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公子呂(?—?),字子封春秋時期鄭國大夫。

鄭莊公的弟弟京城太叔公子段命令鄭國的西北邊境既聽從鄭莊公之命,又聽從自己之命。公子呂說:「國家不能忍受兩面聽命,國君想要怎麼辦?若讓位給太叔,臣就去事奉他;如果不讓,就請除掉他,不要讓民眾產生他心。」莊公說:「不用,他將自食其果。」太叔又將兩屬之地作為自己的封邑,擴大到廩延。公子呂說:「我們可以動手了。他勢力大了,就會爭得民心。」鄭莊公說:「不義就不能號召眾人,勢力大反而容易崩潰。」太叔修城備糧,補充武器,充實車兵步兵,準備襲擊鄭國都城(今河南省新鄭市),太叔和莊公的母親武姜打算作為內應開城門。鄭莊公得知太叔起兵的日期,命公子呂率領兵車二百輛進攻京城(今河南省滎陽市東南約二十里)。京城之人反對太叔。太叔逃到鄢地(今河南省鄢陵縣)。莊公到鄢地擊敗太叔。前722年(周平王四十九年、魯隱公元年、鄭莊公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太叔逃到共國(今河南省輝縣市西北)[1]《古今人表》將宰咺列為中下第六等[2]

注釋[編輯]

  1. ^ 左傳·隱公元年》
  2. ^ 漢書·古今人表》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