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讨论:Japanese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模板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无需评级。
本模板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语言专题 (获评模板级不适用重要度
本模板属于语言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语言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模板级模板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模板无需评级。
日本专题 (获评模板级不适用重要度
本模板属于日本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日本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模板级模板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模板无需评级。

10月8日的更改[编辑]

究竟10月8日的更改是所谓何事?因这修改影响了见正使用中的template。希望有人能更正一下。谢谢! --すぐる@武蔵 11:41 2006年10月8日 (UTC)

结果是造成栏高被加高吗...好像是正常的现像(没注意到原先排版的后果),要排除有点难度,不过仍能作得到...我当时是想加入有简称的状况...--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1:03 2006年10月10日 (UTC)

罗马字[编辑]

罗马字转译法建议跟随英文版,使用修订赫本式。例如し、ち、つ分别作shi、chi、tsu,比较贴近英文发音。-- tonync (talk) 13:36 2006年10月16日 (UTC)

新增参数[编辑]

{{Japanese | japanese = * | kana = | henbun = | kunrei = | romaji = * | 舊寫 = |}}

新增的两项为训令式平文式(放心,暂时为隐藏,没有那么快出现),为了使{{koreanname}}平行,而且大家应该会接受两种不同拼音的方法,虽然变化的确不大,但这的确方使读者阅览。但是模板必须要再缩少再行,而romaji考虑会使用隐藏形成出现,以显示该人物的正式罗马字拼法,例如像桃井晴子。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意见?--费勒姆 费话连篇 13:53 2007年3月25日 (UTC)

可能有一些人不明白,先打个例子: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鈴木一朗
假名すずき いちろう
平文式罗马字Suzuki Ichiro[1]

--费勒姆 费话连篇 00:11 2007年3月26日 (UTC)

新增的这两项可否为option?(意即有打才出现),这样子可让旧有已加此模板的条目不用马上配合更改。--Ellery 02:59 2007年3月26日 (UTC)
目前是选用。--RalfX) 04:21 2007年3月26日 (UTC)

不如将模板的使用原则作修改,维持罗马字为第一优先,但是使用正式拼法,而视情形辅以平文和训令标注(实际上训令不常被使用就是)。也就是范例的读卖巨人将改为罗马字Yomiuri Giants、平文式Yomiuri Jaiantsu。另外关于平文式参数的拉丁字,日语百科的写法是Hebon(ヘボン),英语百科则是Hepburn,应该修改为其中一种以避免误导读者。--RalfX) 04:21 2007年3月26日 (UTC)

三个都一样的时候会不会太累赘?--Eky 09:06 2007年3月26日 (UTC)
所以我会打算使用缩少字型的参数以缩小其模板大小。--费勒姆 费话连篇 09:27 2007年3月26日 (UTC)
我想我还是放弃好了,因为不太实际。—费勒姆 费话连篇 12:47 2007年4月19日 (UTC)

新增图片参数[编辑]

日语表记
日语原文 日本
假名 にほん
罗马字 Nihon
旧汉字体 {{{舊寫}}}

费勒姆托我增加,范例原码如下,效果如右,是选用参数。

{{Japanese
|image=[[Image:Flag of Japan.svg|120px|border]]
|japanese=日本
|kana=にほん
|romaji=Nihon}}

Eky- 2007年8月9日 (四) 11:48 (UTC)[回复]

提示:图像不要过大。—费勒姆 费话连篇 2007年8月9日 (四) 12:27 (UTC)[回复]

japanese模板[编辑]

虽然我并不喜欢japanese模板,不过既然大家都在使用也就入境随俗了。不过我建议写人物、地理这类时常会使用到的固定模板时将japanese融入,不要分开两个模板,否则时常会造成画面不正常。例如Infobox Prefecture Japan一样,那样既不会多重使用模板,也同样达到资讯的纪录。所以希望Biography之类的模板也能比照办理,希望有人能改善这个问题。不知道大家的意见如何?如果OK,希望能修改相关指引,并且烦请熟知模板制作的人能修改相关模板。→ 啰唆的阿佳 2007年9月23日 (日) 12:59 (UTC)[回复]

