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遭害者之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遭害者之墓
台湾遭害者之墓
类型墓碑
位置 日本冲绳县那霸市若狭1-25-5护国寺
建成时间1898年
建造用途为纪念八瑶湾事件遇害宫古岛人
持有者护国寺

台湾遭害者之墓,是一座位于日本冲绳县那霸市护国寺的墓碑,埋葬1871年12月八瑶湾事件于台湾遇害的宫古岛人。[1][2]

沿革[编辑]

1871年11月8日,琉球国船只“山原号”原本从那霸市航行到宫古岛,却因飓风漂流到台湾东南端的八瑶湾。船上的幸存者上岸后,不慎进入了在台湾东南部高士佛社排湾语Kuskus)、牡丹社排湾语Sinvaudijan)、竹社排湾语Dadalivan / Tatalivan)之交界处被部落联盟视为入侵者,因而遭到杀害。只有几名船员在当地保力庄庄民的保护下幸存下来。山原号船上的69人中,共有3人在飓风中坠海溺死,54人因故被排湾族馘首,仅12人生还,随后其中10被护送到福建省福州府,登上返唐船,另外2人返回那霸。[3],该事件此后也被称为宫古岛岛民遭难事件[4]琉球漂流民杀害事件[5]

岛民惨遭折磨后,脖子以下的尸体随即散落在双溪口河岸边。邓天宝、林阿九、杨友望将幸存者送出后,用了一天的时间,建造了五座台湾式土包子墓埋葬尸体,并举行追悼会,而岛民的颅则被安放在排湾族部落中进行祭祀。事发三年后的1874年,日本政府不顾英、美、清三国的反对,以此事为借口强行出兵征台的军事行动,史称牡丹社事件[6]

牡丹社事件后,西乡从道在撤军之前将44名死者头颅带走,据惯例,遗体本应交付清朝福州琉球馆负责处理。然而,日方此次不依原先循柔远驿处置的旧例,改从控制琉球的萨摩藩交付,由鹿儿岛县负责,从长崎市琉球藩官员交给琉球王府,最终则将遗体葬于那霸若狭上之毛地区。1898年3月,宫古岛民的头颅再次迁葬至波之上护国寺,并由当时的冲绳县知事奈良原繁题字“台湾遭害者之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墓碑曾在冲绳岛战役受损,碑身仍有重弹之破损痕迹。

1980年(昭和55年)10月25日,护国寺对该墓碑进行修缮,并刻印了犠牲者的名字。墓前祭典邀请了救援者的后代杨添才(杨友旺之孙)、林锦荣(林阿九后代)、杨乙妹代(邓天宝后代),以及宫古岛的受害者遗族们也出席了活动。

根据当时的报纸报导,临海寺、神宫寺、神应寺、神德寺、遍照寺、誓愿寺、观音寺、龙洞寺、仙寿院、善兴寺、圆觉寺、天界寺、天王寺、崇元寺、真教寺等寺庙的僧侣聚集在护国寺,进行经文的朗诵后,由奈良原男爵、小川师范学校长以及其他志愿者进行了祭文、诗歌、俳句等的朗读,并进行了焚香和墓地竣工的庆典。师范学校的学生也整齐列队,在祭场进行了焚香礼拜。[7]

另外,关于死者头颅的运送,在当时的文件中提到了内务卿伊藤博文、横山租税権助、林海军大佐、内务大少丞、蕃地事务局长官(长崎)、琉球藩津波古亲方、久志里之子亲云上、本永里之子亲云上、池城亲方、浦添亲方、宜野湾亲方、伊江王子等人的名字。[8]

2008年4月10日,台湾遭害者之墓登录那霸市文化财(市指定史迹)。

另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宮古島関係の歴史をたどる in 沖縄本島 台湾遭害者之墓. 宫古毎日新闻社ホームページ -宫古岛の最新ニュースが満载!-.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4) (日语). 
  2. ^ 宮古船台湾遭難から台湾出兵までの3年間 現地牡丹社の今. HUB冲縄(つながる冲縄ニュースネット). [2023-05-24]. 
  3. ^ 三、琉球漂民事件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 臺灣歷史檔案資源網. archives.ith.sinica.edu.tw.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4. ^ 宮古島民54人が犠牲に…研究者「知ってほしい」墓参の勧め 台湾「牡丹杜事件」 | 沖縄タイムス+プラス ニュース. 冲縄タイムス+プラス. [2020-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3) (日语). 
  5. ^ 琉球漂流民殺害事件(りゅうきゅうひょうりゅうみんさつがいじけん)|日本史 -り-|ヒストリスト[Historist]−歴史と教科書の山川出版社の情報メディア−. Facebook OGP用 サイト名. [2020-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2) (日语). 
  6. ^ 牡丹社事件.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中文(台湾)). 
  7. ^ 山城善三 佐久田繁‘明治大正昭和冲縄事始め・世相史事典’1983 pp.205-206
  8. ^ 宫国[1998:305-310]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