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性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释性澄(1265年-1342年8月2日),字湛堂,号越溪绍兴会稽人,俗姓孙,父亲孙满,母亲姜氏,元朝杭州上天竺寺沙门,通达经律论的三藏法师。[1]

生平[编辑]

湛堂法师的母亲姜氏在怀孕期间,梦到有日轮从空而降,光芒照射在她的榻上,经历这个异相后生下湛堂法师。法师年十三岁,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投佛果寺石门殊律师出家,隔年受具足戒,以持诵《法华经》做为日常功课。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亲近佛鉴铦法师学习天台宗教义,后参学于弘公道夫,静公仁叟、云梦允泽、胆巴上师、哈尊上师等诸尊大德,研学显、密教法。

石门律师死后,参谒南天竺普福寺的云梦允泽,为其所为器重,委以重要僧职,并授予法嗣传承[2]

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应召进京,英宗于明仁殿接见湛堂法师,降旨于青塔寺校正经律论三藏,后再受命校正《无量寿经》,校正完毕后,受朝庭赐金襕袈裟,赐号“佛法大师”,后不久南归。

湛堂法师前后住过杭州南天竺演福寺、东天竺兴源寺、上天竺寺,接引徒众,弘宣天台教法。晚年一心专修净土,修“一心三观”[3]。七天七夜,晨夕不懈,实修感应证境现前。

至正二年八月一日(1342年),佛海大师向大众僧告假辞世,说:“一十二年几在半途矣,今日则有,明日恐无,光阴其可把玩乎!”大众师便为他念佛助念,他让大家停下来,说:“佛须自念,明晨却送别。”可知法师对自己的生死已有把握。隔日黎明时分,召集大众,遂在大众面前坐化圆寂,世寿七十八岁,僧腊六十四岁。佛海大师坐化七天面貌如生,后将其肉身法体供奉于清泰塔院[1]

著作[编辑]

  • 《阿弥陀经句解》[4]
  • 《金刚集注》
  • 《消灾经注》
  • 《心经注》
  • 《如意轮咒经科》
  • 《仁王经科》

法嗣[编辑]

师长[编辑]

  • 弘公道夫
  • 静公仁叟
  • 云梦允泽
  • 胆巴上师
  • 哈尊上师

弟子[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明代 释如惺,《大明高僧传》卷一[5]

参考来源[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1. 湛堂法师(性澄)《释氏稽古略续集》[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