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亓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姓氏
《百家姓》中無此姓
-1: 《百家姓》中無此姓
0: 《百家姓》中無此姓

《百家姓》中無此姓


亓姓拼音:qí ,注音:ㄑㄧˊ)為漢姓之一,在現代是極罕見的姓氏。唐代有魏博行營都知兵馬使亓志紹,宋有莊宅副使亓贇,明代河南巡撫亓詩教、山西陽和兵備道亓之偉。

根據臺灣戶政司民國107年(2018年)6月的數據,臺灣亓姓人口共有239人,為全國姓氏人數排名第421名。[1]

來源[編輯]

亓姓來源於古代的丌官姓(今為亓官)。 亓官複姓,以官職得姓,單字「亓」,則來源於「笄」字的簡化+訛變。《姓氏尋源》載:「亓與笄同,掌笄官之後」。古時有專門掌管笄禮的官。那時少年滿十五歲要行成年禮,在頭髮上插笄(簪子)。王族和貴族把這種儀禮看得很隆重。孔子19歲結婚,娶的一個夫人就是宋國的亓官氏。她是宋國笄官的後代。春秋時,各個諸侯國都有笄官這個官職,因此亓官氏的始祖不止一人。亓官複姓,後來演化成單姓亓。[2]

始祖[編輯]

始祖亓士伯為第一世,葬於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二世亓勤移至安徽省阜陽市,亓全移至濟南市歷城區,後至山東省西南部;亓賓、亓世能居濟南市萊蕪區,亓世能、亓賓支在四世分一、二、三、四門,南三門。

歷史[編輯]

元末明初(1333年至1368年間)為避連年戰亂及水災,始祖亓士伯率四子(亓勤、亓賓、亓全、亓世能)由江蘇淮安萊蕪,初至東關氏家,後定居大汶河之南叔子流寓(今濟南市萊蕪區高莊街道楊莊村)並創立祖塋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楊莊村亓家祖墳曾有碑記:「洪武二年,自臨邑遷至萊邑,獨樹一姓,自立一家。」可能是單姓亓的來源。目前中國大多亓氏的祖籍是山東萊蕪楊莊村,楊莊祖墳已經被盜,曾有一墳被盜墓賊打開,被盜時間為秋季玉米將要成熟時候,墳深約5米,墳面積大約10餘平方米,蓋墳的石板上有當時濟南府知府的題字。[2][3]

分布[編輯]

亓姓近20萬人,主要分布在山東萊蕪濟南東平梁山鄆城陽穀,安徽阜陽台灣等地區。[3][4]

參考文獻[編輯]

  1. ^ 內政部戶政司編,《全國姓名統計分析》,臺北:內政部出版。2018年10月初版一刷
  2. ^ 2.0 2.1 亓文香. 煙臺大學. “亓” 姓与 “亓官” 姓探源. 尋根. 2012年, (第5期): 129-131頁 [2017-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6). 
  3. ^ 3.0 3.1 亓文香.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50100. 释“亓”. 漢字文化. 2004年, (第4期): 20-22頁 [2017-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1). 
  4. ^ 萊蕪市志編委會. 《莱芜市志(新志)》. : 第二編第四章 姓氏 [2017-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4). 

外部連結[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亓姓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