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冥王号铁壳明轮炮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冥王号1842年前往中国

冥王号铁壳明轮炮舰H.C. steamer Pluto[注 1])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艘铁壳明轮炮舰。它于1839年下水,曾参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英缅战争

建造[编辑]

1838年,英国政府的印度事务局英语India Board与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共同决定大规模扩张公司的轮船队,向泰晤士河畔的造船厂订购了三艘新的木壳明轮船,即塞索斯特利斯号皇后号和克莱奥帕特拉号,1839年1月购买了一艘两年新的爱尔兰货轮基尔肯尼号,并更名为芝诺比亚号。董事会不知道的是,印度事务局主席英语President of the Board of Control约翰·霍布豪斯英语John Hobhouse, 1st Baron Broughton在1838年还下令公司的秘密委员会秘密安排另造六艘铁壳明轮炮舰,其中包括了复仇女神号与本舰。[1]

冥王号与英国海军同时期(1831-1861年)服役的一艘木壳明轮炮舰同名[2],它由费尔贝恩英语William Fairbairn父子公司在伦敦米尔沃尔的造船厂(隔着泰晤士河德普特福德相望)建造[3],1839年下水,造价40,315英镑(约161,260美元),容积总吨450吨,容积净吨英语Net register tonnage(不计蒸汽机与燃煤空间)176吨,由两具100匹额定马力的蒸汽机推动明轮,也可使用风帆,配备1门32磅弹炮英语32-pounder 56 cwt。六艘轮船中它最早完工,秘密委员会1839年9月16日下令冥王号在怀特岛进行试航,由 I. P. Campbell担任船长,同月要求海军部让英国海军的理查德·弗朗西斯·克利夫兰(Richard Francis Cleveland)中校担任船长,詹姆斯·约翰斯通·麦克莱弗蒂(James Johnstone McCleverty)上尉担任大副,公司并要求政府部门配合对目的地保密。然而两人并未随冥王号出航,而于1840年9月下旬指挥冥界火河号出航。1841年10月28日,冥王号终于前往东亚,是六艘轮船中最晚启程的,舰长是英国海军的约翰·都铎(John Tudor)上尉,大副是皇家海军的乔治·泰勒·艾雷(George Taylor Airey)上尉。[4][5]

舰历[编辑]

冥王号离开英国后直航中国,于1842年4月下旬经过新加坡,于5月15日抵达香港,参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吴淞战役镇江战役[6]

冥王号于1843年2月19日从中国抵达加尔各答,大副乔治·艾雷从都铎少校手中接过舰长职务,他在未来的8年中继续担任本舰舰长。1843年4月6日,冥王号与复仇女神号一起离开加尔各答,于5月10日抵达孟买,在那里进行大修,大修完成后,两者都当成邮轮,在孟买和印度河三角洲之间运送邮件和部队。[7]

冥王号于1846年6月27日离开香港,于29日遇台风严重受损,返回香港大修。[5][8]

冥王号于1851年3月28日离开加尔各答前往新加坡,船长乔治·艾雷于4月20日因疟疾在新加坡去世。[9]

1852年本舰参与了第二次英缅战争。4月7日,英军舰队与本舰在仰光下锚,14日英军攻陷仰光。5月17日,本舰当舰队前锋,探测勃生河的航道,溯河而上运兵,5月20日英军攻陷勃生[10]此时本舰舰长英国海军C. Burbank中校,官兵80人,装备了7门炮:1门32磅弹炮、4门12磅弹炮英语12-pounder long gun、2门6磅弹炮。[11]

1858年安达曼群岛探险[注 2]

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后,印度政府计划在安达曼群岛关押叛军与各地重犯,因此组织了一个考察队,于1857年11月23日从加尔各答前往毛淡棉,换乘冥王号,冥王号的吃水浅,适合在浅水与珊瑚礁地区航行。本舰由贝克上尉(Baker)担任舰长,于12月9日出发,2日后到达南安达曼群岛的布莱尔港。考察队经过考察,选择在布莱尔港建监狱。[12][13][14]

荣誉及纪念[编辑]

本舰有14名军官、18名普通舰员英语naval rating(总计32人)获得1842年中国战争勋章英语China War Medal (1842)[15]

注释[编辑]

  1. ^ H.C.也作HEIC,是Honourable Company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缩写,即“东印度公司”
  2. ^ 1843年以前的本舰图片显示3桅,但本图只有2桅,或许是大修时拆除了1根桅杆

引用[编辑]

  1. ^ Marshall(2015年)第12-13页
  2. ^ British paddle steamer 'Pluto' (1831). threedecks.org. [2022-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1). 
  3. ^ William Fairbairn and Sons. Graces Guide. [2022-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9). 
  4. ^ Marshall(2015年)第14-15,32页
  5. ^ 5.0 5.1 Parker & Bowen(1929年)第235页
  6. ^ Marshall(2015年)第130页
  7. ^ Marshall(2015年)第161页
  8. ^ 中国丛报(1846年)第445,449页
  9. ^ Marshall(2015年),第233页
  10. ^ Low(1877年)第241,247页
  11. ^ A List of the Naval Force. 《爱丁堡宪报英语The Edinburgh Gazette》. No. 6203. 1852-08-13: 694 [2022-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7). 
  12. ^ Low(1877年)第488-489页
  13. ^ Mouat(1862年)第110-111页
  14. ^ Expedition to the Andaman Islands. Illustrated London News. March 27, 1858: 316. 
  15. ^ HEICS PLUTO » Anglo Chinese War 184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3).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