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元朝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元朝詩是與中國元朝(1271年—1368年)尤其相關的詩風和體裁的詩。雖然歷代文學的詩歌形式仍在繼續,但元朝尤其以包含具有中國戲曲特徵的不同藝術形式的複雜組合的詩歌趨勢發展而著稱,即這些由演員所傳達的韻文或特定語調的詩歌類型。雖然元朝的語言通常仍被認為是文言文,但一種反映語言變化的白話文趨勢仍可在一些特定韻的詩歌形式中看到,如元詞和元曲。元朝詩的某些方面可以在蒙古人滅金朝宋朝及建立元朝的過程中發生的社會和政治變化中得到理解。

歷史[編輯]

元朝詩的歷史既涉及古典詩詞的傳承,又涉及創新,一定程度上與語言學家和文化背景方面的其他變化相關。

背景[編輯]

木刻版的雜劇陳季卿誤上竹葉舟》。

建立於960年的宋朝重新統一了從中原長江地區傳統意義上大部分的中國中心區域。它迎來了一個以詩歌著稱的時代,尤其是詞的固定節奏詩體,以及畫,尤其是山水畫,以及其他藝術的發展。但主要由於軍事原因,1127年,宋朝被迫重新立國於江南,而女真族建立的金朝(1115年—1234年)控制了北方。然而,南宋經濟穩健,人口增長,延續了中國的藝術成就。但蒙古帝國在一系列軍事行動後由第五任大汗忽必烈建立了疆域包括金朝、南宋原領地的元朝。除去這個過程災難性的本質,這也是包括詩的中國文化的延續;雖然由於記錄缺失等,歷史細節不詳。但有一些改變已知,與部分緣起在中國重建封地系統的經濟變化如稅收結構相關;絲綢之路沿岸的貿易和交流的促進;在元大都建立的新朝廷。

被接受的傳統[編輯]

元朝詩人接受的一個重要的詩歌遺產就是元朝之前宋朝和北方金朝詩人的作品。如元好問(1190—1257年)是曾效力金朝政府的北方作家和詩人,但在金朝亡於蒙古前夕退隱。[1]詩歌從宋朝延續到元朝的一個例子是趙孟頫(1254年—1322年),雖然是宋朝皇室成員,但作詩,且成為元朝翰林學士承旨。[2]雖然舊詩體繼續被使用如「詩」,但大多數創新發展涉及了固定韻律的中國詩歌形式。然而,與元朝建立有關的政治和社會混亂導致現存的資料在提供這方面的詳細資料時有所缺失。[3]然而,通過當代戲劇的知識和現存的相關文件,可以獲得一些信息。

特徵[編輯]

元朝詩有許多不同的特有要素,這對於認識這一詩歌現象具有重要意義。

元雜劇[編輯]

倖存下來的元雜劇知識,可通過手寫劇本等讓人領悟。元雜劇是一種戲曲,或更尤其是中國戲曲,作為一種戲劇藝術形式,允許大量的詩歌材料以各種方式融入;雖然由於傳統不再以它的歷史形式存在,它的大部分知識都依賴於文學來源:然而,這種來源確實有利於保存合併在這些表演中的詩歌。

女真族的影響[編輯]

女真族是一種住在滿洲地區(今中國東北)的通古斯人直至17世紀自稱滿族。當然,女真族音樂的節奏,至少通過元雜劇得到緩和,極大地影響了元朝詩的固定節奏類型。[4]

佛教、道教和儒家[編輯]

元朝中國的這三種最重大的宗教影響也以各種形式在元朝詩歌出現。

書畫[編輯]

當時,詩、畫、書法之間的傳統聯繫延續貫穿了元朝。這方面的一位藝術家範例就是高克恭(1248年—1310年),一位詩人,雖然他更多以其墨竹畫作為人所知。

固定詩體[編輯]

各種固定詩體的發展與元朝詩尤其相關。

喪亂詩[編輯]

喪亂是古典詩歌的一種特殊形式。該種韻律與戰爭的死亡和損毀有關,尤其是關於元代初期建立及政權鞏固的部分。事實上,根據研究當時元朝戲劇的學生J. I. 克朗普所述:

很多寫在這一時期的詩歌被稱為「喪亂」詩,或「死亡與毀滅的詩」;喪亂詩在許多方面在衡量蒙古人手中中國遭遇的情感重創時是一種比任何歷史文獻都準確得多的方式。[5]

這方面專門的人才包括元好問。

文化遺產[編輯]

1368年,元朝被民變推翻,明朝建立。詩歌遺產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明朝詩,延續到1644年明朝滅亡之後。

另見[編輯]

注釋[編輯]

  1. ^ Davis, xxviii
  2. ^ Davis, xxix
  3. ^ Crump, 3
  4. ^ Crump, 24-30
  5. ^ Crump, 20

參考[編輯]

  • Crump, J. I. (1990). Chinese Theater in the Days of Kublai Khan. (Ann Arbor: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SBN 0-89264-093-6.
  • Davis, A. R. (Albert Richard), Editor and Introduction,(1970), The Penguin Book of Chinese Verse. (Baltimore: Penguin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