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文收(?—?),貝州武城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人,唐代音樂家。

家世[編輯]

出身清河張氏,北魏太山太守張岱,自河內徙清河。張岱六世孫張幸,北魏青州刺史、平陸侯。生張準之,東青州刺史,襲侯。張準之生張靈真。張靈真生張彝,隋末徙魏州昌樂。

  • 高祖:張彝,字慶賓,後魏光祿大夫、侍中、平陸孝侯。
  • 曾祖:張始均,字孝衡,尚書郎。
  • 祖父:張宴之,字熙德,北齊北徐州刺史、恭公。生謁者大夫張虔威、陽城令張虔雄。
  • 父親:張虔威,字元敬,隋謁者大夫攝江都贊治。生張元爽、張文收、張文璹。
  • 叔父:張虔雄,隋壽春、陽城令。生張文禧、張文琮張文瓘

生平[編輯]

隋內史舍人張虔威子。早年為協律郎。精通音樂。一日與李淳風同皇帝出遊,有狂風從南面迎來,李淳風認為在南面五里處一定有人在哭,張文收則認為那裡有音樂聲。後來果然有一送葬儀隊經過[1]。永徽五年(654年)曾官太常丞[2]。咸亨元年,遷太子率更令,卒於任上。著《新樂書》十餘篇。

子孫[編輯]

  • 子:張詢古,吏部侍郎。
    • 孫:張談,考功郎中。
  • 子:張詢孝,太常少卿。
    • 孫:張偉,字子儀,太常少卿詢孝之季子。解褐左監門執戟,調補右金吾衛兵曹。恩令除岐王府主簿,尋引為友。情思侍膳,表元罷官。優制嘉之,仍拜太子左贊善大夫。溫清竭力,復轉尚乘奉御。雖行仁有譽,而福善無徵。春秋卅有七,以開元四年七月十四日卒於大寧里第。即其年八月六日窆於萬年縣白鹿原,禮也。妻隴西李氏。太常府君情傷六極,痛結九泉,式紀貞芬,庶防陵谷。
      • 曾孫:張縑,遂州刺史。
  • 女:張氏,開州刺史鄭訢妻。

注釋[編輯]

  1. ^ 劉餗《隋唐嘉話》卷中:「李太史與張文收率更坐,有暴風自南而至,李以南五里當有哭者,張以為有音樂。左右馳馬觀之,則遇送葬者,有鼓吹焉。」
  2. ^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東夷傳》:「(高宗永徽)五年,真德死,帝為舉哀,贈開府儀同三司,賜彩段三百,命太常丞張文收持節弔祭。」

參考書目[編輯]

  •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三《張文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