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第號列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威爾第號
概述
類型歐城列車
(1991–2002,2005–2009)
狀態停運
營運地區 德國 瑞士 義大利
開行日期1991年6月2日 (1991-06-02)
停運日期2009年12月13日 (2009-12-13)
前營運商德國聯邦鐵路齊薩爾皮諾
當前車次4/5,107/108
始發站多特蒙德火車總站巴塞爾瑞士車站
終到站米蘭中央車站
運行距離981公里/372公里
途經路線哥達山口
營運模式每日1班
技術
軌距1,435毫米(4英尺8 12英寸)
電氣化15千伏16⅔赫茲交流電(德國、瑞士)
3000伏直流電(義大利)

威爾第號義大利語Verdi)曾是歐洲一班歐城列車所使用的名稱,最初由德國聯邦鐵路自1991年起在德國多特蒙德義大利米蘭間開行,沿途經聖哥達山口穿越阿爾卑斯山,全程975公里。在該線路於2002年停運後,齊薩爾皮諾又以相同的名稱在瑞士巴塞爾至米蘭間(372公里)開行直至2009年。其命名源自浪漫主義時期的義大利音樂家朱塞佩·威爾第

歷史[編輯]

隨著城際快車ICE)的服務類別在1991年面世,德國的相關長途列車服務,包括通往鄰國的歐城列車EC)班次都進行了重組。部分從瑞士巴塞爾通往德國北部的歐城列車班次被城際快車所取代,它們將經由新建成的德國首條高速鐵路——漢諾瓦-維爾茨堡高速鐵路運行。然而,由於從法蘭克福經由萊茵河谷北部運行的西線仍然未設高鐵,使得通過這條線路的歐城列車數量進一步增加。在1991年6月2日起實施的運行圖調整中,德國聯邦鐵路新增開行了魯爾區義大利米蘭的威爾第號,車次使用EC4/5次,去程(南行)於多特蒙德始發,回程(北行)則終到明斯特,成為北萊茵-威斯伐倫州經由巴塞爾出境的第3對歐城列車班次(另2對為卡羅·馬格諾號提齊安諾號荷蘭語Tiziano (trein)[1]

一年後,自1992年5月31日起,威爾第號的北行亦固定在多特蒙德終到[2]。而在1993年5月23日至1994年5月28日期間,列車營運則使用瑞士聯邦鐵路提供的餐車[3]。此後直至2002年,隨著僅以城際快車班次運行的科隆-萊茵/美因高速鐵路建成通車,德國西部的長途列車網絡於同年12月15日起實施的冬季運行圖中再度進行了重組,其中經由萊茵河沿岸普速鐵路運行的歐城列車班次需要縮減。受此影響,往返於多特蒙德-米蘭的威爾第號被迫停運,但巴塞爾-米蘭區間的連接則不受影響[4]

自2005年12月11日起,因瑞士及義大利之間的客運列車全數交由齊薩爾皮諾經營,後者遂將其中一對往返於巴塞爾-米蘭的歐城列車重新命名為威爾第號,並冠以齊薩爾皮諾的前綴(即EC Cisalpino Verdi),使用ETR 470型電聯車德語CIS ETR 470擔當。威爾第號從此連同另外兩對齊薩爾皮諾歐城列車提齊安諾號(EC Cisalpino Tiziano)和提契諾號EC Cisalpino Ticino)一起,組成了巴塞爾-琉森-米蘭的三重奏服務[註 1]。其車次是按服務進行分配,米蘭出發使用偶數,巴塞爾出發則使用奇數。在齊薩爾皮諾於2009年12月13日解散後,其營運的歐城列車班次隨之轉由瑞士聯邦鐵路及義大利鐵路開辦,但不再採用命名,威爾第號的名稱就此成為歷史[註 2]

時刻表[編輯]

參見[編輯]

腳註[編輯]

  1. ^ Mertens & Malaspina 2007,第227頁.
  2. ^ Cook 2010,第70頁.

參考資料[編輯]

網站
  1. ^ (德文)EuroCity 1991/92. grahnert.de. [2014-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9). 
  2. ^ (德文)EuroCity 1992/93. grahnert.de. [2014-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0). 
  3. ^ (德文)EuroCity 1993/94. grahnert.de. [2014-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0). 
  4. ^ (德文)EuroCity 2003. grahnert.de. [2014-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17). 
文獻
  1. (法文)Mertens, Maurice; Malaspina, Jean-Pierre, La Légende des Trans Europ Express, Vannes: LR Presse, 2007, ISBN 978-29-036514-5-9, TEEFR 
  2. (英文)Cook, Thomas, Thomas Cook European Rail Timetable December 2010, Peterborough: Thomas Cook Group, 2010, ISSN 0952-62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