ching-kuo.jpgImage:Lee Teng-hui.jpgImage:Chen-shui-bian.jpg应该都未超过50年。--encyclopedist (对话页) 15:11 2006年5月7日 (UTC)
      • 这几张照片来自于英语维基,所以版权问题应该去英语维基需求答案。另外未超过50年限不一定有版权问题,如果是PD当然是合理使用。--阿儒 | 这里泡茶 16:34 2006年5月7日 (UTC)
        • Image:Chiang Ching-kuo.jpgImage:Lee Teng-hui.jpgImage:Chen-shui-bian.jpg这三张照片,楼上认为因来自于英语维基,所以版权问题应该去英语维基寻求答案;那为什么Image:Jiang Jieshi.jpg也是来自于英语维基,而楼上就认为有版权问题,反而不先去英语维基寻求答案?楼上亦指出未超过50年限不一定有版权问题,那为什么Image:Jiang Jieshi.jpg未超过50年就有版权问题,而Image:Chiang Ching-kuo.jpgImage:Lee Teng-hui.jpgImage:Chen-shui-bian.jpg未超过50年就不一定有版权问题?--encyclopedist (对话页) 18:29 2006年5月7日 (UTC)
          • 请参考上面的回复,蒋中正的讨论页已经为这照片讨论过非常久了,这和来不来自于英语维基没有关系。另外我也没有说英语维基的东西一定正确,如果有问题请到英语维基去查证,在这里谈我想没人能给你确切的答案。--阿儒 | 这里泡茶 19:01 2006年5月7日 (UTC)
            • Image:Jiang Jieshi.jpg是阁下认为有版权问题,不是我认为有版权问题。阁下提出如此指控,就请解释清楚为什么版权问题Image:Jiang Jieshi.jpg有版权问题,而Image:Chiang Ching-kuo.jpgImage:Lee Teng-hui.jpgImage:Chen-shui-bian.jpg就没有版权问题。既然阁下认为英语维基的东西不一定正确,那为什么还建议去英语维基查证呢?--encyclopedist (对话页) 19:22 2006年5月7日 (UTC)
              • 这里不是论战的战场,“既然不正确,又何必查证”这类逻辑诡异的问题我想也没必要回答了。至于是不是我认为有问题,请去请教虎儿、泅水大象还有讨论页上的话题。如果阁下只是待在这里问,这里只会沦为告说各话的地方。--阿儒 | 这里泡茶 23:48 2006年5月7日 (UTC)
                • ???我不是存心挑衅,亦不是想跟你发起骂战。但是,可能港台于中文的表达方式不一吧,我真的不太明白你讲话的意思,请问能详细一点解说清楚吗?--encyclopedist (对话页) 07:19 2006年5月8日 (UTC)
                  • 简单地说,他们都认为该图片是侵权,虽然他们无法证明,只是合理怀疑,所以他们要上传者的你提出证明。其实这种处理是有瑕疵的…。因为对方要你证明,你已回复是引用自英文维基,此时的举证责任回到对方身上,应由对方证明侵权才对。只是我觉得,蒋介石的可用照片那么多,为什么encyclopedist兄要那么执著于那一张?这件事还是让他们算了。--百楽兔 08:27 2006年5月8日 (UTC)
    • 请解释这个页面照片的版权,否则说了一堆也没法解释大家的疑惑。另外请就该照片进行讨论,因为每张照片的版权互不相属,至于其他来自于英语维基的照片当然是去英语维基查证原始版权状况。另外我前面已经说过了,这张照片的讨论问题在该条目讨论页已经吵过,在这里复制一样的话语不但无用,而且也仅是各说各话。--阿儒 | 这里泡茶 01:25 2006年5月9日 (UTC)

首先声明,我不是没事找事加入混战,我的立场很明确:“没必要为那一张又没有多好看的照片争执,大可换用别张。”只是看了讨论之后,对于其中的逻辑实在看不下去,所以物不平则鸣。

  1. 如前所言,encyclopedist已说他是转载自英文维基,而英文维基的版权亦已宣告它是来自中华民国总统府网站,并相信它能合理使用。如果诸位认为该版权宣告是有问题的,为什么该提出证据的不是诸位,而是引用人encyclopedist?此一不解也。
  2. 既然该照片来自中华民国总统府网站,为什么encyclopedist需要去解释及证明国民党网站上这张照片的版权?此二不解也。

诸位管理员都是辛苦的义工,于情,我们不能强要诸位管理员一一负起查证之责,而是我们上传时应自发检讨其版权问题。但此事,encyclopedist已善尽查证之责,反倒是反对者所提出的质疑是不合情也不合理的。--百楽兔 03:48 2006年5月9日 (UTC)

    • 总统府网站底下皆显示“中华民国(台湾)总统府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这让人怀疑这是否为版权是公开领域,而且我在总统府网站上找不到相关图片,让人怀疑此版权是否真如阁下所述。另外解释版权的工作当然是由上传者负责,encyclopedist在此只说出自英语维基,其他部分只字未提,我不知道该如何得知该图片版权确实能以GFDL合理使用。--阿儒 | 这里泡茶 07:07 2006年5月9日 (UTC)

见此页:[2]