其实我真的不太懂为什么当初要用这个模板就是了...仔细想想,我们也没有English、German这样的模板呀...--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2007年9月23日 (日) 13:59 (UTC)[回复]

在讨论本内容时,建议与{{korean}}模板一并讨论,因为两者模板功能一样。—费勒姆 费话连篇 2007年9月23日 (日) 14:20 (UTC)[回复]

其实我虽然不喜欢但是并不反对japanese的存在,这与其他英语系并无此模板应该无关联,理由是非英语系同时会有不同的显示方法,例如日文有汉字、片假名以及平假名,所以有japanese模板或是korean模板我并不反对。不过,假使某条目有其他模板时,例如日本的地名,既然有Infobox Prefecture Japan这样的模板,就应该直接将日文的标示法直接包含在里面,而不是像现在有的Biography,没有日文的显示要另外再加japanese模板。同理,korean甚至是其他像是泰文的模板是否应该存在,个人看法可以有也可以无,看看大家的共识如何。而一个条目使用了专有模板又要再加上像是japanese这类使用非常不便的模板,感觉很多余,而且影响条目编排上的困难。→ 啰唆的阿佳 2007年9月23日 (日) 14:55 (UTC)[回复]
同感。ACG类条目早就以{{Infobox animanga/Headerofja}}代替了。—Eky- 2007年9月23日 (日) 15:05 (UTC)[回复]
(+)赞成尽量将{{japanese}}并入Infobox中,以利版面安排,但(-)反对设为Infobox中的必填项目。--百楽兎 2007年9月23日 (日) 15:24 (UTC)[回复]
我对此意见有所保留。否则的话我们不可以在en:Kim_Jong-il朴智星安倍晋三看到语言模板。最初成立模板的时候是要杜绝这样的情况:
小渊惠三(おぶち けいぞう
以上是其中一个例子,有不少维基人直接从日语维基copy过来,这样的话全部都错误了。因为这该假名并不是该汉字。当初我也有考虑模板过长的问题。在{{日本都市}}模板中加上原名、平假名及罗马字的参数,算是一个先河。当然一个没办法加上模板的分类,只要我看到,我一定会使用它。—费勒姆 费话连篇 2007年9月24日 (一) 01:55 (UTC)[回复]
(:)回应,我看了很久始终不知道您想说什么?不过刚刚总算明白您想表达的是中文汉字并不等于日文汉字吧。就像おぶち けいぞう等于小渕恵三但是不等于小渊惠三。不过我想说,除非中文维基允许日文汉字,否则小渊惠三就会等于小渕恵三。当然,我绝对支持在模板中除了标示日文假名、罗马拼音以外也同时标示日本原文。同时,我不反对一般条目使用japanese模板,但是有其他相关模板存在时,应该将上述japanese模版内容并入,而不是分开两个模板使用。理由就是版面安排会搞乱,有许多条目甚至文字还会被模板盖住,这样的应用根本就是破坏性质,应该停止并改正,我相信您应该不会反对吧。→ 啰唆的阿佳 2007年9月25日 (二) 02:28 (UTC)[回复]
费兄的费氏语言常常是费人疑猜的 (笑)。不过我想他的意思大概是认为并入infobox模板中的原名、平假名及罗马字等参数要设为必填。--百楽兎 2007年9月25日 (二) 04:52 (UTC)[回复]
难道没有办法用个像是{{Japanese-horizontal}}这般的模板放在首页中使用,让它显示出来的效果与其他语言的原文注释一致就好了吗?(这模板是临时为了说明做出来的,还需要有高手帮忙添加一下if逻辑让一些可以不填的选项正确运作,例如英文版的en:Template:Nihongo这般)为何一定要用一个浮在右边的表格模板,除了与其他语言不一致、使日文与韩文条目变成有特殊待遇(这就是费勒姆兄之前留言给我质疑为何我不愿意帮忙添加{{japanese}}模板时,我回讯跟他说我不会阻止别人使用但我绝对不愿主动使用的理由),也常常跟条目中的配图或是原有表格冲突把板面弄得很丑(上面很多人提到了,假如能与既有模板融入成为一体当然最好,例如最近一直在努力使用中的{{日本车站}}就是一例)。之前费勒姆兄好像很气为何我不愿意帮忙添加{{japanese}}模板,其实我不是不愿意合作,我只是不想使用独立的表格型式来显示,假如是内文中的横式模板,我绝对会主动帮忙修订。—泅水大象 讦谯☎ 2007年9月25日 (二) 07:00 (UTC)[回复]
en:Template:Nihongo这个在中文维基也有,一样叫{{Nihongo}},有的模板也有跨语言链接。“我不会阻止别人使用但我绝对不愿主动使用”←这个真是好巧,去年费兄也问过我一样的问题,我也回复过非常类似的话。不知道费兄会不会一度以为象就是兔呢?哈哈。--百楽兎 2007年9月25日 (二) 08:57 (UTC)[回复]
Template talk:Nihongo#废弃Nihongo模板供一并参考。—RalfX2007年9月25日 (二) 09:18 (UTC)[回复]
前两天我精神状况不是很好,所以很难理解费勒姆的意见,不过昨天在医院装了仪器睡了一晚后,今晨再次看看就很容易的理解了,脑子不清晰先向费勒姆说声抱歉。其实费勒姆的意见并非不对,不过我想我开这个议题所讨论的不是要废除japanese模板,只是希望条目应该视状况加上模板。日本人物、日本地理、文化或是日本历史是几个大类,这些在其他种的同类型条目都会有固定使用的模板,例如日本的地名就使用{{Infobox Prefecture Japan}},或是上面大象先生说的{{日本车站}},最近看见几个人物条目推上新荐,后来有人去加上{{Biography}}才想起以前我也多次抗拒过{{japanese}},因为整个条目变得真的很难看。双位元语系原本就比英文语系多元化,作为一个百科条目写得尽善是好事,多些资讯多些资料确实应该。所以我并不反对有japanese模板,但是应该视状况去加上,否则难道每写个条目就应该去加上各国的语言模板?我想我在这部分的看法是“我不会阻止别人使用但我不一定会主动使用”。日本人物为例,绝对足够原因与理由再加一个{{日本人物}}的模板来使用。同时,我也认为不应该是必填,有人知道去填则无妨。我想,费勒姆只是不愿意{{japanese}}取消,这点我没异议,毕竟现在才说要改掉全部的{{japanese}}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不过,只要是加在固定模板中,费勒姆应该不会反对吧?→ 啰唆的阿佳 2007年9月25日 (二) 11:12 (UTC)[回复]
我没说过反对取消以及放不开,当于选了模板是受到{{korean}}的影响。其后的去后都是共识决定,决定后只好尊重。—费勒姆 费话连篇 2007年9月25日 (二) 12:49 (UTC)[回复]
ja:Template:韩国の事物是高能见度模板(>500)、en:Template:Infobox Korean name亦同(>2000)。—RalfX2007年9月25日 (二) 12:50 (UTC)[回复]

