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晉察冀烈士陵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晉察冀邊區烈士陵園
傅萊同志之墓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唐縣軍城南關
分類近現代文物
時代1940年
認定時間1982年7月23日

晉察冀烈士陵園,位於中國河北省保定市唐縣軍城南關,是安葬晉察冀邊區烈士的陵園。

歷史[編輯]

傅萊同志之墓
1920.2.11–2004.12.16

晉察冀烈士陵園位於唐縣縣城西北45公里處的軍城南關村西,地處通天河畔。陵園占地面積68畝,松柏蒼翠,林下安葬著36位抗日烈士以及白求恩加拿大人)、柯棣華印度人)、傅萊奧地利人)等國際友人(其中白求恩、柯棣華的靈柩已遷走)。[1]

該陵園是中國共產黨較早興建的烈士陵園之一,始建於1940年2月,最初是白求恩墓。後來又先後修建了晉察冀邊區抗戰烈士紀念塔、晉察冀邊區抗戰烈士公墓。1941年,兩次遭到日軍嚴重破壞,紀念塔等主要建築被炸毀。1942年,晉察冀邊區軍民利用戰鬥間隙加以修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撥出專款,多次修繕和擴建陵園,定名為「晉察冀烈士陵園」。[2]

1940年2月,白求恩墓首先在此建設,1940年6月落成。如今,白求恩墓前的石碑上刻有中共中央唁電及祭文,鑲刻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朱德聶榮臻葉劍英呂正操蕭克舒同的題詞。此後,這裡又陸續安葬了抗日烈士以及國際友人。[1]2007年7月23日,傅萊同志墓地在晉察冀烈士陵園落成揭幕。[3]加拿大印度政府代表團曾來該陵園參加祭典活動,國際友人經常來該陵園憑弔。[1]

1982年7月23日,該陵園以「晉察冀邊區烈士陵園」之名被公布為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類型為近現代文物,歷史年代為1940年。

1953年,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將白求恩和柯棣華以及抗戰烈士劉雲彪、曾海庭的靈柩從該陵園遷到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白求恩和柯棣華並排安葬在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內的噴水池西側,成為白求恩墓柯棣華墓。兩人位於晉察冀烈士陵園的原墓地仍然保留原貌。[4]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楊成武呂正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回到陵園瞻仰。1986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來陵園,在白求恩、柯棣華墓前各植一棵松樹。[2]

建築[編輯]

晉察冀烈士陵園的主要建築物有:

  • 大門:是一座牌坊型建築,門頂書有七個鎦金大字「晉察冀烈士陵園」。進入大門是一條柏油馬路,直通到中心廣場,路旁兩排塔松。路南是一片蘋果園。路北高台處是一座院落,正房為會客廳,東房是陵園管理人員居所。[2]
  • 中心廣場:用柏油鋪成。西側有青石砌成的高台,將陵園分成上下兩層。順西側石階而上,有一條鵝卵石鋪成各式圖案的甬道,甬道盡頭是白求恩墓。[2]
  • 白求恩墓:坐西朝東,和中心廣場及大門成一條直線,遙對東面的白花山。墓體融合西方形式與中國傳統建築特色。墓園四周有八角形的花牆。1953年,白求恩的靈柩由此遷出至華北軍區烈士陵園。[2]
  • 柯棣華墓:位於白求恩墓東南。經過多次修繕和擴建,與白求恩墓規模大體相同。墓體為六角形,上面托有大理石地球模型。柯棣華石像立在假山上。陵墓四周有方形的花牆。1953年,柯棣華的靈柩由此遷出至華北軍區烈士陵園。[2]
  • 瓊·尤恩墓:位於白求恩墓北側,為漢白玉石棺。瓊·尤恩是白求恩生前戰友,1939年作為加拿大援華醫療隊成員來華,1987年逝世後,遵照其遺囑,於1988年5月20日將骨灰安葬在白求恩身邊,並樹碑紀念。[2]
  • 傅萊墓:位於瓊·尤恩墓的北側,和白求恩、柯棣華墓地同等規模。墓地正門上書「傅萊之墓」,兩側對聯為「輾轉萬里投身中國革命事業,奉獻一生弘揚國際主義精神」,大門內側有傅萊的半身漢白玉塑像,後面墓地上方有一個巨型石刻地球。2007年7月23日,傅萊同志墓地落成揭幕。[3]
  • 點將台:位於陵園南端,是個1米多高的平台,傳說是楊六郎的點將台。抗日戰爭時期,該平台成為晉察冀邊區和晉察冀軍區集會的主席台,白求恩大夫追悼大會、白求恩墓落成典禮、抗戰烈士紀念塔落成典禮等等都在此舉行。[2]
  • 烈士公墓:位於陵園北側。原名「晉察冀邊區抗戰烈士公墓」。土城腳下用條石壘成的台階將坡地分成五層,橫貫東西呈梯形。左右兩條石階直通山頂。最上層排列著用青石砌成的一座座三角形墳墓,安葬著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團以上幹部,墓前石碑上記載烈士生平。[2]
  • 紀念碑:烈士公墓中間,有塔形六棱紀念碑,像倒立的利劍刺向天空,代表烈士英靈化作利劍,將侵略者斬盡殺絕。紀念碑正面(南面)刻有空心字「晉察冀邊區抗戰烈士公墓」;東南面為聶榮臻題詞「熱血灑遍邊區,精神長存北嶽」;東北面為黃永勝王平題詞「英靈永耀太行山」;北面為張沖題詞「堅決完成你們的遺志」;西北面為劉傑題詞「與古軍城長留人間」;西南面為朱良才題詞「為民族為人類解放的事業奮鬥的血花永遠光輝燦爛於世界」。1941年10月,這塊紀念碑被日軍運到保定。1974年,從保定護城河裡挖出,送歸唐縣後重新樹立。[2]
  • 晉察冀邊區抗戰烈士紀念塔:位於烈士公墓東側土城下,原是擁有門、亭、樓、塔的建築群,1941年8月2日建成。建成後兩個多月便被日軍炸毀,變為廢墟。[2]

參考文獻[編輯]

相關條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