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岳 (蒼山縣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楊岳(567年—613年7月16日),字浮丘[1]弘農郡華陰縣(今陝西省華陰市)人,出自弘農楊氏越公房,北周、隋朝官員。

生平[編輯]

北周平定北齊時,楊岳跟隨異母大哥楊素進攻北齊,立下戰功[1]尉遲迥之亂時,楊素擊敗滎州刺史宇文胄的叛軍,封清河郡公,楊素的臨貞縣公爵位轉給楊岳[2][3]開皇元年五月三日(581年6月20日),楊岳獲封遂州蒼山縣開國公,食邑一千三百戶。開皇二年(582年)六月,楊岳出任右武衛右親衛仁壽二年(602年)正月,楊岳母親蕭妙瑜去世,楊岳為母親守喪。大業元年(605年)二月,楊岳出任衛尉寺丞。大業四年(608年),楊岳出任京兆萬年縣縣令。楊素去世後,楊岳經常勸說侄子楊玄感要小心謹慎。太子太保、司空、宋國公賀若弼是楊岳的姑表兄,楊岳通過賀若弼上奏隋煬帝楊廣,請求如果楊玄感造反,自己能像鍾毓不受鍾會謀反株連一樣。大業九年(613年)六月,楊玄感起兵反對隋煬帝,楊岳被關進京城監獄。隋煬帝當時在遼東戰場前線,想起楊岳有諫言,派遣使者下敕令赦免楊岳一房,使者還沒回到長安,楊岳於六月廿四日(613年7月16日)被處死,時年虛歲四十七[1],楊岳的兒子們都得到赦免[4][5]。隋煬帝得知楊岳已死後,詔令說:「已故萬年縣縣令楊岳,深明大義,天性赤誠,他的哥哥梟素隱藏兇惡之心,楊岳經常上奏陳述,確實有先見之明,應該免於連帶受罰,以表彰臣子的節操。」隋煬帝又命令改葬楊岳。大業十年甲戌四月戊辰朔十七日(614年5月30日),楊岳葬於大興縣洪固鄉之原。唐朝顯慶元年歲次景辰三月乙丑朔九日癸酉(656年4月8日),改葬於雍州萬年縣黃台鄉少陵原[1]

家庭[編輯]

曾祖[編輯]

祖父[編輯]

  • 楊暄,北魏度支尚書、華州刺史、臨貞忠公[1]

父母[編輯]

  • 楊敷,西魏大將軍、蒙汾二州刺史、臨貞忠壯公[1]
  • 蕭妙瑜梁武帝蕭衍孫女,征西將軍、太尉、假黃鉞、丞相、武陵獻王蕭紀之女,封淮南公主[1]

兄弟姐妹[編輯]

  • 楊素,隋朝太尉、楚景武公[1]
  • 楊約,隋朝淅陽郡太守、修武縣公
  • 楊慎,隋朝義安侯
  • 楊操,北周右侍上士
  • 楊戾,北周華州主簿

夫人[編輯]

  • 京兆韋氏,西魏尚書右僕射、大司空,隋朝太傅、雍州牧、相衛十二州總管、鄖襄公韋孝寬孫女,隋朝毛恆二州刺史、滑國定公韋壽之女,唐朝貞觀十五年十二月廿四日(642年1月30日)在私人住宅中去世[1]

兒子[編輯]

孫子[編輯]

墓誌[編輯]

