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神社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京神社
南京神社なんきんじんじゃ
南京神社拜殿
基本資訊
位置 中華民國南京五台山
宗教神道
主祭神天照大神
明治天皇
國魂大神
建築詳情
本殿構造流造(拜殿入母屋造
建立時間1943年(昭和18年、民國32年)11月

南京神社(日語:南京神社)是曾經短暫存在於中國南京市的日本神社。其社殿和社務所遺存建築現屬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日本神社舊址」。

背景[編輯]

規劃[編輯]

南京神社位於南京市五台山。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前,五台山地區幾乎未有開發。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在1929年的《首都計畫》中把五台山地區規劃為運動場、會堂、圖書館、博物院等公共設施所用,與鼓樓地區共同作為文化教育區域。1930年代前期五台山地區有一部份土地作為中國童子軍總會和學校等目的使用。[1]:65

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1938年,日本的傀儡政權中華民國維新政府(1940年併入汪精衛政權)成立。維新政府對五台山地區的定位未有明顯變化,劃給中國童子軍總會的土地有一部分被分配給了從上海遷來的正始中學[1]:65

神社建設的準備[編輯]

在日軍占領南京之前,當地的日本居留民會已經有了建設南京神社的構想。日軍占領南京後,在政府支持下,神社的具體規劃、設計、建設得以順利實施。1939年5月7日,居留民會決議在五台山修建南京神社。1939年10月,神社的造營奉齋會成立,負責籌款等事務。南京神社的建設資金來自於當地日本居民。[1]:66,68

1941年6月,日本駐南京大使館購入五台山土地681畝;9月,又購入土地145畝。1941年末,日本對同盟國宣戰後,將五台山的美國公立學校土地作為敵產也撥給南京神社使用[2]:269。1942年,神社造營奉齋會又上書日本大使館,請求購買土地、改變道路規劃以建設神社的表參道(從神社正門向外延伸的道路),並在1943年支付了土地的費用。[1]:66,67

沿革[編輯]

汪精衛政權時期[編輯]

南京神社的建設始於1941年10月[註 1]。1943年11月2日[4],南京神社舉行鎮座祭,此時主要建築完工。神社竣工於1944年。[1]:67[5]

國民政府時期[編輯]

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收復南京。根據1946年9月20日的資料,當時有計劃將南京神社和毗鄰的南京護國神社社殿移築到附近改作市立圖書館,空出來的土地修建忠烈祠的紀念堂。此移築計劃是否得到實行,尚不明。[1]:69,70

1946年,國民政府將南京神社改造為中國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堂[6]。1946年11月,基於在神社所在地建造體育場的意見,南京市政府與中國童子軍總會共同進行了附近土地的測量[1]:70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神社遺留建築作為江蘇省體育局和江蘇省體育總會駐地。社殿原為檜皮葺屋頂,1958年大躍進運動時屋頂的樹皮被揭去作造紙的材料,此後改以水泥制瓦片覆蓋屋頂。1985年,因計劃建設體育委員會的宿舍,南京神社遺存建築曾被考慮拆除,當時南京工學院教授童寯為之奔走,使得兩座建築被定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免於拆除。神社東側百步坡臨上海路處原有一座鳥居[7],1990年被拆除。2011年,神社留存的兩座主體建築(南京神社社殿、南京神社和南京護國神社共用的社務所)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78[6]。作為文保單位,南京神社社殿被稱為「五台山一號建築-1」,社務所被稱為「五台山一號建築-2」。[8]

根據2012年的調查,南京神社社殿被俗稱為「大廟」,曾經用作體育局的桌球員訓練場地,後成為體育局老幹部活動中心,2012年2月起租借給江蘇省建工集團第七建築公司;社務所被俗稱為「小廟」[註 2],曾作為體育局的會議場地,2005年全國運動會時曾作為志願者培訓中心。2012年「大廟」被租出後,老幹部活動中心遷移到「小廟」。[1]:72

建築[編輯]

1947年南京神社、南京護國神社平面圖,據國民政府時期的測繪圖進行處理,左上大者為南京神社社殿,右上小者為南京護國神社社殿,右下「土」字形者為兩神社共用的社務所,左下另有駐馬處、小亭子和洗手池等建築[4]

