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文 (昆虫学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梁志文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
奖项
网站梁志文的个人网站
学历
学术工作
主要领域昆虫研究

梁志文澳门昆虫学者,国立台湾大学昆虫系硕士生,从事研究昆虫的工作。2017年,梁志文于澳门青洲山发现了新种蚂蚁,他将其名为“澳门细蚁”(Leptanilla macauensis)。2018年,“澳门细蚁”得到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委员会的认可,梁志文成为首个命名当地物种的澳门人[1][3]。同年,梁志文再次于青洲山发现独有昆虫物种,并将之名为“澳门麦罗甲螨”(Meristolohmannia macaoensis[4]和“澳门青洲山大翼甲螨”(Dimiodiogalumna ilhaverdeensis[5]

背景[编辑]

梁志文从小喜欢爬虫动物,钟情生物学[6]。他曾就读于澳门广大中学[7],在2013年考入国立台湾大学昆虫学系,现于该校昆虫学研究所就读硕士课程[6]

学术研究及成就[编辑]

2015年,梁志文开始在澳门不同的山上展开数十次昆虫调查,在网上平台开设专页结交志同道合的人士,并向有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管纳德博士(Dr. Benoit Guenard)征询蚂蚁的研究方法,过程中采集30多种蚂蚁[8]

梁志文在翻阅有关澳门昆虫的文献时发现记载蚂蚁的资料甚少,便决定专心研究蚂蚁,填补学术上的“断层”。2017年,他在国际期刊《Asian Myrmecology》上发布了一篇题为《生存在大都市化的澳门蚂蚁初步名单》的论文,记载了澳门113种蚂蚁,是旧有纪录的二倍[7][6]。相比台湾的300种、香港的170种,反映出澳门的生态环境不差、蚂蚁品种多样[8]

发现新物种[编辑]

2017年1月25日,梁志文在澳门半岛青洲山进行蚂蚁(红火蚁长足捷蚁)调查时意外发现前所未见的新种蚂蚁,他将其以澳门命名,称为“澳门细蚁”(Leptanilla macauensis),梁志文表示那是属于十分稀有的蚂蚁种类,其身长有1.1毫米,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该类蚁的毒素和行为是专为捕食蜈蚣,而“澳门细蚁”在大部情况下是出现在较为底层的泥土,一般难以在土表发现[9]

“澳门细蚁”的发现,是继2006年、事隔十二年后科学家再次于澳门发现昆虫新物种,是澳门回归后首个以澳门命名的物种,而梁志文是首个命名当地物种的澳门人[3],他表示:“我想别人听到它的名字会想起澳门,找到它出生的地方。以澳门命名的意义,是一个里程碑,这是澳门时隔十二年后,再次有新昆虫物种被发现。而且我更在乎的是澳门人的看法,我希望大家更加爱惜这只蚂蚁,因为这是在澳门发现的特有物种。如果其他人提起澳门只是一个石屎森林时,作为澳门人的我们可以反驳,澳门都有自己特有的昆虫。”[6]

2018年,经过一年研究,由梁志文、管纳德和鹿儿岛大学博物馆山根正气博士(Dr. Seiki Yamane)合力撰写的论文《澳门细蚁 Leptanilla macauensis Leong et al., 2018》登上国际蚂蚁期刊《Asian Myrmecology》,而“澳门细蚁”的命名亦得到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委员会的认可并正式生效,引起国际昆虫学界回响,亦令到以澳门命名的昆虫增加到四种(另外三种为澳门绿虎天牛、澳门举腹蚁和澳门巨蚊)[1][9][10]

2018年,梁志文再次于青洲山发现独有昆虫物种,并将之名为“澳门麦罗甲螨”(Meristolohmannia macaoensis[4]和“澳门青洲山大翼甲螨”(Dimiodiogalumna ilhaverdeensis[5]

特征[编辑]

澳门细蚁拥有异于其他同类的金黄色小倒钩、已退化的眼睛、身体没有沉积黑色素、可钻泥孔但不会爬树,估计孕育自青洲山独特的原始森林地底并繁衍至今。该种蚁的蚁后没有翅膀,不利迁移,且主要以地蜈蚣为主食,因此被现代城市包围的青洲山是其唯一的栖息处[11]

保育与科普工作[编辑]

