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曉河(1918年2月17日—2010年9月8日),本名何同鑒江西上饒人,中國作曲家,首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首批終身榮譽勳章獲得者。幾內亞比索國歌作曲。

生平[編輯]

幼年在小學和私立虞征學校讀書,14歲到南昌天河油行當學徒,幹了不到一年油行倒閉,家裡托人到上饒恆豐錢莊當學徒。三年學徒期滿,錢莊倒閉,失業在家。1938年2月和2個朋友抱著找出路的願望到長沙想報考軍校或救亡團體,聽了中共駐湖南代表徐特立的演講《中國抗戰與青年出路問題》,投奔新四軍黃安青年訓練班、武昌戰時講習會學習,並在中國青年救亡協會、上海救亡界演劇第四隊從事抗日救亡歌詠運動。1939年參加3月在桂系軍隊參加中共領導的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別山新桂系國統區從事地下工作。抗日戰爭第一次反共高潮後,奉命撤離桂系軍隊,1940年2月參加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淮南第八分校結業。歷任新四軍第二師抗敵劇團政治指導員,抗大八分校文化大隊大隊長。在敵後抗日根據地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閱讀過冼星海魯藝編寫的《作曲法》,手抄過賀綠汀的《實用和聲學》,並在新四軍軍部聆聽過賀綠汀的音樂課。

解放戰爭時,任華東野戰軍第四師文工隊長、第二縱隊文工團音樂指導員、副團長,第三野戰軍政治部文化部編輯科、文藝科副科長,幹部進修班主任。榮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總政治部文化部文藝處幹事,解放軍藝術學院籌備辦公室的主要成員之一,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化工作系主任,政治部戰友文工團創作員,解放軍藝術學院教務處處長、幹部進修班主任。1958年參加中國音樂家代表團訪問蘇聯。1965年參加文藝界代表團訪問越南。全國文代會第1至4屆代表,中國音樂家協會第3至4屆理事。

建國後榮立三等功兩次。被授予三級自由獨立勳章、解放功勳章、全國人民抗戰勝利60周年紀念章。2001年5月23日在河北廊坊舉辦的首屆「金鐘獎」頒獎晚會為首批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榮譽勳章首批27名(其中軍隊5人)獲得者之一。[2]

作品[編輯]

曉河在70多年的音樂生活中創作了500多首歌曲,有些歌曲廣為流傳,有些歌曲多次受獎,有些歌曲已經成為傳世之作,如《三杯美酒敬親人》《勘探隊之歌》。還有一些歌曲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裡產生過廣泛的重要影響,如《一定要把勝利的旗幟插到台灣》(1954年親身參加第一次炮擊金門戰鬥後創作)《刺刀歌》《把青春獻給新的長征》《軍民團結向前進》《老戰士之歌》《偉大的國家,偉大的黨》等。

軍事類歌曲還有:《軍民團結向前進》《刺刀歌》《我們戰鬥在戈壁灘上》《進擊歌》《四旅進行曲》《保衛新路東》《進軍曲》《山是我們開》《唱功勞》《生產抗戰》《靠我們打勝仗》《山是我們開》《時刻準備打》《羅炳輝射擊手》等。

創作支援亞非拉人民民族解放鬥爭的歌曲,如《黎明就在風雨後》《決戰決勝之歌》《戰鬥吧安哥拉》(1964年在北京的非洲友人聯歡會上專場演出),還有流傳最廣的《風雷之歌》。1962年11月,葡屬幾內亞全國工人聯合會代表團訪華,代表團長、葡屬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政治局委員路易斯·卡布拉爾在文藝晚會上聽了曉河的一首歌曲後,認為雄壯有力,請作者譜寫幾首類似的進行曲,以鼓舞民族獨立解放鬥爭。全國總工會國際部把這項請求轉給中國音樂家協會。曉河根據非洲音樂特點,構思了由非洲音調組成,基調堅定豪邁的《獨立之歌》等幾首作品。1973年9月24日幾內亞比索獨立、1975年7月5日維德角獨立,作品《獨立之歌》的旋律被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執政的維德角幾內亞比索共同採用為國歌《這是我們最愛的國家》。後來由於該黨分裂,前者改用《自由之歌》,後者仍然保持原國歌至今。[3]

作有《瞎老媽》《白河浪》《活捉王耀武》《牛大巴》等大、小歌劇音樂4部。

1953年在舟山群島體驗生活,作曲的《勘探隊之歌》成為傳世之作,影響了幾代人。「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們的帳篷,我們用火焰般的熱情,戰勝了一切疲倦和寒冷。背起了我們的行裝,攀上了層層的山峰,我們滿懷無限的希望,為祖國尋找出豐富的礦藏……」被地質學院選定為院歌。並為石油工作者所傳唱。被電影《年輕一代》選為插曲。入選中學音樂教材。1991年6月29日,詞、曲作者分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授予「榮譽地質勘探隊員」稱號,授獎證書寫:「《勘探隊之歌》在我國地質工作者和社會各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極大地鼓舞了廣大地質工作者,也不斷引導有志青年投身地質事業。」該歌曲還獲得「首屆地質文學寶石獎」。溫家寶在給曉河的信中評價:「您作曲的《勘探隊之歌》從大學到野外伴我二十多年,至今還常歌唱。您譜寫的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響遍祖國大地。」1999年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周年,2001年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和2002年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八十周年等大型文藝晚會上都演唱了這首歌。

為殘疾人創作、歷時兩年於2003年1月完成的《你知道保爾嗎》,描繪了保爾張海迪兩代殘疾人不屈不撓的典型形象,是曉河創作生涯的收山之作。

著有《希望之歌:曉河歌曲選》。論文集《在我的大學裡》《曉河論文集》。發表在《解放軍報》的評論文章《連隊的生活連隊的歌》。發表有《音樂創作的群眾化問題》等音樂評論50餘篇。出版有《唱功勞》組歌、《曉河歌曲選》、《三杯美酒敬親人》歌曲選、《希望之歌》歌集及《在我的大學裡》音樂論文集。

參考[編輯]

  1. ^ 唐訶:「自學成才的《金鐘獎》獲得者曉河」,《大江南北》2004年第2期。
  2. ^ 傅庚辰:「大河的激流——看望曉河隨想」,《中國藝術報》,2010-5-28
  3. ^ 唐訶:「為兩個國家譜寫國歌的人——兼評《曉河論文集》」,《中國藝術報》,2009-5-26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