共兩方墓誌,均於2009年入藏大唐西市博物館

君諱岳,字浮丘,弘農華陰人也。傳山河者五公,庸勳茂於西漢;補袞台者四世,名德盛於東都。在魏見客禮之優,居晉有阿衡之重。布諸方冊,可略而言。曾祖鈞,魏司空,文恭公。祖暄,度支尚書,華州刺史,臨貞忠公。父敷,大將軍,蒙、汾二州刺史,臨貞忠壯公。於時兩魏分爭桑之境,河汾寔燔燧之郊。疆埸有彼此之機,誠義無苟全之地。握節不撓,義冠幽明。維君纘積慶之基,承累德之冑,馥芝蘭之秀氣,發剖瑩之光采。小年而有大成,弱齡而標重器。公孫公子,譽滿當時。開皇元年五月三日,封遂州倉山縣開國公,食邑一千三百戶。迴授一子,非無追遠之恩;澤流支庶,且見念功之寵。二年六月,蒙任右武衛右親衛,入親臥內,出衛軒陛。自非蔭籍高華,罕得膺斯俊選。仁壽二年正月,丁太夫人蕭氏憂。夫人,梁武帝之孫,武陵王之長女也,年十有三,封淮南公主。幼稱婉慧,夙擅母儀,茲訓之道既弘,孝愛之情斯切。及在苫廬,殆將滅性。大業元年二月,擢爲衛尉寺丞。秦置,交戟植鎩之便繁;八屯漢制,警夜巡晝之伺察。豈止審其印信,賦彼不時,嚴其候衛,箴斯暴猝。大業四年,出爲京兆萬年縣令。王畿屬邑,帝京近隧,櫟陽獻公之築高陵,太上所宮,右戚是居,當今未易,左輔舊治,自古雲難。非君利銜,未見其可。遂得田餘滯穗,路有遺金,民變其風,帝簡其績。方騰鴻漸,庶展鵬搏。豈圖釁起黎陽,妖興子姓,既羅(罹)國討之憲,遂緣衆棄之禍。大業九年六月廿四日,奄從非命,時年卌有七。嗚呼哀哉!初君異母兄素,任重朝端,富擅山海。奸慝潛於養鴆,寵賂彰乎鑄蛇。而君深懼阽危,每非聚斂。鍾毓鍾會,屢有挾術之公言;王惠王鑒,非無甫田之私鬩。皇上哀矜折獄,大明誅賞,念楊瑤不坐之表,思祖納弗協之辭,爰發明詔,蠲其釁藉。詔曰:「故萬年縣令楊岳,深識大義,夙秉至誠。其兄梟素,包藏凶惡,每經奏陳,實爲先見。宜免緣坐,以彰臣節。」仍令改葬。於是龍鍾稚子,始有主祭之庭;婉孌孀妻,方展衰粗之制。以十年太歲甲戌四月戊辰朔十七日,改殯於大興縣洪固鄉之原,禮也。慘挽鐸之哀淒,儼帷巟之容裔,攀如慕之嬰號,卷苞遣之賓祭,知若敖之不餧(餒),且伯有之非厲。乃爲銘曰:

台階麗天,岳牧鎮地。猗歟洪族,世隆其位。不惑去三,慎知畏四。喉舌龍作,襟帶鶚視。繼體岐嶷,尤鍾俊異。是曰奇才,足稱偉器。謝?勳冑,袁隗德門。薰心雖厲,結氣俄冤。籬庭何及,牆門徒誼。明明在上,顧録讜言。氏復三姓,塋遷九原。蔀家赤族,賴我斯存。

顯慶元年(656年)誌:

