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弗蘭克·尼古拉斯·邁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弗蘭克·尼古拉斯·邁耶
1909的弗蘭克·尼古拉斯·邁耶
出生Frans Nicolaas Meijer
(1875-11-30)1875年11月30日
荷蘭阿姆斯特丹
逝世1918年6月2日(1918歲—06—02)(42歲)
死因溺水
職業植物學
雇主美國農業部

弗蘭克·尼古拉斯·邁耶(Frank Nicholas Meyer,1875年11月30日—1918年6月2日)是一位荷蘭裔美國探險家和植物學家,他曾四次前往亞洲和歐洲考察和採集植物標本[1][2],是美國農業部派出的最具影響力的植物獵人之一[3]梅爾檸檬這一物種就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4]

生平[編輯]

早年生活[編輯]

邁耶1875年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原名弗蘭斯·梅耶(Frans Meijer)[5][3]。1889年,邁耶在阿姆斯特丹植物園擔任許霍·德弗里斯的助理[1]

1901年邁耶從英國移居美國,在許霍·德弗里斯的推薦下,歐文·弗林克·史密斯(Erwin Frink Smith)幫他在美國農業部找了一份工作[3]。1902年起,他在加利福尼亞州奇科的美國農業部植物引種園工作[6]。1905年,他被美國農業部種子和植物引進辦公室英語Office of Seed and Plant Introduction主任大衛·費爾柴爾德(David Fairchild)選中,邀請他去中國引種植物[2][7][8][9]

第一次亞洲考察[編輯]

1905年9月,邁耶從夏威夷出發,在日本橫濱東京長崎等地稍作停留後,來到中國上海[3]。再從上海走陸路經由煙臺芝罘等地抵達北京[10]。直至1906年1月,邁耶在天津、北京,還有直隸廊坊宣化昌黎山海關等地引種[3]

1906年2月,邁耶乘火車從北京到漢口,在武漢短暫考察後,乘船抵達長三角進行考察。1906年5月前往中國東北的廣寧、亞瑟港、牛莊、遼陽鞍山千山、安東鳳凰城等地進行引種工作。7月11日越過鴨綠江前往朝鮮。在朝鮮咸鏡北道平安北道考察後,於9月7日從圖們江出發,經中國琿春抵達俄羅斯波西耶特,最後抵達符拉迪沃斯托克。9-11月,邁耶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烏蘇里斯克(雙城子)哈巴羅夫斯克(伯力)採集。[3]

1906年11月26日邁耶起程回中國,在哈爾濱、寬城子、吉林、奉天等地採集。2月應美國農業部的要求,前往上海與威爾蓀會面,之後美國農業部改派邁耶在山西五台山地區收集植物。6月底邁耶到浙江寧波、杭州塘栖鎮引種竹子;7月底前往山東引種;10月下旬回到北京短暫休息和整理引種記錄後,他又去了遵化東陵承德興隆山和熱河。1908年1-3月,邁耶繼續在北京和五台山一帶引種,之後從天津乘船前往上海,在蘇州、杭州塘栖引種植物。5月從上海坐船回國,於6月12日抵達舊金山。[3]

第二次亞歐考察[編輯]

1911年邁耶在新疆地區考察

1909年8月14日邁耶從紐約乘船前往歐洲,短暫考察了歐洲的一些國家如英國比利時法國德國。1909年12月起,邁耶從俄羅斯的聖彼得堡開始引種,隨後是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尼基塔雅爾達奧列安達,然後他乘船沿黑海航行。從1910年1月底開始,在高加索地區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植物引種考察。5月30日邁耶從巴庫乘船穿越裏海前往中亞考察,在土庫曼斯坦的謝爾達爾、巴哈爾登阿什哈巴德梅爾夫等地引種植物。隨後繼續前往烏茲別克斯坦,主要引種地有布哈拉撒馬爾罕塔什干浩罕安集延。之後他在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停留後,經捷列克山口(Terek Pass)進入中國。[3]

在中國邁耶從烏恰縣前往喀什和田地區引種。1911年2-5月在天山地區採集植物。2月從瑪熱勒巴什穿越沙漠,前往阿克蘇伊寧塔爾巴哈台等地。5-7月在阿爾泰山脈採集,然後穿越阿爾泰山脈前往俄羅斯的鄂木斯克托木斯克哈薩克斯坦奧斯卡曼採集。1911年11月至1912年2月在薩馬拉薩拉托夫紅軍城羅斯托夫哈爾科夫米丘林斯克莫斯科托爾若克和聖彼得堡等地考察。隨後邁耶經歐洲返回美國,在英國他會見了奧古斯丁·亨利,他還參觀了邱園維奇苗圃,研究了威爾蓀從中國引種的植物。[3]1912 年4月,他乘坐茅利塔尼亞號回到美國 [10]

第三次亞歐考察[編輯]