解释版权一事好像双方认知有异,我的认知是,引自英文维基自然依英文维基所指示之版权宣告,是否这样对审查人员而言仍不足以解释?另外“GFDL合理使用”是什么意思?我不明白,请指教。
回到主题:“合理使用”,引用著作权法:

§50 以中央或地方机关或公法人之名义公开发表之著作,在合理范围内,得重制、公开播送或公开传输。
§52 为报导、评论、教学、研究或其他正当目的之必要,在合理范围内,得引用已公开发表之著作。

所以本人也认为英语维基宣告的合理使用是OK的。--百楽兔 07:40 2006年5月9日 (UTC)

宣告是宣告,但不代表挂上宣告就真的合理使用,如果查证不实依然不该出现在维基百科上。我在总统府网站上没看到类似的照片,倒是之前国民党网站上放有该图,而且上面有版权保留字样。如果这得不到解释,当然不会适用“以中央或地方机关或公法人之名义公开发表之著作”。--阿儒 | 这里泡茶 07:51 2006年5月9日 (UTC)
“宣告是宣告,但不代表挂上宣告就真的合理使用”这是当然的,所以不正是需要你们反对派提出证据来反驳吗?总不会要赞成派的encyclopedist自己去推翻自己吧。我想这就是encyclopedist最不服的地方吧。顺便说一下,国民党的性质不属于“中央或地方机关或公法人”中的任何一种,所以不能引用§50。--百楽兔 08:18 2006年5月9日 (UTC)
身为管理员,对其他维基人有不明白的地方,他不是有责任解说清楚吗?绝不能说什么“这张照片的讨论问题在该条目讨论页已经吵过,在这里复制一样的话语不但无用,而且也仅是各说各话”。说过的话就不能再说吗?吃饱了的饭之后就不能再吃吗?法院判错了的案、冤案等等都不可以翻案、上䜣及重审吗?而且,今次提出的版权来源根本同上次在条目讨论页上所讨论的不一样。请不要再只眼开、只眼闭了。--encyclopedist (对话页) 08:24 2006年5月9日 (UTC)
首先,请先把这张照片的问题讲完在去谈其他的照片,不然这样祇会模糊焦点。其次,既然要用在蒋中正的条目上,当然应该先在该条目上的讨论页上讨论,并参考之前的相关讨论。既然这点都做不到,再怪罪谁也没用。最后,你说这和之前不一样,但我只看到这和之前的图片是同一张。如果你没办法举证,当然不可能容许这张图放上去,即使法院审案也讲求证据,如果证据不足却要喊冤,我想只会适得其反。另外我不是整天没事找人麻烦,这些论战的话可以免了。--阿儒 | 这里泡茶 08:46 2006年5月9日 (UTC)
维基查证的工作是由上传者主动说明,不然没必要开个删除投票请作者和图片上传者过去说明。如果没有充足的说明,必然是不假颜色直接删除。这点在维基上行之有年了,我想不需要作过多的说明吧!现在问题是这张照片说是从英语维基来,然后又说从中华民国总统府网站上取得(但我在这个讨论串中却没看到总统府的字样),可是我至今仅在国民党网站上看到对此图有版权宣言。如果说encyclopedist没办法证实这图的版权已经属于PD或合理使用,当然应预设该照片“版权不明,且极可能于合理使用的范围之外”。今天这事情不是什么反对派如何,赞成派怎样云云,而是维基百科本来就使用GFDL,因此有版权疑问者不应该出现在维基上。--阿儒 | 这里泡茶 08:39 2006年5月9日 (UTC)
  • 我指今次提出的版权来源根本同上次不同,但阁下说“我只看到这和之前的图片是同一张”,又说“如果你没办法举证”,我及百楽兔不是已举证了吗?你的话从何以来呢?法院审案当然是讲求证据,但举证责任在于控方,以上已对你所提出的指控提出辩解。还有,请不要自以口才了得,这不是什么论战,以上我也提过我也不想跟你有论战,我想也没有人想跟左右回避的人有论战。不过,如果你认为这样解释清楚的工作也不愿承担,认为“可以免了”的话,也请阁下对管理员的出任考虑“可以免了”。--encyclopedist (对话页) 09:02 2006年5月9日 (UTC)
  • 据了解,Image:Jiang Jieshi.jpg来自英语维基百科,英语维基百科的则从http://www.president.gov.tw/1_roc_intro/xpresident/b_cha.html 以来。--encyclopedist (对话页) 09:02 2006年5月9日 (UTC)

To encyclopedist兄:
到目前为止的结论已经很清楚了,Image:Jiang Jieshi.jpg此图依英语维基之宣告为合理使用,所以可以上传到中文维基,而且保留到审查人员能推翻其非为合理使用为止。所以你也没必要再要求什么更进一步的解释,你已经可以用那张图了。--百楽兔 11:13 2006年5月9日 (UTC)

  • 难得百楽兔兄能以局外人的身份,作出如此客观的见解,使我对维基百科的前途继续抱有希望。可以,一旦在蒋中正里用上Image:Jiang Jieshi.jpg的话,我担忧阿儒会使用管理员的权力,立刻将页面回退并加保护锁上。从蒋中正编辑历史中发现,他曾多次与别人展开编辑战。这是对维基百科的最大损害。--encyclopedist (对话页) 18:42 2006年5月9日 (UTC)
现在担心都是多余的,也许事情不会那么演变。--百楽兔 08:23 2006年5月10日 (UTC)

