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仙座τ流星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武仙座τ流星雨(英語:Tau Herculids)是以武仙座τ星附近為輻射點出現的流星雨,國際天文聯會編號00061,縮寫為TAH。一般出現於每年的5月底至6月初。

錯誤的流星雨名稱[編輯]

國際天文聯會沒有「武仙座流星雨」這個名稱[1],因為武仙座共有十四個流星雨,它們分別是:武仙座τ流星雨、武仙座f流星雨、武仙座x流星雨、四月武仙座102流星雨、武仙座21流星雨、武仙座90流星雨、武仙座52流星雨、武仙座110流星雨、六月武仙座9流星雨、四月武仙座β流星雨、武仙座δ流星雨、武仙座21流星雨、二月武仙座流星雨和武仙座77流星雨。使用「武仙座流星雨」這個名詞無法分辨出是那一個流星雨。

母體[編輯]

武仙座τ流星雨源自周期彗星施瓦斯曼-瓦赫曼3號彗星的解體。施瓦斯曼-瓦赫曼3號彗星於1930年在距離地球1000萬公里範圍內經過時被發現[2],此時彗星已經出現碎片化趨勢,顯示出雙核[3]

1995年,彗星表現出非常強烈的分裂活動,導致其彗核破碎成五塊;在2001年的回歸中,只觀察到了3個碎片,而在2006年的下一次回歸中,碎片的數量已經上升到60多個:碎片的實際數量可能要高得多,但它們的發現受到觀測工具的限制。在不久的將來,這顆彗星很可能會如比拉彗星般完全解體,產生一團塵埃流星體,甚至大小適中,它們的膨脹將導致年度的武仙座τ流星雨。

活動[編輯]

武仙座τ流星雨一般出現於5月19日至6月14日之間,活躍於6月初期[4];通常,起源於施瓦斯曼-瓦赫曼3號彗星的流星雨的活動度很低,約為每小時2顆流星;而在極少數年份可能異常活躍。最佳觀測時間是前半夜,因為此時它的輻射點幾乎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天頂

過去的發現[編輯]

關於武仙座τ流星雨的首次出現,過去一直存在爭議:1930年觀測到兩次流星雨,第一次發生於1930年5月21日,即在發現施瓦斯曼-瓦赫曼3號彗星幾天後;第二次發生於1930年6月9日和6月10日。現今認為5月21日的流星雨與施瓦斯曼-瓦赫曼3號彗星無關;而第二場流星雨實際上來自該彗星,現今的計算表明流星雨峰值應該出現於1930年6月8日,由於天氣惡劣而未觀察到[5]

當施瓦斯曼-瓦赫曼3號彗星於1930年被發現時,彗星軌道確定的初步結果表明流星數量可能會增加。在觀測期間,1930年6月9日一小時內觀測到59顆流星,6月10日在30分鐘內觀測到36顆流星。輻射點在赤經15h44m,赤緯+41°。然而,在後來的幾年裡,只觀測到幾顆流星。

2006年5月,施瓦斯曼-瓦赫曼3號彗星以略小於0.07天文單位的距離通過地球軌道。雖然這個距離相對較遠,無法使流星活動增強,但由於彗星分裂,其碎片被密切關注。當年只觀測到ZHR較低的流星雨。

2022年5月31日,武仙座τ流星雨再次出現[6]。此次流星雨由1995年母彗星施瓦斯曼-瓦赫曼3號彗星分裂的碎片產生。國際流星組織預測此次流星雨的峰值出現於協調世界時5月31日5時,輻射點位於赤經14h、赤緯+28°,最大速率約為16km/s,但由於此次流星雨的不確定性,因此並未給出ZHR的預測數據[7]。一些研究預測此次流星雨峰值期間可能產生每小時數千顆流星[8],而實際上只觀測到每小時40-60顆流星[9]

未來的預測[編輯]

預計該流星雨將於2049年再次產生強流星暴[10]。對2022年和2049年的預測表明,隨著地球軌道穿過施瓦斯曼-瓦赫曼3號較早釋放的彗星物質,可能會出現更高的速率

除了這些流星雨之外,施瓦斯曼-瓦赫曼3號彗星的持續解體可能會導致形成一個廣泛而密集的流星環,這將在幾十年內產生中等強度的年流星雨。

注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IAU Meteor Data Center - List of all showers
  2. ^ HISTORIC COMET CLOSE APPROACHES PRIOR TO 2006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01-09.
  3. ^ IAUC 288: PLANET PLUTO; 1930d. [2022-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9). 
  4. ^ Cook, A. F., Discrete Levels of Beginning Height of Meteors in Streams, SAO Special Report #324 (1970), 1970-09
  5. ^ Rainer Arlt e Jérémie Vaubaillon, The meteors from 73P/Schwassmann-Wachmann 3 in 1930 and 2006, WGN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 vol. 34, n. 1, pag. 15-18, 2006-02
  6. ^ Overview of possible Future Meteor Storms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0-11-19.
  7. ^ 2022 Meteor Shower Calendar (PDF). I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 [2022-05-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5-12). 
  8. ^ Joe Rao. Will Comet 73P/Schwassmann-Wachmann 3 Produce a Meteor Outburst in 2022? (PDF). Journal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Canada. 2021, 115 (2): 60–71 [2022-05-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6-24). 
  9. ^ TAH 2022 Outlook. I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 [失效連結]
  10. ^ Wiegert, P.A.; Brown, P.G.; Vaubaillon, J.; Schijns, H. The τ Herculid meteor shower and Comet 73P/Schwassmann–Wachmann 3 (PDF). Mon. Not. R. Astron. Soc. Vol. 361. 2005: 638–644 [2022-05-11]. doi:10.1111/j.1365-2966.2005.09199.x.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