新物种的发现是彰显澳门生物的多样性,但同时也带出青洲山的生态环境亟待保育的问题[12]。澳门属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都市化问题严重,近年来山上充满垃圾、废车场和被开垦的痕迹,虽然青洲山已被列入澳门文化遗产不动产清单,但由于私人业权问题,保护及复原工作至今仍有待进行。梁志文希望青洲山能好好被保育,不论是文遗还是生态。他表示“澳门细蚁”的发现代表该地区还有很多未知的生物,而且那片土地可以成为一些特有生物的栖所。他亦指出,蚂蚁要保留原有特征,环境变化不能太大,青洲山曾是一座孤岛,澳门细蚁不可能走出青洲山,如果青洲山消失,这种细蚁就会绝种[8][9]

梁志文与其他学者预测澳门共有150种蚂蚁,仍有尚待发掘的品种,会再研究新品种的蚂蚁,并协助其他澳门学生研究其他物种生物[8]。他也推动关于昆虫的科普教育工作,例如在网络上建立社交群组澳门昆虫植物分类,发布与昆虫相关的信息,集合昆虫相片促进交流。他还不定期举行郊游科普活动,以普及大众对各类昆虫的认识和推广保育澳门山体的意义[6][9]

2018年,担任澳门昆虫学会首任会长[13]

研究困难[编辑]

梁志文表示,他目前的研究都是靠个人的奖学金去实行,他希望将来可以有一个专门的研究基金去支持澳门的蚂蚁及其他昆虫的调查。另外,梁志文采集的五具“澳门细蚁”标本中,其中三具分别送往美国日本香港的标本馆作研究及储存之用,他指出澳门目前未有符合标本馆配备的机构,没有一个正式的昆虫标本馆或基础生物学的政府研究中心或单位,导致很多样本包括新发现的“澳门细蚁”都流落他处,让当地研究人员很难去廷续研究工作。他指出,澳门其实有很多新物种有待发现,但由于上述原因让当地的年青科学家无法继续进行研究,导致有物种在灭绝前也未被纪录[11][14]。梁志文亦表示进行相关领域研究的在澳门的年轻研究者独他一人,他鼓励澳门年轻人多关心同在都市中生存的动物和昆虫[11]

发现物种[编辑]

参考来源[编辑]

  1. ^ 1.0 1.1 1.2 螞蟻研究學者梁文.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人才发展委员会. 2017-10-20 [2018-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2). 
  2. ^ 梁志文的簡歷 (PDF). [2018-03-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3-07). 
  3. ^ 3.0 3.1 梁志文青洲山發現新種螞蟻. 澳门日报. 2018-02-20 [2018-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2). 
  4. ^ 4.0 4.1 青洲山下的“澳蟎”. TDM. 2018-07-28 [2018-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8).  引证错误:带有name属性“TDM01”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5. ^ 5.0 5.1 本澳昆蟲學者再發現澳門獨有物種. TDM. 2018-11-10 [2018-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0).  引证错误:带有name属性“TDM02”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6. ^ 6.0 6.1 6.2 6.3 6.4 發現新昆蟲一鳴驚人──專訪“澳門蟻俠”梁志文. 自己报. 2018-02-28 [2018-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2). 
  7. ^ 7.0 7.1 梁志文. 澳門都市化所遺忘的昆蟲:螞蟻多樣性及其 生態學重要性 (PDF). [2018-03-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3-03). 
  8. ^ 8.0 8.1 8.2 8.3 學者:藉研究警醒都市化對昆蟲影響. 市民日报. 2018-02-20 [2018-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2). 
  9. ^ 9.0 9.1 9.2 9.3 澳門碩士生青洲山發現新物種 命名「澳門細蟻」 不論文遺生態皆應好好保育. 立场新闻. 2018-02-02 [2018-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2). 
  10. ^ 迷失在城市中的螞蟻—談澳門的角落生態. 论尽媒体. 2018-02-15 [2018-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3). 
  11. ^ 11.0 11.1 11.2 「澳門細蟻」發現者梁志文 分享青洲山生態狀況. 华侨报. 2018-03-05 [2018-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7). 
  12. ^ 當“澳門蟻俠”遇上“澳門細蟻”, TDM, 2018-02-12. [2018-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5). 
  13. ^ 澳門昆蟲學會 Macao Entomological Society. www.facebook.com. [2018-11-14] (中文(简体)). 
  14. ^ Lynzy Valles. Researcher discovers new ant species, calls for gov't support on biodiversity studies. Macau Daily Times. 2018-02-16 [2018-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5). 
  15. ^ Additions to the knowledge of oribatid mites of the family Lohmanniidae (Acari: Oribatida) in China. [2018-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2).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