1.花太多时间在这种明显有版权问题的争议上,才是维基百科的最大损害。2.如果大家都援用这条目,中文维基就不用生存了,例如毛泽东条目就是3.如果可能,请有心人士统计一下,中文维基应用的图片与条目比例是否明显高于日本,美国?在有合理图片不用,却用有版权争议的图片,是否过于顸了?2.除非出具相关网站的同意文件,这种照片才真正的授予版权,请详阅孙运璿。建议坚持用这张照片的人,至少要取得中华民国总统府网站的同意e-mail来往。信箱为:[3]

以下容我再将我在删除投票的发言内容,重新贴一次。

  • (×)删除:1.英文维基条目没有那张图。[4](我搞不太清楚,为何有人说这张图来自英文维基)2.我曾为此询问过许多网友,几乎认为是1972年之后的照片,请参照以下国史馆黑白国史馆彩色3.另外,还有我特地去他处论坛问的结果[5][6]4.我也很希望亲爱的蒋公有彩色照,不过如果大家用这张照片来援例,以后一大堆没版权的照片会让这里更热闹。5.身为台湾公务员,就我认知,台湾政府网站的资讯公开隐私权宣告版权所有这三样东西大家都搞混了。没标版权宣示或没有共享标志的,在认定上就是有版权了,何况是标上版权所有,会让别人很广泛的引用,只是因为官员睁只眼闭只眼罢了。倘使某些网站(例如中国大陆相关网站)引用或者商业使用或者攻讦用途,这些人才会有所反映。6.别忘了,前阵子台湾有好几个人曾为了一只鸟,被罚了好几万元--winertai 18:00 2006年5月13日 (UTC)
  • 因为user:shizhao去英文维基改掉了,见:[7]。另外“合理使用”正是为了界定何种引用非属侵权的行为,有版权的东西才有是否能合理使用的问题。--百楽兔 06:41 2006年5月14日 (UTC)
  • 以下是去函中国国民党党主席马英九,询问目前讨论的这张图片之后的回函,给各位做参考:
親愛的 xxx先生 您好
您寫給馬主席的信我們已經收到了,首先謝謝您對本黨的支持。
關於您的詢問,為您解答如下:
1.關於先總統 蔣公肖像是有所權的,應取得授權後,始能公開發行。
2.先總統 蔣公為本黨總裁,故本黨可以授權,而其家屬為肖像所有權者。
希望您能繼續給予本黨支持及指教。
祝 平安順心
中國國民黨 文化傳播委員會 敬啟2006年5月16日

Sangye 13:08 2006年5月16日 (UTC)

我推敲了这段话好久,我认为这段话的第二段,应该解释为:应该蒋中正是本党总裁,所以可以被授权于国民党相关著作张贴此张照片。后面那句话,才是此照片版权的重点-(先总统 蒋公肖像是有所权的,应取得其家属或相关单位授权后,始能公开发行

经本人电话询问后,中正文教基金会有此项授权服务,[8],电话02-23433245或02-23433234邵铭煌邵主任,电子信箱E-mail:[email protected],因为我实在对此人物兴趣缺缺,烦还请有心人士接洽。-winertai 06:00 2006年5月25日 (UTC)

关于祖籍

“先蒋中正(蒋介石)总统祖籍宜兴,20世纪30年代曾到宜兴县城和和桥镇认祖归宗,现已被宜兴名人录收入。” 以上摘自宜兴。这一点为什么本条目没有体现出来。Iamdavidtheking 05:42 2006年5月10日 (UTC)

维基百科是任何人都能编辑的,你可以写入你认为重要的内容。--百楽兔 08:24 2006年5月10日 (UTC)

人称问题

称呼蒋公的“字”表尊重,符合中国古代习惯。--金箍棒留言 15:09 2006年5月28日 (UTC)

原始创建条目使用的是“蒋介石”(简体)为条目名称,证据:第一次移动发生在:09:57 2005年9月25日 Theodoranian 小 (蒋介石已移动到蒋中正) --金箍棒留言 15:14 2006年5月28日 (UTC)

Google结果:
  1. 5,590,000 for 蒋介石
  2. 356,000 for 蒋中正

--金箍棒留言 18:59 2006年5月28日 (UTC)

蒋在台湾的身份证名字登记作“蒋中正”而非“蒋介石”,而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也称其作蒋中正。基于名从主人原则,应作“蒋中正”。--阿儒 | 这里泡茶 15:20 2006年5月28日 (UTC)

蒋曾是全中国的领袖,应尊重,称呼其字。--金箍棒留言 15:21 2006年5月28日 (UTC)