关于科普条目使用此模版的重要性[编辑]

如果是日本的人名、地名、专有的事物名称,这模版自有使用的必要。但小弟留意到一些关于科普事物(如日本铁路车辆)也有使用此模版,我想一般读者也不会考究某铁路车辆的日文如何叫的吧(如“JR货物EF510型电力机车”),“JR货物”的叫法可在“日本货物铁道”条目中查到,“EF510型”是型号,日文如何叫并不重要,“电力机车”就是“电气机关车”的对应中文,乃一科普事物名称,日文如何叫也不重要。因此小弟认为在科普条目使用此模版会令条目冗长,降低可读性,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Wrightbus ~威巴~ (客戸服务) 2008年6月19日 (四) 11:53 (UTC)[回复]

关于japanese模版:为何只有它是表格型式?[编辑]

虽然记忆中许久以前曾经有过讨论,但长期以来我一直对template:japanese这个模版的使用方式感到不解。Japanese模版是个为了能同时显示多种不同日文拼写方式(日文汉字、假名拼音、罗马拼音...)而设计的模版,理论上它的用法应当与所有关于外国事物的维基条目一般,是在条目内容第一段的第一句,说明事物名称在原语言的拼写与发音方式,但奇怪的是综观所有语言版本与中文维基上其他语言译名的模版,只有Japanese这个模版是独一无二使用表格方式来呈现的(其他语言与语版全都是用内文方式呈现,例如韩文的template:kor),因此我在此提议应该要将目前的表格式用法修正,改回标准的内文叙述方式。个人所持的理由包括如下:

  • 为何只有日文模版迥异于其他语言与其他语版的用法?以维基百科共同看待各语言重要性的立场来说,这很难解释得通。
  • 大部分的条目在版面右上角原本就存在有infobox类的表格模版,因此日文模版若加入就非得放在infobox的上面(鸠占鹊巢),或是infobox下方(被infobox压在底下刚打开画面时看不到,而失去语言标示该有的功能)。无论哪种用法都不是很理想。

基于以上理由,我想将日文模版改回内文使用的横式用法(类似目前的template:japanese-horizontal),但是因为日文相关条目在中文维基中占比非常高,这模版的更动会同时牵连大量的页面、兹事体大,因此在此先提出讨论寻求共识,听听其他维基人的意见。谢谢大家!—泅水大象 讦谯☎ 2011年9月12日 (一) 13:37 (UTC)[回复]

