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聖母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聖母池
桂林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桂林市象山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認定時間1987年

聖母池又名八卦井,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東安路中段北側,建於1490年。

天順六年(1462年)廣西賀縣桂嶺鄉瑤族土官李福斌遭官兵征剿,其幼女被擄押解進京。途中,曾在桂林古茶庵歇息住宿,並取庵前井水梳洗。其女進宮後先為女史,後得明憲宗寵幸,生弘治帝。後被萬貴妃害死。弘治帝登基後,追封其為孝穆皇太后弘治三年(1490年),弘治帝下詔將該古茶庵建為聖壽寺,將其母取水之井擴建,並賜名為聖母池。又在池東為李福斌建慶元伯祠,樹誥封碑。聖壽寺今已毀,井尚完好。

池口呈八角形,以八塊規整石料砌成,上刻走獸水神,每塊寬1.12米,高0.73米,其間以花苞頂石方柱相連,南、北、西南、西北井欄刻有浮雕,並有雲紋和奔鹿、戲水鴛鴦、象和奔馬等圖案,東南、西南和南面方柱為嘉靖七年(1528年)重修時的陰刻題記,書「東圈街閣街募捐重修聖母池,戊子年立」等子。池深約7米,直徑為2.3米。中部稍寬,有三層,分別為八面、四面和圓面。八面和四面兩層之井壁上有立姿造像龕,均為秉笏文臣像三尊和金剛像一尊。池底為圓形,中央嵌有一石刻四孔金錢泉眼,有水用處。該池是桂林歷史上四大名池之一。1986年對該池進行了清理。1987年公布為桂林市文物保護單位。[1]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