另外中国没有姓+字的称呼方式。字号用于自称或称呼他人,而非敬称。最后,这里是百科,应已实事求是的精神写作,故名从主人是最好的表达方式。--阿儒 | 这里泡茶 15:27 2006年5月28日 (UTC)
这个难说。毕竟“蒋介石”这个称呼也已沿用多时。--Hello World! 15:33 2006年5月28日 (UTC)
“蒋介石”最早的称法应源于中国共产党。但在其曾任职的国民党以及中华民国政府文献和相关出版品中,我只看过“蒋公”和“蒋中正”,而没见过“蒋介石”。此外前面已经说过,该君之身份证上作“蒋中正”而非“蒋介石”。如果说非要以常用字号代替名作为条目名,那么苏轼应作苏东坡,李白应作李太白,诸葛亮应作诸葛孔明,但实际情况似非如此。--阿儒 | 这里泡茶 15:45 2006年5月28日 (UTC)
关于“蒋介石”,本人猜想应该是来自毛泽东对于蒋中正的敬称,然后其他中国人也就管蒋叫蒋介石。我记得蒋曾经也称毛泽东为“咏芝”。--BLY 00:32 2006年6月1日 (UTC)
别狡辩了,你的古汉语基本上就是不及格,我怀疑你根本就没读过古文。苏轼本来就常称作苏东坡,诸葛孔明也是如此……什么“蒋介石”的称呼来自共产党?扯淡吧?--金箍棒留言 15:57 2006年5月28日 (UTC)
在这里狡辩的好像是你吧。照你的思路的话那毛主席算是中国领袖了吧,他字咏芝,难道要叫他毛咏芝吗?!--BLY 00:29 2006年6月1日 (UTC)

阁下居然不懂“非要以常用字号代替名作为条目名,那么苏轼应作苏东坡,李白应作李太白,诸葛亮应作诸葛孔明”的意思,显然白话文常考不及格吧!最后古书上直接称字而非姓字连用,至少我看过的古文作此。我想阁下的古文程度想必远胜于我,故请提出证据教化在此众多无知大众吧!--阿儒 | 这里泡茶 16:09 2006年5月28日 (UTC)

谁说中文没有姓+字的称呼方式?别学了台语就忘了中文。--金箍棒留言 15:39 2006年5月28日 (UTC)

你可以举个该主人翁的例子证明阁下的论点。我是看过日本画的三国志把刘备变成刘玄德,但史书似非如此作。--阿儒 | 这里泡茶 15:45 2006年5月28日 (UTC)

补上蒋的身份证党员证图片,此真品目前存于宜兰的栖兰山庄。--阿儒 | 这里泡茶 15:57 2006年5月28日 (UTC)

哦,原来你的古汉语知识都来自日本漫画,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你为什么这么古文白痴了。--金箍棒留言 15:58 2006年5月28日 (UTC)

说来说去,阁下好像看不懂白话文,才会白痴来白痴去吧。--阿儒 | 这里泡茶 16:13 2006年5月28日 (UTC)
中国古代的习惯的确是,名字只有自己和父母能称呼,其他人一般都是称呼他的字号。在古代,直接称呼他人的名字是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除非他没有字)。--百無一用是書生 () 16:04 2006年5月28日 (UTC)
古代确是这样,但20世纪初毕竟不是古代。--Hello World! 16:10 2006年5月28日 (UTC)

对了,我倒忘了世说新语有姓字连用的情形。抱歉,是我在耍笨。--阿儒 | 这里泡茶 16:09 2006年5月28日 (UTC)

我觉得提案人“符合古代习惯”的理由非常奇怪。命名原则规定得很清楚了,名从主人,如果主人无中文名时,依照多数或是地区翻译及先后。蒋老先生的名字就叫蒋中正,为什么碰上其他人是以姓名来命名条目,碰到蒋中正就要例外呢?--Theodoranian|虎儿 =^-^= 16:42 2006年5月28日 (UTC)

有人跟我讲起“两岸求同存异”这回事了。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求同存异的问题,尤其不应说要求同是求与你一样的同,存异也只能存你同意的异。一部百科全书的条目命名规则应该是一致的,对于帝王,我们有一致的命名方式,对于后妃我们有一致的命名方式,对于中国近代人物都是用姓名来做为条目名,为什么碰到蒋中正就要例外?不要跟我讲什么先创后移的问题,也不用跟我说google搜到多少条,如果有人把蒋老先生的身份证上头的名字给改成蒋介石,我就同意条目改叫蒋介石。--Theodoranian|虎儿 =^-^= 00:47 2006年5月29日 (UTC)

你的意思就是要求同,只能跟你一样的同;如果异,别跟你说别人同意不同意、符合不符合规则,都不能存在,你是来讨论来了,还是来耍混来了?中文维基干脆按你的意思改名叫台湾维基得了。--金箍棒留言 15:18 2006年5月29日 (UTC)

你是要讨论还是要论战?--阿儒 | 这里泡茶 15:37 2006年5月29日 (UTC)
你这就是在狡辩。--BLY 00:29 2006年6月1日 (UTC)


