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星鎮

座標42°01′02″N 86°18′10″E / 42.01719°N 86.30274°E / 42.01719; 86.3027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七個星鎮
坐標:42°01′02″N 86°18′10″E / 42.01719°N 86.30274°E / 42.01719; 86.30274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焉耆回族自治縣
村級區劃單位數
面積
 • 總計238.45 平方公里(92.07 平方英里)
人口
 • 總計13,352人
 • 密度56人/平方公里(145人/平方英里)
時區北京時間UTC+8
新疆時間UTC+6
行政區劃代碼65 28 26 101
電話區號+86 (0)996

七個星鎮,原為七個星,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轄區內。2019年被評為中國文化百強鎮。

行政[編輯]

現轄:[1]

幸福路社區、​桑巴巴格次村、​夏熱采開村、​七個星村、​老城村、​哈爾莫墩村、​乎爾東村、​乃明莫墩村、​霍拉山村、​芒日戈拉爾村、​紫泥泉村和霍拉哈木墩村。

桑巴巴格次村[編輯]

桑巴巴格次村,也稱一大隊。

夏熱采開村[編輯]

夏熱采開村,也稱二大隊。位於 218國道旁邊。

七個星村[編輯]

七個星村,也稱三大隊。位於鎮西側。居民區很整齊地規劃為回民區和漢人區,但兩邊僅由一條5米左右寬的馬路分隔,兩邊相處很融洽。經常有維吾爾族老大娘在路邊饢坑,看見人過來,就很熱情地塞一個給你。夏天院子裡的葡萄熟了,也會很和善地笑著用筐子裝來送你。

老城村[編輯]

老城村,也稱四大隊。位於鎮東側。

哈爾莫墩村[編輯]

哈爾莫墩村,也稱五大隊。

呼爾墩村[編輯]

呼爾墩村,也稱六大隊。

乃明莫墩村[編輯]

乃明莫墩村,也稱七大隊。

霍拉山村[編輯]

芒熱格拉爾村[編輯]

教育[編輯]

七個星鎮內有七個星幼兒園一所,小學若干,初級中學一所(即七個星鎮中學)。

七個星鎮中學[編輯]

學校為民漢混編,有漢族回族維吾爾族蒙古族撒拉族等多個民族學生。

七個星鎮第一小學[編輯]

七個星鎮第二小學[編輯]

乃明莫墩村小學[編輯]

乎爾東村小學[編輯]

小吃[編輯]

  • 涼皮子,回族特色小吃。夏天吃涼皮子,清涼爽口;冬天吃涼皮子,賣家會用熱肉湯浸泡加熱,濃郁滑溜。
  • 涼粉,回族特色小吃。是有粉面煮成糊狀物,然後冷凝形成的凝膠狀食物,口感清涼滑溜。切塊或切條,加入適量的醋、辣椒、芥末、味精、精鹽,並輔以肉汁、香菜、黃瓜條等輔料而成。由於製作簡單,價格低廉,是非常受歡飲的小吃。
  • 烤包子,在饢坑裡烤制的另一種食物。非常的香。
  • 炒麵,可不是炒麵粉哦!是拉條子切短了炒制而成。其實最初是由於拉條子剩下了,怕壞,就切斷了方便回鍋炒,不料炒出來的比原來的還要受歡迎。
  • 烤羊肉串,這個可是家喻戶曉的新疆小吃了。不過七個星的烤羊肉串可是有點特色哦。尤其是一位維吾爾族老大爺烤制出來的羊肉串,那叫一個香嫩啊!
  • 粉湯,回族特色小吃。由涼粉、羊肉、胡蘿蔔、蕃茄等切塊煮製而成。雖說材料看起來都很簡單,但卻及其需要耐心烹煮。其中羊肉湯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最終的口感。

旅遊[編輯]

七個星佛寺遺址[編輯]

七個星佛寺遺址,也稱七個星明屋。是一處晉唐代寺院遺址和12座洞窟。據考證,此處是古代焉耆國中最大的佛教寺院,當時的規模有「伽藍十餘所,僧徒兩千餘人」。已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218過道旁邊,在文革期間已遭到比較嚴重的損壞。

霍拉山古寺[編輯]

當年去看到的一片風化了的建築,最近才被告知就是霍拉山古寺遺址。當初只是當作一片廢棄了的破房子來看的。

烽火台[編輯]

數座烽火台依舊挺立,遠遠望去,不難回想當初周幽王為博妲己一笑而烽火戲諸侯時候的場景。

綠色經濟[編輯]

鄉都乾紅葡萄酒廠綠色之旅,在衛星圖上觀看酒廠造型很像一隻酒瓶,非常漂亮。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