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布朗環形山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馮·布朗環形山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圖像
緯度41.04°N
經度78.08°W
直徑61.83公里
深度2.72公里
月面座標日出時79°
命名來源沃納·馮·布朗

馮·布朗環形山(Von Braun)是位於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側的一座大型古隕坑,約形成於39.2-38.5億年前的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德國火箭設計師美國航空航天工程主設計師華納·馮·布朗(1912年-1977年),1994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描述[編輯]

馮·布朗環形山的周邊,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

該隕坑西側及西北分別毗鄰本生環形山傑勒德環形山,西南靠近拉瓦錫環形山,更小但更突出的哈丁隕石坑則位於它的東北偏東方[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41°02′N 78°05′W / 41.04°N 78.08°W / 41.04; -78.08,直徑61.83公里[3],深度約2.72公里[1]

馮·布朗環形山外觀呈不規則圓形狀,南北方向稍長。坑壁已受到一定程度的後續撞擊侵蝕,環坑沿覆蓋了一系列的撞擊坑,其中最醒目的是位於西側邊緣上的衛星坑馮·布朗 E,其外側壁重疊在馮·布朗環形山的內側壁上。馮·布朗環形山的東南和西北內側壁已部分坍塌,並形成一道階地狀凸崖。它的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220米[1],內部容積約3268立方千米[1]。坑內地表已被熔岩覆蓋、撫平,並隨熔岩的凝固收縮形成一系列縱橫的月溪,主要集中於西半側坑底。此外,坑底還散布有許多小坑穴,在東南部可看到一座圓杯狀的小隕坑。

1994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命名前,該隕坑曾被指名為衛星坑拉瓦錫 D(所謂的衛星坑標記法:以所靠近的主坑名+字母來命名)。

參引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Von Braun on the map LAC-22. (PDF). [2017-03-2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5-30).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7-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另請參閱[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