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德格縣
སྡེ་དགེ་རྫོང
遠眺宗薩寺
遠眺宗薩寺
德格縣 སྡེ་དགེ་རྫོང的地理位置
德格縣
སྡེ་དགེ་རྫོང的地理位置
坐標:31°49′00″N 98°40′00″E / 31.8167°N 98.6667°E / 31.8167; 98.6667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政府駐地更慶鎮
下級行政區
26
面積
 • 總計11,439.57 平方公里(4,416.84 平方英里)
人口(2011)
 • 總計83,495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627250
行政區劃代碼513330
網站www.dege.gov.cn
新路海

德格縣藏語སྡེ་དགེ་རྫོང威利轉寫sde dge rdzong藏語拼音Dêgê Zo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縣,面積11955.55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約7萬。

更慶鎮作為德格王國的首都時期成為了康區的宗教、文化中心[1],享譽中外的德格印經院即坐落此鎮,噶舉派主寺八邦寺也位於此縣,德格也是藏醫藥學體系中「南派藏醫藥」的主要發祥地。

德格人能歌善舞,女中音降央卓瑪、藏族歌手亞東等均出自此縣。

詞源[編輯]

「德格」這個名稱來自「四德十善」。十善指佛教的十善[2]德格家族第三十二代孫索郎仁欽曾受過薩迦派第五代祖師八思巴的賞識,並賜名「四德十格之大夫」。之後他們就把他們家族的名稱命名為「德格」,也將其統治地區也名為「德格」。[3]:24[4][5]

歷史[編輯]

明朝正統十三年(1448年),德格家族第三十六代第一世土司博塔·扎西森根香巴噶舉派高僧湯東傑布共同修建了湯甲經堂[6][4][7],並將政治中心遷往了今德格縣的更慶鎮[4][8],德格王國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1],在鼎盛時期有12,000戶到15,000戶人口[9],疆域面積達到約四萬五千平方公里[4]德格土司王國在十七至十八世紀積極對外擴張,控制了德格、鄧柯、石渠、 白玉、同普、貢覺、達日、稱多、甘孜和新龍等地區。[3]:24

德格王國以它的金屬加工而知名,並且還是藏傳佛教利美運動發祥的重要中心[10][11]

宗薩寺

明末清初,第六代德格土司嘎馬松執政期間開始修建更慶寺,一直到第八代土司根噶彭錯在位時才完全竣工[6]。在清雍正年間,第十二代德格土司卻吉·登巴澤仁時期又在更慶寺主殿的西側興修了聞名於世的德格印經院[3]:24[6],在第十五世德格土司時修建完畢,後代土司也不斷修繕和擴大[12],在18世紀末期,德格印經院的印版數量達到了20多萬塊[12]

川滇道務趙爾豐於1908年11月來到德格,並在翌年在此進行了改土歸流政策,廢除了當地土司制。1909年(宣統元年)在原土司統治區設立了府州縣等區劃。1913年後將德化州改名為德格縣,為此地建縣的起源。1918年第一次康藏糾紛後被藏軍攻佔,重新恢復了土司制[3]:24,改設「德西」;1932年(民國21年)第三次康藏糾紛劉文輝川軍控制此地,設立了德格縣政府,但同時也保留了當地的土司制[3]:24,隸西康省

中華民國時期,德格縣屬西康省管轄

除了德格家族之外,在德格縣境內還有另一個名為「林蔥」的家族,其誕生於6世紀以前,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共延續了89代[3]:24[13]。在11世紀達到鼎盛,主要控制地區為昌都、玉樹等黃河流域一帶,明末清初時趨於式微[3]:24[13]

行政區劃[編輯]

德格縣下轄10個、13個[14]

更慶鎮、​馬尼干戈鎮、​竹慶鎮、​阿須鎮、​錯阿鎮、​麥宿鎮、​打滾鎮、​龔埡鎮、​溫拖鎮、​中扎科鎮、​岳巴鄉、​八幫鄉、​白埡鄉、​汪布頂鄉、​柯洛洞鄉、​卡松渡鄉、​俄南鄉、​俄支鄉、​玉隆鄉、​上燃姑鄉、​年古鄉、​浪多鄉亞丁鄉

交通[編輯]

215國道 317國道過境。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McCue, Gary. Trekking in Tibet: A Traveler's Guide 2. The Mountaineers Bookl. 1999: 第239頁 [2015-07-10]. ISBN 0-89886-6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4). 
  2. ^ Li, An-Che. Dege: A Study of Tibetan Population. Southwestern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1947, 3 (4): 279–280 [2022-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3) –透過JSTOR.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川田 進. デルゲ印経院とデルゲ土司に見る中国共産党のチベット政策[通过德格印经院和德格土司来考察中国共产党对西藏的政策] (pdf). [2015-07-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7-10). 
  4. ^ 4.0 4.1 4.2 4.3 德格印经院历史与文化. 寶華寺網. [2015-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0). 
  5. ^ 德格县. 巴蜀網. [2015-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6. ^ 6.0 6.1 6.2 德格更庆寺. 康巴衛視網. [2015-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0). 
  7. ^ 旅行人ノート『チベット』、第4版、2006年、ISBN 978-4-947702-56-2
  8. ^ Dorje, Gyurme. Tibet Handbook: The Travel Guide 2, illustrated, revised. Footprint Travel Guides. 1999: 第469頁. ISBN 1-900949-33-4. 
  9. ^ Coales, Oliver R. Narrative of a journey from Tachienlu to Ch'amdo and back via Batang. McKay, Alex (編). The History of Tibet. Routledge. 2003: 第223頁. ISBN 0-415-30844-5. 
  10. ^ Rockhill, William Woodville. The Land of the Lamas: Notes of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Mongolia and Tibet. Century Co. 1891: 第228頁 [2015-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7). 
  11. ^ Huber, Toni. The Holy Land Reborn: Pilgrimage & the Tibetan Reinvention of Buddhist India.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8: 第116頁 [2015-07-10]. ISBN 0-226-3564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6). 
  12. ^ 12.0 12.1 王嘉陵. 四川德格印经院—— 稀世藏文雕版图书馆. 中國文化報. 2014-04-18 [2015-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13. ^ 13.0 13.1 德格土司. 德格旅遊網. [2015-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24日). 
  14. ^ 2023年德格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