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座 (台南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座由高松丰次郎于1908年建立于台南市西门町二丁目(现西门圆环),是台南的第二间戏院。戏院以映画播放与日本戏剧演出为主,偶尔会有中国戏曲演出,在日治时期是协助殖民与宣布政策的媒介,在台湾民主运动时也作为台湾仕绅的重要聚会场所。

沿革[编辑]

南座建于台南市西门町二丁目,为高松丰次郎于全台建立的八座戏院之一,1910年底曾短暂转手台湾仕绅张文选等人,1912年又由片冈文次郎接手直至结束营业。

南座于1908年10月初开业演出[1](南座于1908年10月3日举行开场仪式)[2],1928年报纸屡有报导内容提起“旧南座”、“元南座”,且1929 年发行的<大日本职业别明细图第170号—台南市>[3]中演艺场所也未列写南座,推测于1928年结束营业。南座停业后仍作为聚会活动场所使用,1930年6月报导中写道“市内西门町元南座迹之大圆环”[4],意指建筑物可能已不存在,推测南座可能因台南市区改正计划而被拆除。[1]


南座的节目类型包括日本新剧、歌舞妓、活动写真、偶尔租借作为中国戏班演出场地,高松丰次郎因日本政府的委托,南座也放映教育性质的映画,宣扬现代化价值观,但高松丰次郎也针对台湾观众规划“台湾正剧”的节目,是其他日人经营戏院中从未出现过的。1920年代后全台映画放映持续成长,虽然在映画放映有增加但南座仍维持多种节目类型的经营。


在1920年代台湾政治运动高峰时南座也曾作为台湾民众党第二回全岛党员大会的场所,举办“政谈演讲会”[5]。同时期,台湾文化协会也结合戏剧与意识型态,演出的剧情以宣传思想和讽刺社会制度为主,此种戏剧类型称为文化剧[6]。而在文化剧风潮下创立的台南文化剧团也曾经在南座多次演出。

建筑[编辑]

外观设计

南座建立于1908年, 为二层楼高的日式木造戏院,屋顶部分设部做太子楼,兼具通风散热与采光作用[7]。曾被报导指出南座是“建筑法注重卫生,为全岛所未见。”[8]

内部设计

南座内部的设计上,虽无文字资料指出舞台样式,但从1928年民众党在南座召开第二次全台党员大会的照片来看,照片最左侧可以见到内部有从舞台延伸至观众席的花道,舞台上最左边的桌席下方的舞台表面有圆弧形的痕迹,应该为日式传统歌舞妓表演的旋转舞台,照片中台下观众席已为木椅[1],但在早期应为日式的榻榻米设计,内部空间的大小在《汉文日日新报》中曾有“南座狭隘,定员七八百名而已”[9]的描述,推测约可容纳800人左右。

经营者[编辑]

高松丰次郎于1908年建立南座,除了商业目的外也作为协助官方殖民政策以及现代化的宣导之用。

后因经营问题,1910年释出股份九成给台湾人,转为与台湾人合资经营,当时主要持股的台湾人包含林霁川、张文选、许昭煌、蒋襟三、林修五、重碧如,其中最大持股人为张文选、持股55%。[10]

约一年后,张文宣等部分台湾持股人将南座股权转售给日人片冈文次郎。[11]

在1923-1924年间,片冈文次郎曾将南座租借给今福商会经营[12],租约到期后,由片冈文次郎自行经营至1928年停止营业。

节目类型[编辑]

1908-1920年:

南座的映画或演出大多带有官方色彩,如纪录片、隘勇线前进队劳军义演、义捐[13],并多次协办爱国妇人会募款演出。而南座除了映画外也搭配日本剧团来台演出,高松丰次郎筹办的台湾同仁社,在巡回台湾演出台湾正剧时也曾在南座演出。[14][15]

此一时期在南座演出的映画虽然不乏娱乐性质,但多仍具有教化目的与协助殖民,只有在演出空档才会租借给中国戏曲的演出。

1921-1928年:

受大环境影响,南座在映画的放映持续增加,但在片冈文次郎经营期间,南座仍维持多种节目类型的经营[1]。另外在1920年代后期也曾有台南文化剧团在此演出文化剧,韩石泉、黄金火、王受禄等人皆曾在南座演出。[16]由此可见, 在宫古座出现前,南座仍是日人或者台湾人重要的表演与聚会场所。

参考[编辑]

[1] 厉复平(2017)。府城.戏影.写真:日治时期台南市商业戏院。台北市:独立作家。

[2] (1908-10-04)台湾日日新报,第7版第3130号。

[3] 《大日本职业别明细图第170号_台南市》(1926)小松丰著

[4] 《台南新报》(1930-06-07),夕刊第4 版第10194号。

[5] 陈文松(2019)。殖民地时期台湾的“造町(町作り)”政策及其影响—以台南府城为中心。MOST 107-2410-H-006-008-,未出版

[6] 翰林云端学院,检索自:https://www.ehanlin.com.tw/app/keyword/高中/歷史/文化劇.html(2023.11.19)

[7] 网界博览会,检索自: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gsh2009/gsh5605/english/3/3-2-27.html(檢索自2023.11.19)

[8] (1908-10-04)台湾日日新报,第7版第3130号

[9] 厉复平(2017)。府城.戏影.写真:日治时期台南市商业戏院。台北市:独立作家。

[10] 《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11-04-24第3版第3921号

[11] 《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10-12-17第3版第7939号

[12] 《台湾日日新报》1912-01-28第7版第4191号

[13] 《台南新报》1923-04-22第1版第7596号

[14] 《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09-09-10第7版3411号

[15] 《台湾日日新报》1910-09-20第4版第3722号、1912-03-01第5版第4222号

[16] 吴密察(2007)南方烈焰燎原—自觉性的文化实践。文化协会在台南,96展览专刊,23-24

  1. ^ 1.0 1.1 1.2 1.3 厉, 复平. 府城.戲影.寫真:日治時期臺南市商業戲院. 台湾: 独立作家. 2017: 44–70. ISBN 9789869430814. 
  2. ^ 臺灣日日新報. 台湾日日新报. 1908-10-04. 
  3. ^ 《大日本职业别明细图第170号_台南市》(1926)小松丰著
  4. ^ 夕刊第4 版第10194號。. 台南新报. 1930-06-07. 
  5. ^ 陈, 松文. 殖民地時期台灣的「造町(町作り)」政策及其影響—以台南府城為中心. 未出版. 未出版. 
  6. ^ 文化劇. [202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9). 
  7. ^ 太子樓. [2023-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9). 
  8. ^ 第7版第3130號. 台湾日日新报. 1908-10-04. 
  9. ^ 第3版第3921號. 《汉文台湾日日新报》. 1911-04-24. 
  10. ^ 第3版第3921號. 《汉文台湾日日新报》. 1911-04-24. 
  11. ^ 第7版第4191號. 台湾日日新报. 1912-01-28. 
  12. ^ 第1版第7596號. 台南新报. 1923-04-22. 
  13. ^ 第7版3411號. 汉文台湾日日新报. 1909-09-10. 
  14. ^ 第4版第3722號. 台湾日日新报. 1910-09-20. 
  15. ^ 第5版第4222號. 台湾日日新报. 1912-03-01. 
  16. ^ 吴, 密察. 文化協會在臺南. 台湾: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2007: 23–24. ISBN 978-986-01-1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