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 (北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彥(?—524年),字次仲隴西郡狄道縣(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人,出自隴西李氏姑臧房,龍驤將軍、滎陽郡太守、姑臧穆侯李承第二子,北魏官員。

生平[編輯]

李彥很有學問,與三個兄弟都為魏孝文帝元宏賜名[1][2],魏孝文帝初年,李彥被舉薦為司州秀才,出任中書博士,轉任諫議大夫太和十八年(494年)九月,魏孝文帝親自考核官員,他對李彥說:「你雖然擔任諫議大夫的官職,實在是人不稱職,可以免去諫議大夫,降為元士。」[3][4]李彥不久代理主客曹,改任郊廟下大夫。當時北魏朝廷的禮儀和典章制度還不完備,李彥留心考核審定之,以稱職著稱[5][6]

魏孝文帝南征南齊時,李彥勸諫說:「臣認為小小的長江閩水地區,不值得皇帝親征。」屢次上表勸諫,魏孝文帝雖然沒有聽從採納李彥的意見,卻也嘉許他的至誠。北魏軍隊駐紮於淮南時,朝廷徵調李彥擔任廣陵王元羽的長史,加號恢武將軍、西翼副將軍。李彥回朝後出任冀州趙郡王元幹的長史,又轉任青州廣陵王元羽長史,兼任齊郡太守,徵調為龍驤將軍、司徒右長史,改任左長史、秦州大中正,外任代理揚州刺史,不久徵拜河南尹,回朝走到汝陰郡,被命令代理徐州刺史,不久徵拜平北將軍平州刺史,又轉任平東將軍徐州刺史。延昌二年(513年)夏季,連續多日大雨,河流溝渠泛濫,李彥前往視察水陸形勢,根據情況疏通河流,徐州因此沒有淹浸的災害。朝廷嘉獎李彥,屢次下詔慰勞勉勵。李彥再次入朝擔任河南尹,升任金紫光祿大夫光祿勛卿,改任度支尚書,又外任撫軍將軍秦州刺史[7][6]

當時,破六韓拔陵等人在北部軍鎮起兵造反,夏州東夏州豳州涼州等地的造反紛然並起。李彥的刑法政令過於嚴厲,為屬下所怨恨,城內百姓薛珍、劉慶、杜超等人趁著四方背叛,暗中勾結謀逆。正光五年(524年)六月,薛珍等人闖入州門,在內屋擒獲了李彥,將他囚禁於西府,推舉黨羽莫折大提為頭領,於是殺害李彥[8][9][10][11][12][13][14]永安年間,朝廷追贈李彥侍中驃騎大將軍司徒公雍州刺史,諡號孝貞[15][6]

其他[編輯]

李彥的叔叔李沖曾經對李彥說:「大崔生崔光寬和而誠實文雅,你應該與他做朋友,小崔生崔亮嚴整而清白坦蕩,你應該尊敬他,這兩人最終都將顯達。」[16][17]

家族[編輯]

祖父母[編輯]

父母[編輯]

兄弟姐妹[編輯]

夫人[編輯]

子女[編輯]

  • 李燮,北魏著作佐郎、司徒祭酒、主簿
  • 李德廣,北魏中散大夫
  • 李德顯,北魏太尉行參軍、散騎侍郎
  • 李德明,北魏秘書郎、高陽郡太守
  • 李氏,嫁東魏黃門郎、幽州大中正、城陽縣子盧元明[21]
  • 李氏,嫁北魏右軍將軍、黃門郎王遵業[22]

參考資料[編輯]