问题是有没有必要在内文标明假名和罗马字?通常罗马字都会出现在资讯框,如果使用罗马字还比较好理解,因为那是考虑到发音的问题,标上假名意义就不大了,因为大部分中文用户都不懂假名,假名与罗马字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表达发音,但是假名是一种工具,用处是方便日本人解读某个自己不懂其读音的汉字,既然资讯框有罗马字,那是否有必要同时在内文标上?假设没有必要的话,使用{{lang-ja}}不就好了?—AT 2011年9月13日 (二) 02:11 (UTC)[回复]
外文相关条目要在条目起始位置标示原文拼写方式是格式标准,这跟看不看得懂无关,有时这也是便利搜寻或关连的一种工具。何况我相信相对于日文假名,中文维基用户中看得懂阿拉伯文或泰文的一定又更少,但与阿拉伯世界或泰国相关的条目,还不是一样会标示阿拉伯文与对等的罗马拼写?我想要讨论的是‘为何只有日文的标示方式是采取表格,而其他的语言都是横列在内文中’,如果AT兄想要讨论的是标示其他语言原文与罗马拼写的必要性,那就得把所有的语言都纳入考量,不能只针对日文一种语言单独探讨之,所以是不大相同的议题呢!—泅水大象 讦谯☎ 2011年9月13日 (二) 07:07 (UTC)[回复]
或许我说得不够清楚,我再解释一下。举例来说,例如飞翔入手,我完全认同应该在内文标示原文“フライングゲット”。但是,如果原文包含汉字,例如机会的顺序的原文“チャンスの顺番”,那么就无需刻意标上“チャンスのじゅんばん”。如果要将表格转化作为内文的一部分,标上假名就没有意思,因为大部分中文用户都读不懂,而本来资讯框就有罗马字,再于内文标上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AT 2011年9月13日 (二) 07:22 (UTC)[回复]
我懂您的问题了,几个简单的回答:1.其他语言版本也有类似的作法,例如在英文维基中提到中文领域的事务时,往往会把汉字、汉语拼音与台湾的拼音方式同时列出,您会说对于看不懂的人来说没有用,但是还是有看得懂的用户存在,例如我虽然看得懂日文假名,但我不见得知道每个日文汉字该如何发音,这类的讯息就很有用;2.根据最基本的格式指南,曾经有提及“资讯框不是用来取代内文的工具”,言下之意同样的资讯是应该同时存在于内文与资讯框中(包括拼音标示),只是资讯框的部分比较简洁、格式化,内文则可根据需要修改叙述语气。何况,并不是每个条目都有infobox......不过纵使略过假名标示部分的问题好了,我真正要讨论的重点‘为何只有日文模版是表格格式的?’还是没有讨论到呀!—泅水大象 讦谯☎ 2011年9月13日 (二) 07:54 (UTC)[回复]
那个表格存在与否,我认为均无伤大雅。然而,我认为发音并不应该是维基百科的重点,除非有些很艰深的字词,否则发音的部分应该交给维基词典那边处理。因此,我认为标示原文已经足够。—AT 2011年9月13日 (二) 08:17 (UTC)[回复]
那这样还真是鸡同鸭讲,您认为无伤大雅的事情我认为有违维基百科常规。再者,维基辞典,应该是指中文字词的发音问题吧,跟这里提到的状况何干?—泅水大象 讦谯☎ 2011年9月13日 (二) 13:46 (UTC)[回复]
并不单指中文字词,其他语言也可以。无伤大雅是指表格可以被删除掉,但无需转化成内文,因为lang-ja已经足够了。—AT 2011年9月14日 (三) 01:54 (UTC)[回复]
其实不只日文语言模板是表格方式的,韩文(Template:Infobox Korean name)、维吾尔文(Template:Uighur-Chinese-box)也都有表格形式的模板。--Stevenliuyi (留言) 2011年9月15日 (四) 18:22 (UTC)[回复]
上述两个模版,尤其是韩文那个,是完全针对人物姓名而设计的,跟我这边提的japanese模版不太相同(japanese模版是个广用模版,没有限定用的主题种类)。其实这个功能需不需要用到模版我不是很在意,我只是觉得条目主题的日文名称,实在没有必要采取与其他语言不同的格式用表格方式另列。所以以这角度来说,我跟AT兄的意见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差异就是......—泅水大象 讦谯☎ 2011年9月15日 (四) 18:32 (UTC)[回复]
