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何璦(1479年—1543年),字汝璧,號完齋,廣東廣州府順德縣桂圃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廣東鄉試舉人,九年(1514年)甲戌科二甲第四十九名進士[1][2],歷任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升員外郎,改兵部武選司,嘉靖六年(1527年)五月出為山東布政使司右參議[3],分守海右道,以勸民懇荒種樹,招撫流亡為務。調任廣西左參議,創建靖州社學,計擒貴縣奸豪,考績報最,受到敕獎,不久致仕[4]

參考資料[編輯]

  1. ^ (明)張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2. ^ 魯小俊,江俊偉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3. ^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七十六》:嘉靖六年五月,升河南按察副使張瀚為本司按察司,兵部武選司員外郎何瑗為山東布政使司右參議。
  4. ^ 《順德縣誌》:何珖瑲瑗汴與倫改文偉太庚瑜俱桂圃人,其族當明中葉,科名稱盛,珖以下五人宦績並著西粵。珖成化戊子鄉籍,乙未成進士,令桐廬,立三限催科法,禁吏卒騷擾,讞獄剖決如流,悉中理法,以才擢御史,出知梧州,積官至參政。瑲字汝和,成化癸卯鄉薦,登乙未明通榜,除全州學正,克端師範,終荊門知州。瑗字汝璧,正德甲戌進士,積官山東參議,分守海右道,以勸民懇荒種樹,招撫流亡為務。調廣西,綏靖猺獞,以禮教諭蠻俗,建靖州社學育士,計擒貴縣奸豪,考績報最,受敕獎,尋致仕。汴字宗豫,宏治辛酉舉人,令蒼梧、貴縣,稽保甲,勸農桑,所至屏絕供億,時部內民田一稃二米,上官以為循績所感。與倫,萬曆己卯舉人,由平遠教諭遷潯州同知,黔中楊應龍倡亂,檄與倫往應援,凱旋,調桂林,以憂去。太庚字吉甫,萬曆丙戌進士,令興安,力鋤豪強,教民以禮,頑俗為變。修陡河,悉心經畫,灌溉遍萬家,民鐫石紀績,為祠祀之。尋調臨桂,權勢屏息,聲譽日起,會入覲,卒於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