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平高(?—634年),名[1],字平高綏州膚施(在今陝西延安寶塔區)人。唐朝武德年間開國功臣。

生平[編輯]

隋末為鷹揚府校尉,戍衛太原,成為李淵部下,因此參與謀議。隋義寧元年(617年)四月,李淵在晉陽起兵,張平高成為軍頭(李淵起兵時,建左、右三軍,各設統軍。統軍之下有軍頭,即一支部隊的領兵官。)十一月九日,唐軍攻克京城長安,張平高以功授左領軍將軍,封蕭國公。貞觀初年,出為丹州刺史,坐事免職,令以右光祿大夫還府第,貞觀八年卒。後改封羅國公。永徽中,追贈潭州都督[2]

參考資料[編輯]

  1. ^ 《金石錄》:唐丹州刺史肅恭公張崇碑,首尾已殘缺,其可見者雲公諱崇,字平高。貞觀八年十一月立在咸陽縣。
  2. ^ 《舊唐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七》:武德九年十月,太宗始定功臣實封差第,文靜已死,於是裴寂加食九百戶,通前為一千五百戶;長孫無忌、王君廓、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等五人,食邑一千三百戶;長孫順德、柴紹、羅藝、趙郡王孝恭等四人,食邑一千二百戶;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等三人食邑一千戶;李勣、劉弘基二人食邑九百戶;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寶、程知節四人食七百戶;安興貴、安修仁、唐儉、竇軌、屈突通、蕭瑀、封德彝、劉義節八人,各食六百戶;錢九隴、樊興、公孫武達、李孟嘗、段志玄、龐卿惲、張亮、李藥師、杜淹、元仲文十人,各食四百戶;張長遜、張平高、李安遠、李子和、秦行師、馬三寶六人,各食三百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