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水庫

座標36°43′7.12″N 117°36′46.77″E / 36.7186444°N 117.6129917°E / 36.7186444; 117.612991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杏林水庫
杏林水庫在山東的位置
杏林水庫
杏林水庫
杏林水庫在山東省的位置
代碼BDD11000053
級別中型水庫
水庫位置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普集鎮
座標36°43′7.12″N 117°36′46.77″E / 36.7186444°N 117.6129917°E / 36.7186444; 117.6129917
集水面積180平方千米
洪水位107.7米
正常水位105.5米
總庫容1263萬立方米
正常庫容835萬立方米
死庫容60萬立方米
大壩類型粘土心牆沙殼壩
壩頂高程108.4米
最大壩高19.4米
壩頂長度145.5米
灌溉面積666.7公頃
開工時間1970年10月
竣工時間1971年6月

杏林水庫是中國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普集鎮境內的一座水庫,位於小清河支流東巴漏河上游,建於1971年[1][2][3]

歷史[編輯]

杏林水庫位於章丘區普集鎮杏林村東,東巴漏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積180平方公里。水利工程「三查三定」時認定其防洪標準僅40年一遇,相應水位106.35米,總庫容1010萬立方米。自1984年至1987年4月,先後完成了主、副壩加高和過水土壩保安全工程,使水庫達到100年一遇設計、300年一遇校核的防洪標準。校核水位107.7米,總庫容1263萬立方米,興利水位105.5米,興利庫容835萬立方米,死庫容60萬立方米。

主壩為粘土心牆沙殼壩,壩長145.5米,最大壩高19.4米,壩頂高程108.4米。副壩分南北兩段,為均質土壩。北副壩接主壩向東北,長1050米。南副壩接溢洪閘南端向南,長940米,副壩平均壩高10.5米。溢洪道在主壩南端,有兩孔10×8米的平板鋼閘門,淨寬20米,閘底高程98.5米,遇300年一遇的洪水,最大泄量為903立方米/秒。

工程於1970年10月動工,翌年6月30日竣工。水庫建成後,壩基漏水嚴重,於1978年8月至1980年10月,對主副壩進行灌漿防滲處理。1984年開始再次進行保安全工程處理。在主壩北端和南副壩上各建放水洞一個,均為內徑1米的砼管,出口均有閥門控制,設計流量均為1.65立方米/秒,進口底高程南洞為95米,北洞為94.5米。

灌區於1971年施工,完成南北幹渠2條,長7990米;支渠4條,長8018米。1972~1973年又建成了白雲提水站。1975年將北幹渠延伸至河莊。設計灌溉面積1360公頃,有效灌溉面積666.7公頃,1985年實灌133.3公頃。[4]

參考文獻[編輯]

  1. ^ 張福山主編;濟南市史志編纂委員會編. 济南市志 4. 北京:中華書局. 1997.12: 503–520. ISBN 7-101-01788-6. 
  2. ^ 孫竹兮主編. 济南市地名录. 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6.12: 231. ISBN 7-80213-274-6. 
  3. ^ 楊樹清著. 21世纪中国和世界水危机及对策. 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 2004.12: 348–349. ISBN 7-5618-2069-0. 
  4. ^ 济南市情资料库. 山東省情資料庫. 2017-12-21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2)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