奉劝金箍棒先生,不要开口闭口台湾维基,这边参与讨论的人没有人主张什么台湾维基,台湾维基是你自己的想像,只要反对你的人,你就说台湾维基,真是可笑,你这样以他人的出身做为讨论时的攻击武器,对于参与讨论的人相当不尊重,难道你不能提出一点有力的论点吗?事实摆在眼前,蒋先生有中文姓名,蒋中正就是他的姓名,除非其他大部分的中国人物条目命名都采用姓+字,不然你主张姓+字来为条目命名就没有理由。最后,我劝你不要再随意说他人是弱智或白痴,如果再有这种攻击行为,我会请其他未参与本讨论的管理员依照维基的管理原则处理。--Theodoranian|虎儿 =^-^= 16:47 2006年5月29日 (UTC)

威胁我?!你这种管理员真可耻。--金箍棒留言 17:11 2006年5月29日 (UTC)

乱骂人和攻击他人讨论页恐怕才是最可耻的行为吧!--阿儒 | 这里泡茶 20:06 2006年5月29日 (UTC)
威胁你也是正确的威胁,你真给我们内地的人丢脸,你根本一点维基精神也没有。台湾同胞们实在不好意思了。--BLY 00:29 2006年6月1日 (UTC)

用蒋介石也有其普及性,蒋的英文名Chiang Kai-shek是根据蒋介石所译,在港也是蒋介石较为人所识。但金箍棒兄,请你讨论时积口德,不要作人身攻击[9]。--Gakmo (Talk) 20:39 2006年5月29日 (UTC)

哎,没办法,金先生只看得到他人的身份,反正不同意他,就是身为台湾人的错,再不然就是身为管理员的错。至于他提不提得出一个普遍性的原则,我看是提不太出来。--Theodoranian|虎儿 =^-^= 00:38 2006年5月30日 (UTC)
就我个人而言,叫“蒋中正”的确有些别扭。但从道理上来讲,因为大陆和台湾各有叫法,怎样称呼就不能成为决定的依据。那么从普遍的原则来讲,就应该以“姓+名”的方式来称呼“蒋中正”。正如称呼“苏轼”和称呼“苏东坡”的人都不少,那就不以称呼来决定,而以普遍的“姓+名”原则来称呼其“苏轼”。另外,个人认为关于这个问题讨论的时间、话题、人员都过于集中,且不少争论显得没什么意义,是不是可以某种方式来限制一些无谓的讨论?假如词条经常被人恶意修改,也该是时候用强制手段进行保护了。 --wangguoqin1001 15:11 2006年6月4日 (UTC)
  • 对,何故要开口闭口就“台湾维基”、“学了台语就忘了中文”?挑拨两岸维基人很爽吗?这里只是百科全书,请停止你的挑拨。--encyclopedist (对话页) 21:04 2006年6月14日 (UTC)

严正抗议金猴奋起千钧棒恣意更改蒋中正之人称

蒋中正之人称既有多数人认为是其根据其“姓”“名”而非“姓”“字”,金箍棒不应在未达成协议前发动编辑战,而且更将蒋中正之遗嘱原文下款更改,又将在下加入了的蒋中正wikisource取消。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恣意编辑必需受到正视!--Lmmnhn 02:43 2006年5月30日 (UTC)

关于“抗共护国战争”这个说法

大家好,我来自大陆。我认为“抗共护国”这个词语带有很明显的倾向性,不符合wiki客观中立的要求。这场战争实际上就是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共之间的内战,把“共军”摆到和日军一样需要“抗”的地位,当时的政府如此宣传尚可理解,在今天看来则似乎不太妥当:在中国内部发生的内战,蒋中正统帅的军队“护”的是他们的统治,而非中国本身,不论谁胜谁负,中国都仍然存在;中共当时属于在野党,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民众(绝大部分是底层民众)的利益和呼声,采取自下而上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寻求政治地位,非外敌,不存在“抗”的问题。因此,我个人建议将该战事称为“国共第二次内战”,如果史学界有现成的中立名词当然更加好,在下才疏学浅,权当抛砖引玉了。

--吹尽狂沙 02:29 2006年8月24日 (UTC)

汪精卫还是汪兆铭

条目中对此人往往使用两个名称,虽其本名为“兆铭”,但“精卫”显然更广为人知,故统一为“汪精卫”了。--吹尽狂沙 00:45 2006年8月31日 (UTC)

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条目用蒋中正是应该的,但是内文中的到底应该用蒋中正还是蒋介石呢?我的个人看法是蒋介石较妥,原因有两点:第一,几乎所有指向这个条目的内部链接都是蒋介石,这说明在别的文章中大家都用的是蒋介石,那么在他本人的条目中并不必要与众不同;第二,就是汪精卫这个了,历史上有许多人都得享大名,但是本名却不太为人知,比如汪精卫王阳明鲁迅贝利罗纳尔多等等等等,按照一般的做法在行文的时候人们通常都是使用他们最为人熟知的称呼,只有在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才使用本名,而且一旦在文章中出现他们的本名就会引起读者特别的注意,而蒋介石这个条目内文并无需要特别强调之处,结果从头到尾都使用蒋中正,至少让我读起来感觉怪怪的。

出于上述两方面的考虑,我认为在内文中还是使用蒋介石较好。--Mukdener|留言 15:13 2006年8月31日 (UTC)

补充一点,文中最好不要只用一个蒋字称呼他,可视实际需要使用蒋介石或第三人称代词。--Mukdener|留言 15:22 2006年8月31日 (UTC)


