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尾城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尾城之戰,發生於天文19年(1550年)11月21日,戰場位於現今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淨土寺中尾城

戰爭經過[編輯]

天文18年(1549年)6月,在江口戰役日語江口の戦い中被擊敗的細川晴元撤軍到京都後,與室町幕府第13代將軍足利義輝及其父大御所足利義晴一起從京都逃到了琵琶湖西岸的坂本日語坂本 (大津市),投靠近江守護六角定賴,居住於常在寺。在江口戰役中擊敗細川晴元的三好長慶(曾經是細川晴元的家臣)於當年7月上洛,代替逃離幕府的將軍足利義輝接管了京都的行政管理。感到危機的大御所足利義晴計劃返回京都,並於10月18日開始在京都郊區東山的慈照寺(銀閣寺)後面的山上建造中尾城。天文19年(1550年)5月4日,足利義晴於常在寺病逝,但年幼的將軍足利義輝發誓要推翻三好長慶,於6月9日與細川晴元一起進入中尾城,並於7月8日向東山腳下的吉田、淨土寺和北白川派兵。

14日,三好長逸與其子三好長虎日語三好長虎(弓介)和十河一存率領共18000兵力的三好軍上洛,室町幕府軍也隨之應戰,兩軍在城市街道中展開交鋒。但是由於細川晴元率領的室町幕府軍主力仍然留在吉田,而六角軍的援兵也停在北白川沒有出動,因此室町幕府軍只出動了100名足輕出擊,以小規模的戰鬥而告終(東山之戰)。身為公家的山科言繼聽說三好長虎的一名與力在交戰中被室町幕府軍用火繩槍擊斃,並在他的日記中加以記載,認為這是日本第一例使用火繩槍的戰鬥。

不過實際上於天文18年(1549年)5月,島津氏的家臣伊集院忠朗就使用了種子島領主種子島時堯贈送的火繩槍,襲擊了大隅國加治木城日語加治木城。市街戰只是小規模的衝突,而雙方的主力分別被拉到大山崎和中尾城,都沒有取得重大進展。10月20日,三好軍再度上洛,和東山的室町幕府軍再度爆發了小規模衝突。然而11月,三好長慶發動了積極而猛烈的進攻。11月19日,中尾城腳下的聖護院、北白川、鹿谷和田中等遭到三好軍縱火,以示恐嚇。20日,三好長慶計劃出兵近江,派松永長賴率軍到近江方向集結,在大津和松本周圍放火。足利義輝決定撤退,因為三好軍已經推進到琵琶湖周圍地區,他擔心室町幕府軍的後方受到威脅。21日,足利義輝下令焚燒中尾城,率軍從坂本逃到了北方的堅田日語堅田 (大津市)。兩天後的23日,中尾城被三好軍徹底摧毀。室町幕府軍從近江撤軍後,三好長慶暫時確保了京都的安全,但在天文20年(1551年)3月,其接連遭遇兩次暗殺未遂事件,此外室町幕府軍還趁機對京都進行襲擊,三好長慶不得不再次率軍防禦。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