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劍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劍梅(1916年—1981年)原籍河南新鄭,生於河南開封市,於河南省立第一中學和省立第一師範高師部畢業,後在河南大學文史系就讀,師從歷史學家范文瀾,與姚雪垠李蕤等名作家為同時期河南大學同學。

人物經歷[編輯]

張劍梅21歲時擔任河南《民國日報》的特約社論撰述,同時兼任河南《大剛報》及河南文化行動委員會《行動》月刊編輯。

抗日戰爭爆發後,張劍梅中斷大學學業,赴重慶再入新聞界投入抗戰。在擔任重慶中央日報》記者期間,張劍梅以特派戰地記者的身份,遠赴條件艱苦、交通落後、通訊極為不便的西北綏遠抗日前線,採訪前線抗戰將士,報導漢蒙百姓困苦生活,反映民眾對戰後新生活的企盼。張劍梅以「勝利前夕看西北」、「內蒙散記」、「將軍苦戰十四年」、「達拉特旗社會」、「穿過準格爾旗」、「踏上伊盟沙漠」等系列報導,連載刊登在1944年至1945年的重慶《中央日報》上。

抗戰勝利後,張劍梅隨孫連仲將軍飛赴北平,報導古都光復和國民政府接受日軍投降儀式的盛況。其後,張劍梅出任上海申報》特派員和《申報》駐北平辦事處主任,負責華北東北的新聞報導。張劍梅在擔任《申報》特派員、特派記者期間,全程參與了當年國共談判和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軍調部)的新聞採訪,客觀中立地報導國、三方代表的立場態度,以及談判調處的過程和進度,包括最終和談失敗的結果和遺憾。張劍梅作為中外新聞記者團主要成員,曾隨軍調部三人小組(馬歇爾、周恩來張治中)飛赴延安集寧濟南徐州等地,實地採訪三人小組調處和平的努力,先後在《申報》發表「隨馬帥視察散記」的系列報導,在其中「延安神秘色彩」、「叱吒風雲人物將成為和平時代棟梁」的通訊中,他客觀平實地描述了當年身處陝北的中共第一代領導人。

1949年後,張劍梅留在北京,轉入教育部門工作,先後在中央教育部視導司、《人民教育》雜誌做編輯工作,還在教育部直屬函授學院教過中文;文化大革命後,任職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參與創辦核心學術期刊《教育研究》,1981年因心臟病突發在北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