条目用蒋中正是应该的,但是内文中的到底应该用蒋中正还是蒋介石呢?我的个人看法是蒋介石较妥,原因有两点:第一,几乎所有指向这个条目的内部链接都是蒋介石,这说明在别的文章中大家都用的是蒋介石,那么在他本人的条目中并不必要与众不同;第二,就是汪精卫这个了,历史上有许多人都得享大名,但是本名却不太为人知,比如汪精卫王阳明鲁迅贝利罗纳尔多等等等等,按照一般的做法在行文的时候人们通常都是使用他们最为人熟知的称呼,只有在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才使用本名,而且一旦在文章中出现他们的本名就会引起读者特别的注意,而蒋介石这个条目内文并无需要特别强调之处,结果从头到尾都使用蒋中正,至少让我读起来感觉怪怪的。

出于上述两方面的考虑,我认为在内文中还是使用蒋介石较好。--Mukdener

实话实说,你在接触互联网以前听说过“蒋中正”这个名字么? 你没听说并不等于别人没听说,你不熟知并不等于别人不熟知,这里的历史不是共产党教育部写的,现在你懂了吧?

哥哥,你也不用匿名教育我,让我教你个乖吧,蒋在中国大陆的大半生时间里通常被称为蒋介石,这从他的英文名字Chiang Kai-shek就可见一斑了。咱可不像你一样脑袋决定屁股。PS:再次呼吁请在正文中使用蒋介石,毕竟他的人生大部分时间是被这么叫的,现在这样左一个蒋中正右一个蒋中正在我看来是台湾人窃取对蒋的历史记录的行为。--lvlLll2cl3rl3l~|留言 14:29 2006年11月17日 (UTC)

优良条目评选

以下内容由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移至

根本没有什么“国共第x次内战”

“国共第x次内战”一类说法是中共党史教科书中的“第x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变种。这种分类方法仅仅出现于中共的历史书中,这种历史阶段论与“中国现代史开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等一样是中共的一种意识形态,并没有得到世人的普遍认同。同样,“国共第二次内战”的说法与“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第二次合作”是相配套的,而这些“合作”之类的说法都是有极大争议的。所以,在条目中不应该使用这种术语。--民国九十五年 05:34 2006年12月5日 (UTC)

  • 那或者用"二战后国共内战"如何?--妙诗人 20:18 2006年12月5日 (UTC)
  • "二战后国共内战"未免罗嗦。 "二战后国共内战"或“国共再战”或“国共第x次内战”,这不过是主条目中的一个段落的名称,其位置在上下文中很清楚,不用加太多的限定词。 另外,“国共再战”与其他段落的标题都是四个字,对仗,比较好看一些。--民国九十五年 20:32 2006年12月5日 (UTC)
  • 其实我只是感觉"国共再战"时间上有些含糊,大家觉得没有问题就好。--妙诗人 20:35 2006年12月5日 (UTC)
并没有得到世人的普遍认同?不知道中国大陆的普遍世人算不算?不知道台湾方面如何称呼?--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40 2006年12月19日 (UTC)
    • 中国大陆的普遍世人中有很多反对使用中共党史教科书中的术语。剿匪是对中共在1938年向国民政府输诚前的一系列相关战役和战斗的最合适称谓,戡乱则是用来形容从1946到1980年代的发生在中华民国政府军与中共武装之间的战争和战役的法定称谓。 为顾及到中共党徒及被其裹挟者的审美观点和智力水平,故不使用“剿匪”和“戡乱”二词,而使用更为“中立”的“国共再战”。--民国九十五年 03:49 2006年12月19日 (UTC)

这位民国九十五年朋友说话真是夹枪带棒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久没来看这个条目了。对于你的意见我再提点意见。
首先,请从语法上解释,什么叫“再战”?一而再,再而三,“再”就是又一次的意思,若无特别语境,便是第二次,那么第二次国共内战有何不妥?你反对这个名称,仅仅因为你对中共党史教科书的深恶痛绝,甚至于连类似的名称都无法忍受了,这不可谓不偏颇。
其次,不使用“剿匪”等词,难道只是为了照顾中共党徒么?在我看来,只要是客观中立的,没有谁需要被照顾,问题在于,“剿匪”这个词客观中立么?
在我看来,阁下对中共的刻骨仇恨甚至远胜于台湾海峡对岸的朋友,不摆正自己的立场,我看很难写出好的条目。当然,我感觉阁下也并不想写出好的条目,只要符合自己心中的是非观念就可以了,对此,我感到很可悲。 --吹尽狂沙 17:57 2007年3月22日 (UTC)

先总统蒋公纪念歌

这首歌因为官方的关系,很多人听过,应该视为官方评价。而毛泽东条目,可以有官方评价,“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四个伟大),“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人民群众心中的红太阳”,这种今天看似夸张的形容。同样的标准,为什么,我在正面评价中写

  • 台湾官方歌曲《先总统蒋公纪念歌》(张龄词,李中和曲),其歌词赞颂蒋中正“您是人类的救星,您是世界的伟人。”“您是自由的灯塔,您是民族的长城。”“您不朽的精神永远领导我们”

