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承化寺 (烏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承化寺
基本資訊
國家中國
位置 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烏蘇市巴音溝牧場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格魯派
巴音溝承化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烏蘇市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5-51
認定時間2003年2月9日

承化寺蒙古語稱「察罕格根庫熱」(意為「白佛爺廟」),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烏蘇市巴音溝牧場月牙台村,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1]

簡介[編輯]

位於今阿勒泰市承化寺本來是新疆藏傳佛教中地位十分特殊的寺廟。該寺創建人察罕格根因為在阿爾泰邊防事務上有功,獲清廷封為呼圖克圖,是新疆的三位藏傳佛教活佛之一。朝廷敕建千佛寺,並賜名「承化寺」。[1]

清朝光緒十五年(1889年),在俄羅斯帝國的壓力下,清朝朝廷飭令在阿爾泰等地抗擊俄國的承化寺教首棍噶札勒參率眾移駐庫爾喀喇烏蘇巴音溝。光緒十八年(1892年),他們在巴音溝建起新寺,仍然名叫「承化寺」。該寺喇嘛最多時達到480名。該寺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包括菩薩廟、薩克斯廟、曼巴廟、都拉廟。該寺建有:[1]

  • 大夏爾蘇滿:樓房5間、平房10間
  • 薩克松蘇滿:平房5間
  • 卻進蘇滿:平房7間
  • 贊根衙門:平房30間(該寺總管辦事機構)
  • 札薩克衙門:平房27間(察罕格根誦經及居住之所)
  • 僧舍:169間。[1]

教眾遷至巴音溝後,朝廷派兵勇興建新寺,並且從塔城額魯特添撥50戶民以供應軍需。新寺建成之後,綏來縣庫爾喀喇烏蘇廳每年按季撥發食糧給寺僧,直到中華民國時期仍然照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該寺的寺產有長130多公里、寬50到60里的草場1處、耕地2000多畝、馬40多匹、牛13頭、羊、駱駝的數目不詳;該寺有大喇嘛3人、副大喇嘛3人、得木齊18人、戈伊克18人、達爾噶(頭領)102人,僧眾共有1014人。1954年,該寺有喇嘛54人。[1]

文化大革命中,該寺的部分房屋遭占用。其他房屋因年久失修而破敗。1985年,全部房屋被退還給該寺,烏蘇縣人民政府拆除了舊寺院,籌資新建了寺院,包括大殿及廂房共120平方米。1990年時,該寺有喇嘛13人。[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乌苏市巴音沟承化寺,乌苏市人民政府网,2006-6-7. [2014-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