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陈宣 (东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宣(?—?),字子兴沛郡萧县人,汉朝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陈宣博学,平时喜欢研究鲁诗王莽称帝后,陈宣拒绝出来做官。光武帝即位后,任命他为谏议大夫[1]

建武十年(34年),雒水发生洪灾,洪水逼近洛阳津城门,城门校尉想筑坝阻拦洪水。陈宣认为,“既然当初周公选择营造洛邑,说明这块地方是风水宝地,洪水应该不会进入城门。倘若真的是灾异,说明这正是由于君主有了过错,上天谴责造成的,想躲也躲不过去,筑坝阻拦也没用。曾经东郡金堤决口,洪水来袭,当地官民四散而逃,东郡太守王尊却选择留守,结果洪水自己消退了。王尊作为一个人臣尚且能平息灾难,更何况现在的皇帝是中兴圣主,上天所授,洪水一定不会来。”最终洪水自己消退[1]

有一天光武帝外出,陈宣在皇帝乘舆前开路,结果陈宣走的太慢,乘舆想加快脚步,于是皇帝的马车夫用钩子钩陈宣的马车盖,想让他快点走,结果马车夫没站稳,摔下车来。陈宣发现后停下车劝谏道:“帝王的一举一动都要讲究礼仪规范。孝文皇帝在位的时候,有人向朝廷进贡千里马,孝文皇帝拒绝收下。陛下应该向孝文皇帝学习。”光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按辔徐行[1]

后来陈宣升迁为河堤谒者,一段时间后因为生病而免职,最终在家里去世[1]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续汉书·五行志》注引谢承《后汉书》:陈宣字子兴,沛国萧人也。刚猛性毅,博学明鲁诗。遭王莽篡位,隐处不仕。光武即位,征拜谏议大夫。建武十年,雒水出造津,城门校尉欲筑塞之。宣谏曰:“昔周公卜雒,以安宗庙,为万世基,水不当入城门。如为灾异,人主过而不可辞,塞之无益。昔东郡金堤大决,水欲没郡,令、吏、民散走,太守王尊正身敕以住立不动,水应时自消。尊,人臣,尚修正弭灾,岂况朝廷中兴圣主,天所挺授,水必不入。”言未绝,水去。上善其言。后乘舆出,宣列引在前,行迟,乘舆欲驱,钩宣车盖使疾行,御者堕车下。宣前谏曰:“王者承天统地,动有法度,车则和鸾,步则佩玉,动静应天。昔孝文时,边方有献千里马者,还而不受。陛下宜上稽唐虞,下以文帝为法。”上纳其言,遂徐行按辔。迁为河堤谒者,以病免,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