会被删,若是觉得放在正面不合,可以放在反面。这首歌听过的人太多了,已经变成官方评价,应该放入,才能反应时代背景。或是在评价中加入"其它"或"官方"放入。--资讯呆呆 16:12 2006年12月18日 (UTC)

  • 这个条目存在的目的是介绍一个历史人物的一生,即使是评价,也应该有点学术意义,不能把相关的任何东西都加上去。拿“蒋公纪念歌”来和中共将毛泽东称为“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等相提并论,是错的。 中共对毛的那些“评论”是写在它们的宪法上的,而“蒋公纪念歌”不过是国民党在媒体和学校里进行的宣传,并没有出现在任何法律或者官方文件中。所以,“纪念歌”根本谈不上是什么官方评价。不适合作为“评价”放到这个条目中。--民国九十五年 16:27 2006年12月18日 (UTC)
  • 谢谢解说,原来中国的宪法这样…那要不要加上"先总统蒋公纪念歌",改为持(=)中立--资讯呆呆 17:25 2006年12月18日 (UTC)
  • 补充: 关于“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与中共宪法,请参阅中共的“人民网”: http://www.people.com.cn/GB/14576/28320/35193/35204/2674606.html --民国九十五年 17:33 2006年12月18日 (UTC)
  • 有看到四个伟大(尉凤英),又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8年),原文比较没那么夸张,只提到伟大领袖和导师,捍卫毛主席的伟大旗帜。而“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人民群众心中的红太阳”。这两句没在上面网址看到。这是哪来的?宪法根本没提到"救星"和"太阳"两个字,是哪一板本哪一年的宪法呢?--资讯呆呆 18:26 2006年12月18日 (UTC)
    • 中共的“宪法”是一个垃圾堆,我们还是不要在里面翻了。--民国九十五年 03:51 2006年12月19日 (UTC)
    • “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人民群众心中的红太阳”。是不是出自东方红 (歌曲)?--资讯呆呆 15:29 2006年12月21日 (UTC)

有关胡锦涛被列在对蒋正面评价

正面评价中有"胡锦涛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3][4],首次公开承认国民党军队是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主导力量。大陆民众更逐渐认识到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是抗日战争中的主要力量。",本人把这话隐藏,主要原因是,所提参考网址根本没提到"蒋"字,现在又被恢复了…但是恢复的人,也在编辑摘要中承认,没提到"蒋"字,不知道是否有更好的参考资料?个人认为有争议,故在讨论提出--资讯呆呆 08:38 2006年12月19日 (UTC)

  • 又英文版在蒋中正条目也没出现胡锦涛--资讯呆呆 08:42 2006年12月19日 (UTC)

关于条目中引文的说明

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第九条 (著作权标的之限制) 下列各款不得为著作权之标的: 一、宪法、法律、命令或公文。 二、中央或地方机关就前款著作作成之翻译物或编辑物。 三、标语及通用之符号、名词、公式、数表、表格、簿册或时历。 四、单纯为传达事实之新闻报导所作成之语文著作。 五、依法令举行之各类考试试题及其备用试题。 前项第一款所称公文,包括公务员于职务上草拟之文告、讲稿、新闻稿及其他文书。

条目中引用了五个蒋中正所做的历史性演讲和书告,用以说明上下文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引文被妥善放置在小框之中,清晰美观。

--民国九十五年 17:36 2006年12月26日 (UTC)

请修正显示(排版)问题

目前的排法,用IE去看,在早年生活那一章会有一大串空白,用Firefox 2.0看则还好,可否修正,使内文中不要有一大串空白出现,For both IE and Firefox2.0 user--资讯呆呆 03:05 2006年12月20日 (UTC)

似乎是其中一张照片被页面顶部那个资讯框顶着了,导致其后的文字都给顶了下去。现已为该图片包上<div></div>,你再去看看现在问题是否已被解决了?--Moonian♨一盅两件贡献 主要 全部 03:22 2006年12月20日 (UTC)
谢谢,已解决--资讯呆呆 03:25 2006年12月20日 (UTC)

文章难以阅读

现在这个条目由于加入大量的文告、蒋氏作品而造成难以阅读,另外建议较长的段落亦可加以分段,提纲契领,否则阅读起来非常难过。--Theodoranian|虎儿 =^-^= 05:59 2006年12月29日 (UTC)

  • 条目中引用了五个蒋中正所做的历史性演讲和书告,用以说明上下文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引文被妥善放置在小框之中,清晰美观。条目中的段落划分明确。如果User:Theodoranian认为哪里分段有问题,自可进行编辑,如果User:Theodoranian患有视觉障碍,请及时医治。 User:Theodoranian作为“管理员”而在没给出理由的情况下反复大幅回退他人的编辑,并指使其同伙对条目进行保护,阻碍他人编辑条目,实属可耻。--民国九十五年 06:07 2006年12月29日 (UTC)

这跟我作为管理员并没有关系,相关理由我已经说明,这些篇章不宜也不应放在条目中,因为维基是一部百科,不是搜集原始文件之处。另外,我没有提到什么视觉障碍,请你小心如果以疾病攻击他人构成人身攻击!--Theodoranian|虎儿 =^-^= 06:12 2006年12月29日 (UTC)