为公平起见,请连同{{Infobox Korean name}}韩语模板一同讨论。我认为两者可以透过先到先得而共存。共实是因为N年前的问题,以前直接贴条目,只贴假名,人家就以为日文都是这样写,所以横式资讯框就迎运而生另外我请各位维基人在此讨论达成共识前保持先到先得的原则维持条目完状。另外请各位对于六方会谈条目多语言的必要性是否有用。--Flame 欢迎泡茶 2011年9月21日 (三) 06:21 (UTC)[回复]
差点忘记提及早在2007年有个{{nihongo}}模板,也许大象可以先使用它。还有想提醒大家一下,英语维基也有为汉语而设的模板,不过大象先考虑把它删除。--Flame 欢迎泡茶 2011年9月21日 (三) 06:25 (UTC)[回复]
那个“以前直接贴条目,只贴假名,人家就以为日文都是这样写”的问题,应该是出自于很多日本相关事物的条目都是直接由日文维基copy & paste过来之后再逐句翻译,所以如果编写者本身粗心或偷懒,就很容易发生此问题,这样的问题应该予以修改成汉字为主、假名为辅(或二者综合,要看原文特性)。如果为了解决这问题而去作出一个格式异于标准规范的模版/表格,我认为是很不适合的,感觉起来像是为了治病反而跑去喝毒药,越弄越糟。
请注意一下template:Infobox Korean name还有英文版的Template:Infobox Chinese这两个都是正牌的‘Infobox’而不是泛用模版,Japanese模版虽然是个表格,但却不是Infobox,所以可以拿出来讨论,但不应该不同的东西混为一谈。这类的模板若要提出类似的用法,反而比较像是日本车站模板或日本寺庙模板那类的infobox,是在一个标准模板内再针对日文多种标示的特性添加对应字段。如果是此类infobox的运用,那么我支持应该保持表格型态,但我反对Japanese这种泛用模板弄成表格状的,不合常规。
六方会谈的多语言表示方式我认为还算合理,因为这个会谈本来就是六个国家的共同交集,并不专属于其中哪一方。有很多同时牵涉两种语言的事物(例如曾经被德法两国轮流拥有的亚尔萨斯,就可以同时标示德文与法文名,类似的状况也在很多德国-波兰交界的城市中看到)。
若要说先到先得的话,那是不是应该禁止在原文标示原本采内文横式标示的条目中强制使用Japanese模板的状况呢?Nihongo模板跟我临时创造的Ja-H,或甚至不用模板(直接依照AT兄所说的那样、用lang-ja标签处理),我都没有强烈的意见,我唯一反对的就是日文事物不该独树一格地用表格方式展现一个通用模板的内容,这样是非常突兀的!
PS. nihongo模板因为强制加上外括号,在与bd模板等其他东西混用时很难表现出正确的格式,因此才临时创造了功能类似nihongo但比较阳春的ja-h模板对应。—泅水大象 讦谯☎ 2011年9月21日 (三) 08:28 (UTC)[回复]
想不到你想到利非正牌去阻止,我暂时没太多说话想,看来我要马上将模板移动到{{Infobox Japanese}}。准备在Wikipedia:移动请求提出。不过麻烦也请你由今天开始停止任何条目相关调动,然后是否提两个模板合并而删除。再不是的话应该为汉字文化圈创建{{Infobox CJKV}}模板,让多个零零碎碎的模板合而为一,就这样。--Flame 欢迎泡茶 2011年9月21日 (三) 09:07 (UTC)[回复]
关于模板移动的部分具体的需求请帮忙提出并稍微说明您想进行的方式,只要权限可及我会尽量出力协助,我的目的只是想让展示出来的格式符合准则,不会让日文相关条目的版面迥异于其他像是英文、德文等其他语言环境的事物,而被批评是独厚日文,只要符合这方向无论作法与过程我都支持。但要特别提醒的是,Infobox的用法跟此处讨论的广用模板还是不同的,两件事情可以分头并进但不可混为一谈。—泅水大象 讦谯☎ 2011年9月21日 (三) 09:16 (UTC)[回复]