回到美國後,阿諾德樹木園主任查爾斯·斯普拉格·薩金特英語Charles Sprague Sargent為邁耶引薦了當時唯一在甘肅採集過植物的英國植物學家威廉·珀德姆。1912年11月2日邁耶啟程前往英國南安普頓與珀德姆會面交談。1912年12月至1913年2月,邁耶在俄羅斯的聖彼得堡、新西伯利亞米丘林斯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赤塔以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採集植物。[3]

美國農業部要求邁耶查明栗枯病英語Chestnut blight是否起源於亞洲[10]。1913年2月,他乘火車從俄羅斯赤塔出發到中國東北,在哈爾濱、瀋陽等地採集植物,於3月14日抵達北京。之後前往山東濟南德州樂陵等地引種。後在北京等到12月中旬之後,南下河南引種,並經河南前往陝西和山西。在河南的三門峽市觀音堂鎮靈寶市採集後,經華山山區進入陝西省,於1914年1月到達西安。在渭南市富平縣朝邑縣採集後,於2月中旬由永濟進入山西境內。之後他又回到河南的三門峽、鄭州開封採集,接著前往山東菏澤泰安等地採集。4月乘火車返回北京。[3]

1914年6月中旬,邁耶從北京出發,途經河南省的林縣、山西省的運城市、陝西省的西安市和鳳縣,於9月24日進入甘肅一路採集。於10月23日在西固縣遇到了由雷金納德·法雷爾英語Reginald Farrer和珀德姆帶領的英國植物採集隊。12月7日,邁耶經蘭州市前往西安採集。2月初由三門峽經洛陽、鄭州乘火車返回北京。[3]

1915年5月下旬,邁耶前往江蘇南京、上海、杭州和湖州莫干山等地採集植物。9月7日在上海離岸前往日本橫濱和東京,然後於9月20日從日本返回美國。[3]

第四次亞洲考察[編輯]

1915年10月,邁耶回到美國並考察了一些本國的植物引種園。1916年9月離開美國經由日本,於10月31日抵達天津,隨後在河北開展採集工作。之後前往山東肥城採集肥城桃。3月初抵達武漢,並在宜昌發現了大量的野生梨林。5月前往長沙考察,結束後再次返回武漢。在武漢期間,他還結識了美國植物學家利伯蒂·海德·貝利英語Liberty Hyde Bailey。8月4日,邁耶乘船離開武漢,前往湖北的一些山區考察。1917年12月底回到宜昌。期間因戰亂一直停留在此,直到1918年5月回到武漢。[3]

5月31日,邁耶乘船從武漢出發前往上海。6月1日午夜,船到達安慶後邁耶失蹤。6月5日,邁耶的屍體被打撈上來[1],運回上海後被安葬在靜安寺附近的外國人公墓[5],後遷葬在宋慶齡外國公墓區。[3]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張明. 外国人拍摄的中国影像: 1844-1949. 中國攝影出版社. 2008: 52. ISBN 9787802361232. 
  2. ^ 2.0 2.1 Cunningham, Isabel Shipley. Frank N. Meyer, plant hunter in Asia.. Ames: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4: 273. ISBN 978-0813811482.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吳仁武; 南歆格; 晏海; 楊凡; 史琰; 包志毅. 梅耶(Frank Nicholas Meyer)在亚欧国家引种植物的路线和种类调查[J]. 生物多樣性. 2022, 30 (11): 22063 [2023-02-07]. doi:10.17520/biods.202206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7). 
  4. ^ The Meyer Lemon: More Than A Pretty Face. npr. 18 February 2009 [2009-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6). In the early 1900s,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sent Frank N. Meyer, an agricultural explorer ... on several trips to Asia with the mission of collecting new plant species. Among more than 2,500 plants that he introduced to the U.S., the Meyer lemon was named in his honor. Sadly, Meyer would never live to see the success of his namesake. He died on an expedition near Shanghai in 1918. ... 
  5. ^ 5.0 5.1 Frans Nicolaas Meijer (Frank N. Meyer), plantenjager in Centraal en Oost-Azië. Peter Zwaal. [2023-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1). 
  6. ^ Frank N. Meyer (1875-1918). Special Collections,National Agricultural Library. [2014-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7). 
  7. ^ Hargreaves, Mary W. M. The Dry-Farming Movement in Retrospect (PDF). Agriculture in the Great Plains,1876-1936. Agricultural History (Agricultural History Society). January 1977, 51 (1): 149–165. JSTOR 3741639. [失效連結]
  8. ^ United States Plant Introduction Garden. Papers (1905-1973) MSS 159. Special Collections,Meriam Library,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Chico. [7 May 2019]. 
  9. ^ Stone, Daniel. The Mysterious Life and Death of Frank Meyer,the Man Behind Meyer Lemons. Vice. 2018-04-25 [26 April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1). 
  10. ^ 10.0 10.1 10.2 Meyer,F. (1907). Frank N. Meyer Papers,1906-1914. Archives of the Arnold Arboretum of Harvard Universi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1. ^  F.N.Meijer. International Plant Names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