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累利阿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保護三寶磨》(1896),畫家阿克塞利·加倫-卡勒拉是卡累利阿主義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

卡累利阿主義芬蘭語Karelianismi)是19世紀後期在芬蘭大公國發生的文化現象,參加的人物有作家、畫家、詩人和雕塑家等。1835年出版發行從卡累利阿民歌收集編纂而成的芬蘭民族史詩《卡勒瓦拉》之後,在芬蘭的文化界人士對卡累利阿的文化遺產和風景越來越感興趣。到19世紀末,卡累利阿主義成為了芬蘭藝術和文學的一股潮流。在這場藝術運動中,卡累利阿被認為是在幾個世紀以來完整真實地保留了芬蘭民族特性的避難所。這個現象可以解釋為是席捲歐洲的民族浪漫主義在芬蘭的本地版本。

畫家阿克塞利·加倫-卡勒拉路易斯·斯帕勒瑞典語Louis Sparre經常被提及為這場藝術運動的倡導者。後來雕塑家埃米爾·維克斯特倫芬蘭語Emil Wikström、作家尤哈尼·阿霍埃諾·雷諾伊爾馬里·基安托、作曲家讓·西貝柳斯佩卡·尤哈尼·漢尼凱寧芬蘭語P. J. Hannikainen、建築師於爾約·布隆斯泰特芬蘭語Yrjö Blomstedt (arkkitehti)及其他人物相繼加入此運動。[1]

後來到二戰之前,卡累利阿主義中的一些理念被一個激進運動拿來期望建立範圍更為廣泛的芬蘭。於是卡累利阿主義帶來的一些理念被鼓動為成立一個包括更多波羅的芬蘭人大芬蘭的提議。

參考文獻[編輯]

  1. ^ Karelianism. juminkeko.fi. 1999 [2021-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2)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