南京神社和南京護國神社兩者占地合計約29,000(約95,900平方米)。其中南京神社位於西側,南京護國神社位於東側,神社境內均為南北長、東西短的長方形,兩者的社殿都位於北端。表參道位於南京神社的正門前,長百餘米。神社境界上有鐵絲網圍護。[1]:67,70[4]

南京神社的社殿由高見一郎[註 3]於1941年10月設計。拜殿、幣殿、本殿全部結合為一體,坐北朝南。拜殿為入母屋造,本殿為流造,幣殿在拜殿和本殿之間,與兩者連接。玉垣從拜殿的兩側伸出,在後方圍成一個方形院落,本殿在院落的正中。[1]:67,69

現存建築[編輯]

南京神社拜殿正面(2012年)

原南京神社社殿現存南部的拜殿部分,仍為木結構。而北部的本殿部分已被改為鋼筋水泥結構,並且四周有一些後續擴建的小房。現存木結構拜殿與北面改建的部分房頂同樣為水泥瓦,破風、柱等結構皆與當年樣式一致。有說法認為南京神社拜殿參考了靖國神社的設計,但在外觀上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南京神社與南京護國神社共用的社務所也現存。兩者由於建築被數次改變用途,內部結構經過多次改建,已經與原本的建築結構完全不同。[1]:75[4]

祭神[編輯]

南京神社祭神為天照大神明治天皇國魂大神[1]:64

南京護國神社[編輯]

南京護國神社的構想晚於南京神社。最初籌備南京神社時,五台山區域預定樹立忠魂碑日語忠魂碑,但沒有設立護國神社的計劃。日本軍方在1941年提出占用南京神社建設用地的一部分以修建南京護國神社,並預定與南京神社同期竣工。南京護國神社的開工時間早於南京神社,與日本民間出資的南京神社不同,南京護國神社由軍方出資。[1]:67,68

南京護國神社在南京神社東側。南京護國神社社殿在1946年9月1日曾作為戰利品陳列館開放[1]:70。南京護國神社與南京神社共用社務所,該社務所位於南京護國神社一側[註 4]。至2020年5月,該社務所現存,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日本神社舊址」的一部分。[5]

注釋[編輯]

  1. ^ 《南京淪陷八年史》稱建設始於1940年2月[3],但與土地收購時間等證據相矛盾。
  2. ^ 考慮到建築的歷史情況,「小廟」最初應該指的是南京護國神社的社殿[1]:78
  3. ^ 也作高見一朗,生平不詳。
  4. ^ 有觀點認為社務所位於護國神社一側是因為護國神社相較南京神社占主導地位[5]

參考來源[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李百浩; 松本康隆. 日本の敗戦後における旧南京神社の歩み -なぜ南京で社殿が壊されなかったのか-. 非文字資料研究 (神奈川大學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 非文字資料研究センター). 2016-09-30, 13: 63–80. ISSN 2432-5481 (日語). 
  2. ^ 3.敵産ノ調査関係/17 中支地区文化関係未処理分. 外務省: 268–294. [2020-05-14] (日語). 
  3. ^ 於峰. 《五台山上“日本神社”成为侵略罪证》. 金陵晚報. [2012-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3). 
  4. ^ 4.0 4.1 4.2 4.3 謝任. 神社与它的躯壳:对南京五台山日本神社的考察. 學海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 2016, (3): 91–103. ISSN 1001-9790. 
  5. ^ 5.0 5.1 5.2 工藤和直. <コラム>中国に現存する日本の神社、敗戦後に壊されなかった謎. Record China. 2018-06-26 [2020-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1) (日語). 
  6. ^ 6.0 6.1 李殿君; 吳瞳. 探访南京仅存二战时期日本神社 现出租给公司办公(图). 中新社. [2020-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1). 
  7. ^ 王炳毅. 吳福林 , 編. 日军侵华的罪证——南京五台山日本神社. 江蘇地方志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2003, 3. ISSN 1003-8485. 
  8. ^ 白雁. 南京清凉山花岗岩石柱或为原日本神社牌坊遗存. 現代快報. 2014-07-14 [2020-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