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摩诃粿闽南语摩訶[1]台罗moo-ho / moo-honn / moo-hong,马来文:kuih moho)是一种闽南传统粿,因其读音又写作毛呼、毛齁、魔吽等不同形式,又称必粿(闽南语pit-kué[2]。流行于台湾马来西亚北部及槟城一带华人,用于农历七月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期间,作为中元普渡祭品祭祀。传统上与必桃(闽南语pit-thô)、红圆(闽南语âng-înn)或满州桃作为三色粿[3]共同祭祀。

样式[编辑]

台湾[编辑]

台湾的必粿外型似莲花[2],裂痕呈环状,中央成圆盘状。

马来西亚[编辑]

马来西亚的摩诃粿外型与发粿相似,与发粿最大差别在于发粿是用米浆制成,而摩诃粿是用面粉。

祭祀文化[编辑]

在中元节祭祀摩诃的习俗在台湾已近乎没落,台湾老牌食品公司义美食品会在农历七月期间贩卖摩诃粿。

参考[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17-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8). 
  2. ^ 2.0 2.1 必桃、必粿 中元限定供品. 人间福报. 2018-08-23: 8 [2021-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3. ^ 黄婉玲. 隨著時代而改變~三色粿. 中华日报. 2016-06-26 [2017-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