罗马字位置[编辑]

罗马字靠左对齐比较好看,单单英文字置中看上去很有违和感,请有心人跟进— lssrn45 | talk 2013年12月10日 (二) 11:21 (UTC)[回复]

注释[编辑]

  1. ^ mlb.com

日语原文改成日文原文吧[编辑]

这明显是语文不分-七个点 (留言 Flow留言 个人的黑名单2017年5月2日 (二) 15:35 (UTC)[回复]

日本人名的日语罗马字应该“先姓后名”还是“先名后姓”?[编辑]

先姓后名: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如题,刚才恰好浏览到大久保琴木村次郎右卫门条目。

印象中,中文维基在模板{{Jpn}}与{{Japanese}}的日本人名的使用上,大多数都是“先姓后名”,然而前述两个条目是例外,但我找不出“先姓后名”的充分理由,因此我不能说这样标示是错误的,所以先和大家讨论一下。

我的个人意见是应该“先姓后名”,因为日语罗马字并不等于英文,没必要照英美人士的习惯。此外,Jpn与Japanese模板的汉字与平假名都是“先姓后名”,而罗马字却变成“先名后姓”,这种不统一的情况是颇奇怪的。-游蛇脱壳/克劳 2019年6月9日 (日) 12:58 (UTC)[回复]

支持先姓后名。—AT 2019年6月9日 (日) 13:39 (UTC)[回复]
日文罗马化仍然是日文,只有在英语环境下才会有采用英文顺序的需要。~ viztor 2019年6月9日 (日) 15:02 (UTC)[回复]
先姓后名。比如Katō Megumi(加藤 恵)。--Leiem签名·留言 2019年6月10日 (一) 03:13 (UTC)[回复]
先姓后名。日文罗马字是对日文的罗马字化,默认情况下其单词和句子都是日语。我已修正木村次郎右卫门条目。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19年6月10日 (一) 06:49 (UTC)[回复]
我想:我不是已经把两个条目修正了吗?难道有人又把我的修正回退了?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11日 (二) 04:11 (UTC)[回复]
原来那里有三个罗马字出现的位置……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11日 (二) 04:18 (UTC)[回复]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