  • 条目中引用了五个蒋中正所做的历史性演讲和书告,用以说明上下文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引文被妥善放置在小框之中,清晰美观。没有人诊断或攻击User:Theodoranian患有视觉障碍。请不要误解。--民国九十五年 06:21 2006年12月29日 (UTC)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与本讨论页面无关,已由民国九十五年(留言)于02:02 2006年2月26日 (UTC)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

  • 那些文章已经是全文而非引文,应该放在维基文库中,而非百科。引文的定义应该是“一篇文章的数句话”。另,百科应该考虑有纸本出版的可能,使用小框并不适宜。--Jnlin 06:13 2006年12月29日 (UTC)
    • 如果有必要,引文当然可以是全文。“百科应该考虑有纸本出版的可能,使用小框并不适宜”,这不是维基百科的方针政策,故不予考虑。--民国九十五年 06:21 2006年12月29日 (UTC)
      • 请参见Wikipedia:不要包含原始资料的副本Wikipedia:完美条目长度适宜Wikipedia:简约的风格(详见英文版)。--Jnlin 06:32 2006年12月29日 (UTC)
      • 百科全书不是搜集原始文献的地方,请见Wikipedia:不要包含原始资料的副本,其中说到:“避免在条目中完整地列出条约,新闻稿,演讲稿和长篇引言等等”,英文维基百科的en:Wikipedia:Don't include copies of primary sources亦可参照。--Theodoranian|虎儿 =^-^= 06:38 2006年12月29日 (UTC)
      • 谢谢User:Jnlin指出Wikipedia:不要包含原始资料的副本。我同意在条目中不“不要包含原始资料的副本”。所以,请User:Theodoranian及其同伙立刻解除以“阅读起来非常难过”为名对条目的保护,停止阻碍他人进行编辑,停止人身攻击。--民国九十五年 06:40 2006年12月29日 (UTC)
        • 的确非常难以阅读, 该条目巧妙的运用了一切"引用"皆为"自然中立"的原则,大量摘录蒋的原话;确实,引用的部分都为"事实",不能作出修改,然而究竟引用哪些却可以做出选择.如果仔细揣摩这些语录的选择,就可以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导向性,让读者认为蒋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伟人;其中一些引用更使用了加重, 究竟什么含义也不得而知.这里先不说这些,反正我也没指望政治相关的条目能中立过.只是不知道编写该条目的一些维基人是不是有点太过入迷,连陈述文字也充满了古白话文言文的用法,如"撰文哭之"等等,虽然都看得懂,縂觉得风格和百科的其他传记条目格格不入.最后还是劝有强烈政治信仰的人还是远离这些条目吧,吵来吵去,弄得人人都伤的很深,真没意思.--Delacour 04:15 2007年1月20日 (UTC)

Delacour,19岁,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加拿大永久居民,居住在温哥华,擅长平面设计,爱好网络、电脑、和动漫,极为讨厌政治和各种争斗、战争,对大陆与台湾和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不间断的摩擦表示遗憾。随不擅长日语,仍然致力于通过wiki这个世界平台宣传日本的优秀文化,衷心希望有朝一日大家能恢复友好,世界大同。

蒋中正专杀汉奸。--台湾大统领 23:28 2007年1月21日 (UTC)

请各位用繁体中文编辑这个条目

請各位用正體中文編輯這個條目,以示對 蔣公的尊重。--臺灣大統領 23:28 2007年1月21日 (UTC)


“后世所说蒋氏训导国人以德抱怨实属杜撰。”这句话多余。

围绕日本的战争赔偿问题上有很多共产党制造的谎言,这个问题的确需要澄清。但“后世所说蒋氏训导国人以德抱怨实属杜撰。”这句话实在多余,故删除。--民国九十六年 02:30 2007年1月24日 (UTC)

多余冗杂信息过多

像"蒋中正的先祖出自周公旦之子伯龄,伯龄封领土于蒋国,遂以国为姓"这样的信息怎么能放在此条目里,实在搞笑 "1921年6月14日,蒋母王太夫人逝,年五十八。蒋中正回乡葬母。孙中山书'蒋母之墓'刻石建碑,树于墓前"这段我觉得删了算了~~ 整个条目里充斥着一堆可有可无的信息.就差把蒋中正和宋美龄结婚全过程写上来了~~谁有空把无用的和确系闲言绯闻的东西删一下~~ Jaski 20:38 2007年2月12日 (UTC)Jaski


  • “蒋中正的先祖出自周公旦之子伯龄,伯龄封领土于蒋国,遂以国为姓”,这句话是说明蒋家的根源,没什么可搞笑的。 有人可能对自己的族谱不感兴趣,认为这没有意义,但请不要由己推人。
  • 关于蒋母的那句话,是我加上的。 蒋中正自幼丧父,与母亲王太夫人相依为命,这对他的性格的构成是起决定作用的,蒋母的去世是蒋中正一生中的大事,作为孝子的蒋中正是有必要介绍的。至于孙中山为蒋母之墓题词,这是用来说明蒋中正与孙中山的关系之密切。这些都不是闲言绯闻。--民国九十六年 22:47 2007年2月12日 (UTC)

第二次优良条目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