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汴头,是台湾彰化县溪湖镇的一个地名,位于该镇中部偏西。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汴头里、大竹里、湖西里。[1][2]

历史[编辑]

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汴头地区为一街庄,称为“汴头庄”,隶属于二林上堡。该庄北与大突庄溪湖庄为邻,东与四块厝庄仑仔脚庄为邻,南边为西势厝庄,西边为田中央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彰化厅。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该庄编入“溪湖区”,隶属于彰化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溪湖区改隶属于台中厅。1920年(大正九年),废厅、支厅、区、街庄改设州、郡、街庄、大字,该庄改制为“汴头”大字,隶属于台中州员林郡溪湖庄,大字下有“汴头”、“大竹围”、“阿狂厝”小字名[3]。1938年,溪湖庄升格为溪湖街。

战后溪湖街改制为溪湖镇,隶属于台中县,大字亦改制为里。1950年10月,中、彰、投分治,溪湖镇改隶属彰化县

聚落[编辑]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有汴头、大竹围、阿狂厝、竖圳、竹围仔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

交通[编辑]

省道台19线(彰水路二段~一段)又称“中央公路”,是彰化至台南永康的干道,大致以北北东—南南西走向转北微西—南微东走向再转北北西—南南东走向经过本地区东部近边界地带。由该道路向北北东转北北西再转北绕过溪湖市区东侧可前往埔盐、福兴东南端、秀水、彰化等地,向南南东转南南西可前往埤头、竹塘、二仑、仑背等地。[1][4][5]

县道148号(二溪路一段)是王功至草屯的道路,大致以横向转西微北-东微南走向经过本地区北部偏西凸出部分。由该道路向西可前往二林北部、芳苑的王功等地,向东微南转东南东经溪湖市中心南侧再转东经国道1号员林交流道可前往埔心、员林、芬园、草屯等地。[1][4]

乡道彰41线(大道街、田中路、彰水路大竹巷)是好修至汴头的道路,其南侧端点位于本地区中部偏西的乡道彰132线路口。由此向西转北绕大弯转东北再转北,经县道148号路口后转西北绕大弯转北北西出境后,可前往大突、南势埔、瓦磘的好修聚落南侧并止于县道135号路口。[1][2][6]

乡道彰132线(彰水路大竹巷、福德路)是溪湖至竹头仔的道路,其东北侧端点位于本地区东部省道台19线路口。由此向西蜿蜒而行,至乡道彰41线终点路口(福德路路口)转西南,过成功高中大门后到达本地区西部边界并沿边界而行,至湖南路路口转西北并出境后,转西再转南南西再转西微北可前往田中央的竹头子聚落并止于义和一圳桥头。[1][2]

乡道彰138线(横向仑子脚路)是番婆至顶庄的道路,其西侧端点位于本地区东南部省道台19线路口。由此向东出境后可前往仑子脚并止于其东北端国道1号员林交流道东侧的县道148号路口。[1][2]

学校[编辑]

文化资产[编辑]

产业[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台湾堡图》,台湾总督府,1904年
  2. ^ 2.0 2.1 2.2 2.3 《彰化县溪湖镇行政区域图》,内政部,2007年5月
  3. ^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台湾总督府
  4. ^ 4.0 4.1 《彰化县行政区域图》
  5. ^ 《云林县行政区域图》
  6. ^ 《彰化县埔盐乡行政区域图》,内政部,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