隨萬年縣〔令〕蒼山縣開國公楊君墓誌銘並序

公諱岳,字浮丘,弘農華陰人。有周之苗裔也。伯僑因胙土而命氏,赤泉立懋勣以飛名。四葉袞章,東漢稱其望族;百揆時敘,西晉著其門伐。自茲以降,代有名德。曾祖鈞,魏司空,文恭公。談叢理窟,義府儒宗。行成模楷,言爲軌則。祖暄,魏度支尚書,臨貞忠公。志標弘雅,材惟棟幹。天爵有傳,公望見稱。父旉,大將軍,臨貞忠壯公。風調標舉,器岸雄傑。蹈高節以徇名,不苟免以虧義。公氣量純深,識度宏遠。恂恂以養正,汪汪以全德。見人之過,若在諸身;聞人之善,有如不及。卑以自安,弱不好弄,是以望其門者,不測其牆仞;窺其室者,莫辯其波瀾。忠壯公者,言牧西河,密邇鄰寇。固守累載而援兵斯絕,既沒虜庭而始終不撓。公痛深陟岵之望,每切戴天之酷。公之長兄太尉、楚景武公,以倜儻之材,受專征之任。平齊之役,公預在戎麾,軍謀戰功,爲當時之最。以勳勣居多,封蒼山縣開國公。逮皇隨革命之後,而景武當權衡之寄,勢傾朝野。公以身軌物,靜退是先,以大業中年,乃降敕授公雍州萬年縣令,非其好也。粵奉綸言,故不敢不當其職。此邑地粵秦中,望隆天府,權豪貴戚,是稱難御。公撫之以禮義,威之以刑罰,弦韋備舉,小大以情,時人以爲忠厚而幹蠱,仁惠而嚴肅。用之則行,見之於公矣。及乎哲兄雲亡,立長斯及,邦家之嗣,其惟禮部尚書楚國公玄感乎。公每以謙遜爲言,卑恭是誡,而玄感自以門著勳庸,材兼文武,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但識隨氏之數鍾百六,不知天命有歸。公愛極猶子,慮深邦族,言之不用,方籌以全之。公外祖乃梁征西將軍、太尉、假黃鉞、承(丞)相、武陵獻王其人也,而太子太保、司空、宋國公,有隨之日,任居內史,門惟姻戚,即公之外氏之親。乃因太保,言之於隨帝,有如鍾毓之事雲。及玄感之作逆也,公時在關中,隨煬方旋遼左,以公嘗有忠諒之言,是以特有別敕,一房獲免。道阻且遠,竟無雲及。以大業九年六月廿四日薨於京師。嗚呼哀哉!惟公稟慶弈葉,載德蟬聯,三事復太尉之高門,七葉邁金張之前烈。夙擅學植,早標辭彩,貴而能降,辯而能訥,不以臧否忤物,不以伐閲淩人。生鼎鉉之宗,無心於貴仕;居會昌之運,有志於恬泊。同子文之明鑒,赦宥不逮於生前;得吳札之風規,令望徒擅於身後。降年與善,何其爽歟。夫人韋氏,京兆杜陵人也。魏尚書右僕射、大司空,隨太傅、雍州牧、相衛十二州總管、鄖襄公之孫,隨毛恆二州刺史、滑國定公之女也。分枝公族,稟質陰衹。六行必稱,無待箴誡;四德爰備,非因圖史。蒼山公奇材碩德,見重當年。眷彼好逑,言歸於楊氏。既而蘋藻聿修,閨門載穆,德流邦政,譽宣中表。及乎遭猶子之坐,逮隨季而流離。長子柱國、中書侍郎、太府卿、清河公等,莫不文吏兼資,學行具美。俯拾金紫,自致青雲。並以斷織□訓,徙居成業。俄而風樹不停,奄辭榮養。以貞觀十五年十二月廿四日薨於私第。大子弘禮,故金紫光祿大夫,兵部尚書;第二子弘義,魯王府司馬,隆州長史;第三子故弘文,祠部、屯田郎中;第四子弘武,吏部郎中,太子中舍人;嫡孫元嗣等。永惟積粟萬鍾,切寒泉之孝思;未臻遠日,痛仁昆之遽亡。爰以顯慶元年歲次景辰三月乙丑朔九日癸酉,龜筮葉從,遷厝於雍州萬年縣黃臺鄉少陵原。式陳芳烈,乃作銘云:

高掌際天,長河帶地。量藴岳瀆,才標秀異。惟此華宗,積祉莫二。文武迭襲,台袞相次。司空雅正,識度淳確。偉矣尚書,體茲沖邈。粵惟貞壯,瓌才卓犖。孝實天姿,忠非植學。公之挺質,逖矣不群。道深弘裕,氣逸風雲。晦斯榮寵,馥此蘭薰。如愚睿質,朝隱清芬。進退存亡,歸諸上哲。既號知子,亦稱全節。鍾毓前規,智果往烈。貽厥有在,宗祧無滅。猗歟懿室,出自華宗。瑟琴斯敬,蘋藻惟恭。柏舟成德,平反是蹤。學著三徙,才兼八龍。與善徒棄,降年多爽。過隙不留,光陰遂往。青烏葉吉,永言泉壤。蒿里日沉,松門雲上。丹旐逶遲,靈轜載路。哀輓悽切,騑驂顧步。逝川無返,白日雲暮。恨結寒泉,悲深風樹。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呂建中,胡戟主編.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研究 续一)》. 西安: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2013年7月: 54–67. ISBN 978-7-5613-7207-4 (中文(簡體)). 
  2. ^ 《隋書·卷四十八·列傳第十三》:行至洛陽,會尉迥作亂,滎州刺史宇文胄據武牢以應迥,素不得進。高祖拜素大將軍,發河內兵擊胄,破之。遷徐州總管,進位柱國,封清河郡公,邑二千戶。以弟岳為臨貞公。
  3. ^ 《北史·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至洛陽,會尉遲迥作亂。滎州刺史宇文胄據武牢應迥,素不得進。帝拜素大將軍,擊胄破之。遷徐州總管,位柱國,封清河郡公,以弟岳為臨貞公。
  4. ^ 《舊唐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二十七》:弘禮,隋尚書令素弟之子也。父岳,大業中為萬年令,與素子玄感不恊,嘗密上表稱玄感必為亂。及玄感被誅,岳在長安系獄,帝遽使赦之。比使至,岳已為留守所殺,弘禮等遂免從坐。
  5. ^ 《新唐書·卷一百零六·列傳第三十一》:楊弘禮字履莊,隋尚書令素弟之子。雅與玄感不咸,表其必亂。玄感誅,父岳系長安獄,煬帝使赦之,比至,岳已死。高祖即位,以素有功於隋,詔弘禮襲清河郡公,除太子通事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