  1. ^ 《魏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長子韶,字元伯,學涉,有器量。與弟彥、虔、蕤並為高祖賜名焉。
  2. ^ 《北史·卷一百·序傳第八十八》:長子韶,字元伯,學涉有器量,與弟彥、虔、蕤並孝文賜名焉。
  3. ^ 《魏書·卷二十一上·列傳第九上》:謂諫議大夫李彥曰:「卿雖處諫議之官,實人不稱職,可去諫議,退為元士。」
  4. ^ 《北史·卷十九·列傳第七》:又謂諫議大夫李彥:「卿實不稱職,可去諫議,退為元士。」
  5. ^ 《魏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韶弟彥,字次仲。頗有學業。高祖初,舉司州秀才,除中書博士。轉諫議大夫。後因考課,降為元士。尋行主客曹事,徒郊廟下大夫。時朝儀典章咸未周備,彥留心考定,號為稱職。
  6. ^ 6.0 6.1 6.2 《北史·卷一百·序傳第八十八》:韶弟彥,字次仲,有學業。孝文初,舉秀才,除中書博士,轉諫議大夫。後因考課,降為元士。尋行主客曹事,徒郊廟下大夫。時朝儀典章,咸未周備,彥留心考定,號為稱職。孝文南伐,彥諫曰:「臣以為蕞爾江、閩,未足親勞鑾駕。」頻表雖不見納,而以至誠見嘉。及六軍次於淮南,徵為廣陵王羽長史,加恢武將軍、西翼副將。軍還,除冀州趙郡王幹長史。轉青州廣陵王羽長史,帶齊郡太守。徵為龍驤將軍、司徒右長史,轉左長史、秦州大中正。出行揚州事,尋徵拜河南尹,還至汝陰,復敕行徐州事。尋徵拜平北將軍、平州刺史,遷平東將軍,徐州刺史。延昌二年夏,大霖雨,川犢皆溢。彥相水陸形勢,隨便疏通,得無淹漬之害。朝廷嘉之,頻詔勞勉。入為河南尹,遷金紫光祿大夫、光祿勛,轉度支尚書。出為撫軍將軍、秦州刺史。時破六韓拔陵等反於北鎮,二夏、豳、涼,所在蜂起,而彥刑政甚嚴。正光五年六月,城人薛珍、劉慶、杜超等因四方離叛,突入州門害彥,推其黨莫折大提為帥。永安中,追贈侍中、驃騎大將軍、司徒公、雍州刺史,諡曰孝貞。
  7. ^ 《魏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高祖南伐,彥以蕞爾江閩,不足親勞鑾駕,頻有表諫。雖不從納,然亦嘉其至誠。及六軍次於淮南,徵為廣陵王羽長史,加恢武將軍、西翼副將軍。還,除冀州趙郡王幹長史。轉青州廣陵王羽長史,帶齊郡太守。徵為龍驤將軍、司徒右長史,轉左長史、秦州大中正。出行揚州事。尋徵拜河南尹。還至汝陰,復敕行徐州事。轉平北將軍、平州刺史。還,平東將軍、徐州刺史。延昌二年夏,大霖雨,川犢皆溢。彥相水陸形勢,隨便疏通,得無淹漬之害。朝廷嘉之,頻詔勞勉。入為河南尹。遷金紫光祿大夫、光祿勛卿,轉度支尚書。出為撫軍將軍、秦州刺史。
  8. ^ 《魏書·卷九·帝紀第九》:六月,秦州城人莫折太提據城反,自稱秦王,殺刺史李彥。
  9. ^ 《北史·卷四·魏本紀第四》:六月,秦州城人莫折大提據城反,自稱秦王,殺刺史李彥。
  10. ^ 《魏書·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正光五年夏,秦州城人殺刺史李彥據州為逆。
  11. ^ 《魏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七》:初,秦州城人薛珍、劉慶、杜遷等反,執刺史李彥,推莫折大提為首,自稱秦王。
  12. ^ 《北史·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正光五年,秦州城人殺刺史李彥為逆。
  13. ^ 《北史·卷二十九·列傳第十七》:初,秦州城人薛伯珍、劉慶、杜遷等反,執刺史李彥,推莫折大提為首,自稱秦王。
  14.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梁紀六》:魏自破六韓拔陵之反,二夏、豳、涼寇盜蜂起。秦州刺史李彥,政刑殘虐,在下皆怨。是月,城內薛珍等聚黨突入州門,擒彥,殺之,推其黨莫折大提為帥,大提自稱秦王。
  15. ^ 《魏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是時,破落汗拔陵等反於北鎮,二夏、豳、涼所在蜂起。而彥刑政過猛,為下所怨,城民薛珍、劉慶、杜超等因四方離叛,遂潛結逆謀。正光五年六月,突入州門,擒彥於內齋,囚於西府,推其黨莫折大提為帥,遂害彥。永安中,追贈侍中、驃騎大將軍、司徒公、雍州刺史,諡曰孝貞。
  16. ^ 《魏書·卷六十六·列傳第五十四》:沖謂其兄子彥曰:「大崔生寬和篤雅,汝宜友之;小崔生峭整清徹,汝宜敬之。二人終將大至。」
  17. ^ 《北史·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沖謂其兄子彥曰:「大崔生寬和篤雅,汝宜友之,小崔生峭整清徹,汝宜敬之,二人終將大至。」
  18. ^ 羅新,葉煒著.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04: 58–60. ISBN 7-101-04320-8 (中文(中國大陸)). 
  19. ^ 19.0 19.1 《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魏故假節龍驤將軍豫州刺史李簡子墓志銘」君諱蕤,字延賓,隴西郡狄道縣都鄉和風裡人也。弱冠侍御」中散符璽郎中,轉監御令,拜步兵校尉,出為東郡太守,遷大」司農少卿。春秋卌二,以正始二年太歲在乙酉十一月戊辰」朔九日丙子薨於洛陽之城東里。詔贈假節龍驤將軍,豫」州刺史,諡曰簡。其年十二月廿四日庚申窆於覆舟之北原,」祔葬季父司空文穆公神塋之左。其辭曰:」胄延業祉,名族唯李,本系高陽,分命伊土。末葉彌昌,英賢代 」起,克誕若人,令問不己。齠年播淑,綺歲流風,清衿外朗,識韻」內融。爾既從政,聲實 兼隆,逸轡方騁,夷路兀窮。同位且來,日」月流遽,壟首煙凝,松關棲霧。幽埏一晦,泉庭 不曙,身滅黃廬,」芳題篆素。」亡祖寶,字懷素,儀同三司燉煌宣公。夫人金城楊氏。父禕,」前軍長史。亡父承,字伯業,雍州刺史沽臧穆侯。夫人太」原王氏。父慧龍,荊州刺史長社穆侯。君夫人太原王氏,諱」恩榮,封晉陽縣君。合葬君墓。父洛成,太宰中山宣王。」君八男,四女。
  20. ^ 羅新, 《跋北魏郑平城妻李晖仪墓志》, 《中國歷史文物》 (16期), 2005年, (16期): 44–49 [2015-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21. ^ 《北史·卷一百·序傳第八十八》:弟充,字德廣。弱冠,太學博士。大將軍蕭寶寅西討,德廣為行台郎,募眾而征,戰捷,乃手刃仇人,啖其肝肺。覺寶寅有異志,挺身歸闕,朝廷加爵,辭而不受。寶寅遂與万俟丑奴同反,大行台爾朱天光討之,請德廣為從事中郎。天光用其計,遂定秦、隴。以功除中散大夫。痛父非命,終身不食酒肉。妹夫盧元明嗟重之。
  22. ^ 賈振林編著. 《文化安丰》. 鄭州: 大象出版社. 2011年11月: 281–282. ISBN 978-7-5347-6898-9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