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小为/我的特色条目存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9年第3周
粤剧花旦常见造型
粤剧花旦常见造型

粤剧,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的行当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表演工艺分为四大基本类别“唱做念打”,即唱功、做功、念白和武打。粤剧知名的唱腔有薛觉先的“薛腔”、马师曾的“马腔”、红线女的“红腔”及新马师曾的“新马腔”等。粤剧于2006年5月20日名列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2009年第11周

佛教艺术泛指与佛教相关的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艺术作品。佛教艺术发源于公元前6前5世纪左右,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陀涅槃之后的印度次大陆。早期的佛教艺术,在本质上是遵从印度无佛像传统的,称为无佛像时代。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将佛陀以人像呈现的佛像时代开始,并持续至今。随着佛教信仰的传播,佛教艺术也朝着地方化、多样化的方向演变,以适应各国的需要。往北,它通过中亚,渗入东亚形成了佛教艺术北部的分支;往东,它一直扩张到东南亚而形成了佛教艺术南部的分支。在印度,繁荣的佛教艺术对印度教艺术发展的影响持续到公元10世纪,直至佛教由于伊斯兰教印度教迅猛扩展和其他原因,而在印度几乎消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