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環秀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呈坎村古建築群
環秀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安徽省黃山市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5-318
認定時間2001年6月25日

環秀橋俗稱黑橋,是中國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呈坎村前街的一座梁式花崗岩條石橋,橫跨潨川河,花崗石砌築,建於明嘉靖乙丑年(1529年),清末重建。

環秀橋歷史久遠,建於元初,為羅環秀遺孀程氏捐資興建,以丈夫的名字命名。羅東舒曾易巨石助建。原為五孔石橋,現存三孔。橋長25米,寬4米,高4米。環秀橋連接潨川河兩岸,舊時也是休、歙、旌、太諸縣往來的要道。元末羅旦重修。明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羅環秀建三孔石橋,橋上有木質廊亭,兩側置飛來椅座,供人歇息。明嘉靖乙丑年(1529年)洪水沖毀後由羅杲宗和吳氏夫婦出資重建[1]。道光九年(1829年)十月羅亨忠重修。同治二年(1863年)環秀橋毀於兵火,由羅福俊妻鄭氏重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羅亨潤等募資修復。

環秀橋對面河壩上「公禁河魚」為清代二十二祖羅廷梅所刻,村里就禁止在河裡捕魚。

2001年,環秀橋和呈坎村內共計20處明清古建築,包括長春大社羅會泰宅、文獻祠、鍾英樓(更樓)、隆興橋、燕翼堂下屋、羅純夫宅、羅潤坤宅、石柱廳、首善儒宗宅門樓、羅永祈宅、羅永寧宅等、以呈坎村古建築群的名義,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2013年,環秀橋被大水沖毀,其木構、石構被沖至下游,後來使用找回的構建重建了環秀橋。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橋墩銘刻
  2. ^ 安徽文物资源>>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2010-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22).